<p>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语出《尚书·大禹谟》。意谓能够辛勤地为国家效力,能够节俭持家。成语“克勤克俭”源于此,意思是既能勤劳,又能节俭。后也用作“勤俭建国,勤俭持家”。</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克勤于邦:指为治水的事业竭尽全力。</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克俭于家:在家生活节俭</p> 国家 <p>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来为人们所提倡。勤俭曾被贤哲伟人反复论述,“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也是当代社会的内在诉求,现代文明强调珍视有限资源,提倡崇俭抑奢的价值观。</p> <p>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铺张浪费则背离优良传统文化,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p> <p>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勤劳致富,勤俭持家。要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强化家庭成员赡养、扶养老年人的责任意识,促进家庭老少和顺。</p> <p> 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p> <p> 广大干部群众对餐饮浪费等各种浪费行为特别是公款浪费行为反映强烈。联想到我国还有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各种浪费现象的严重存在令人十分痛心。</p> <p> 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p> <p> 中央要求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衷心拥护。后续工作要不断跟上,坚决防止走过场、一阵风,切实做到一抓到底、善始善终。抓而不紧,抓而不实,抓而不常,等于白抓。</p> <p>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p><p style="text-align: right;">—朱伯儒</p><p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每一食,便念稼樯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绩之辛苦。</p><p style="text-align: right;">—吴兢</p><p><br></p> <p>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正如习近平所说:“即使生活一天天好了,也没有任何权利浪费!”</p><p> 居安思危,杜绝“舌尖上的浪费”,绷紧粮食安全之弦,让节约粮食成为永久的习惯和风气。</p> <p>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习近平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p> <p> 粒粒黍米,小小餐桌,总书记始终牵挂于心。</p><p><br></p><p> “我们的财力是不断增加了,但决不能大手大脚糟蹋浪费!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p><p><br></p><p> 习近平一直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并常常以实际行动率先垂范。</p> <p> 2014年1月26日,习近平视察内蒙古边防哨所时,在边防某团一连食堂排队就餐,餐盘里一道简单的西红柿炒鸡蛋十分醒目。</p><p> 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习近平曾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举例说:“媒体报道,一所大学食堂的垃圾桶里经常有白花花的馒头和米饭,清洁工看着心痛,捡起来再吃。这方面例子不在少数,一些大学食堂成了浪费食物的‘天堂’,触目惊心!”</p><p> </p> <p> 对此,习近平强调,要高度重视节约粮食。即使生活一天天好了,也没有任何权利浪费!浪费粮食的不良风气必须坚决刹住!</p><p> 古往今来,敬天惜粮、勤俭节约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p> <p> 文明养成需要刚性约束,更需你我相互带动,“坚决防止走过场、一阵风”。</p><p>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对如何厉行节俭作出指示,强调要建立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p> <p> 2014年5月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省尉氏县张市镇,走进一片高标准粮田,看麦穗灌浆,问农田建设。</p><p> “要采取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强的举措,加强监督检查,鼓励节约,整治浪费。” 2013年1月17日,习近平在新华社《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p><p><br></p> <p> 习近平日前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的重要指示,为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提供了根本遵循。</p><p> 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重要指示精神,出台相关文件、推出系列举措和活动,大力整治浪费之风,“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p> <p> 居安思危,从来都不过时,尤其是对关乎14亿中国人口粮的大事。</p><p> “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字字千钧、振聋发聩。</p> <p> 2018年9月25日下午,在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一楼大厅,习近平双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中国粮食,中国饭碗。”</p><p>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习近平高度重视粮食问题。他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p><p> 今年7月22日,心系粮食生产和安全的习近平再次踏上吉林这片黑土地,强调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近日,习近平再次对遏制“舌尖上的浪费”作出指示,要求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p><p> 粮食安全在田地里,也在餐桌上,只有坚持一手狠抓粮食生产,一手狠抓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才能真正有底气将自己的饭碗端牢。</p> 家庭 <p> 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p> <p> 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p> <p> 朱用纯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p> <p> 毛泽东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p> 世界勤俭日的由来 <p> 10月31日世界勤俭日是由联合国确定的。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布的2006年世界人口现状报告显示,世界人口已经突破65亿,并会达到65.6亿。仅就地球资源消耗来说,人类也必须做到勤俭节约。</p> <p> 勤俭是什么?传统文化推崇它,那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品德;贤哲伟人推崇它,那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p> <p> 每年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日”,“勤俭”已经为世界所“瞩目”,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主题!“勤俭”历来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家宝,古籍典章中,民间谚语里,以及历史名人佳句,不乏对勤俭的精彩论述。现择“宝典”中之一二,与诸君共勉。</p> <p> 勤俭不是小气,而是一种文明,应该被广泛传承。大到国家,小到家庭,不分贫富大小,如果勤俭文明之风盛行于世,将是国之本,家之幸,民之福</p> <p> 中国不仅是大国,以下一组数据足以表明它还是个穷国:全国还有近3000万贫困人口,1100万低保对象和上亿的流动民工,他们生活状况之贫苦相信大家应该不会陌生。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国情,决定我们要勤俭办一切事业。</p> <p>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生活中,一定不要随意铺张浪费,盲目攀比,到最后反而是害了自己</p> <p> 光盘行动,大家都喜欢在一起聚餐,千万不要随意浪费,饭后光盘是非常光荣的,要知道美食来之不易,勤俭节约才是优良的传统美德。</p> <p> 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杜绝浪费粮食。粮食来之不易。每一粒白米饭都是农民伯伯辛勤劳动换来的,我们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p> <p> 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学会量入为出,不要随意浪费,也不要盲目攀比,须知虚荣攀比只会让自己受罪,理智求实才能让自己的生活其乐融融。</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b></p> <p> 首先,做人要勤。勤劳是朴实人民的代名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指使别人,不能懒。勤劳的品行大家都喜欢,不是“小公主”,不是“小少爷”。</p> <p> 勤俭节约体现在每一件小事中。不乱花钱,不浪费钱。出身优越的家庭有钱可以,但是不要大手大脚,买无数的奢侈品。不乱花钱不代表不让花钱,什么东西该买,什么不该买,自己有点认知。</p> <p> 不浪费粮食。这一点应该人人做到。好多贫穷的人都是没有粮食吃,每天饱受饥寒之苦。浪费粮食的人是最可耻的。吃饱了就别点多的菜,饭店剩余菜可以打包。</p> <p> 不浪费资源。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地球每年的水资源都在减少,有些地区根本就用不到干净的水,我们每浪费一滴水,就等于浪费这些人的生命。用电过度也是需要注意的,有些资源是需要我们节约并珍惜的。</p> <p> 节约纸张,尽量做到废物利用。纸张都是砍伐树木得来的,生活中纸缺少不了,各种纸却也在被任意的浪费,纸浪费是最常见的。纸张要做到双面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都拒绝使用,保护环境。</p> <p> 低碳生活,低碳出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这是一种更健康、更环保、更自然的生活方式,形成低碳意识,会使我们的社会循环可持续性发展。</p> 校园 <p>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我们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节约观,争做勤俭节约的模范,崇尚节俭,合理消费,以建设“节约型校园”为目标,增强节约意识,改掉不良陋习,做到“以勤养志、以俭养德”,做到互相提醒,杜绝铺张浪费,做到身体力行,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校园风尚。为此,我们向全校同学发出“勤俭节约,从我做起”的倡议:</p> <p> 一是节约一分钱:</p><p> 适度消费,不该花的钱不花,该花的钱节约花。精打细算,每天节省一点点,养成理财好习惯。 </p><p> 二是节约一张纸:</p><p> 作业本正反面都要用完,少用纸巾、纸杯,提倡使用手帕。</p> <p> 三是节约一支笔:</p><p> 铅笔要用完,油笔要用尽,钢笔没坏别丢,坏了可修。</p><p> 四是节约一滴水:</p><p> 树立节水意识,提倡使用脸盆洗脸、洗手。用后及时拧紧水龙头,见滴水龙头,随手关闭,做到人走水停。</p> <p> 五是节约一度电:</p><p> 树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做到人走灯熄,坚决杜绝“长明灯”、“夜明灯”等不良现象。光线充足,不要开灯,严格控制使用时间。</p><p><br></p> <p> 六是节约一粒粮:</p><p> 积极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珍惜粮食,节约粮食。打饭量力而行,不浪费每一粒粮食,不提倡用一次性碗筷,不提倡吃零食。</p> <p> 七是节约一件衣:</p><p> 在校期间,禁止奇装异服,不买名牌,不追求时尚,旧衣只要干净、得体,就能穿出气质,穿出潇洒。</p><p><br></p> <p> 八是节约一本书:</p><p> 提倡到图书室借书,到阅览室看书,提倡买知识性书籍,不买纯娱乐性书籍,学完的书可别扔掉,它是知识,是资料,以后会有用得着的时候。</p> <p>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节约是美德,节约是品质,节约是智慧,节约是责任,节约更是境界。希望全体同学行动起来,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坚持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p><p>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让节约理念在我校蔚然成风!</p> <p> 最后,我想说,节约是一种智慧、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品质。希望全体师生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以实际行动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p> <p><br></p><p><br></p><p>制作人 : 李燕</p><p>指导老师 : 高延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