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ff8a00"><b>【作文原题】</b></font></h1><h1> 苦趣<br></h1><h3> 生活中的趣味有些从苦中得来的,苦涩的“柳叶儿”为作者宋学孟的童年抹上一丝亮色,艰苦的历险将汤姆索亚带进了神秘新世界,风雪苦读让宋濂体验到求知的味。以“苦趣”为题,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br></h3> <div>【文题分析】</div><div> 这道中考作文题采用了“提示语+命题”的作文形式。题目“苦趣”与学生生活结合较紧,学生有话可说,不太会跑题;提示语用了语文课本中的《柳叶儿》、《送东阳马生序》、《汤姆索亚历险记》这几个学生很熟悉的例子,能让学生更快地弄清题意,也能帮他们打开思路。<br></div> 审题的重点在于对“苦”和“趣”这两个字的理解。结合提示语,“苦”可以理解为物质条件的艰苦,也可以是精神的磨砺。“趣”则是指能使人感到愉快的兴味。提示语的第一句话“生活中的趣味,有些是从苦中得来的”,又揭示了“苦”与“趣”二者的关系。所以,写作时要在写“苦”的过程中,渐进地体现“趣”,将二者关系贯穿全文。<br> 素材选择的范围也很广,生活中、学习上甚至旅游时的素材都可以写。而真正体现出文章层次高下之分的,在对“趣”的理解上。较浅的立意,比如好玩、有意思等;较好的立意应该写到“理趣”,精神的收获、心灵的启发等等。<br>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佳作分享】</b></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苦趣</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彭自远</p><p><br></p><p> “谢家夫人淡丰容,萧然自有林下风。”</p><p> 我喜好墨翰,喜欢在书法的世界中徜徉。我用漫长的时光叩开了书法的大门。面对数不胜数的古人书迹,大家书论,我迷茫了。就如同冒险者在陌生的海域航行,能看得见满眼风光,却认不出东西南北,不知晓前路何方。</p><p> 我加速向前走便会摔倒,所以只是慢慢地摸索。第一次临习古人,神形皆至是多么困难;第一次阅读书论,注释也如此隐晦,锁上了我前进的大门;第一次集字创作,往往画虎不成反类犬,前路一片漆黑。</p><p> 所以便只是一遍遍书写,感受笔毫在纸上摩擦的质感,观察点画勾勒的形态,一行与一行之间拘谨或者潇洒的动态。于是便只是一次次地读书、读帖,看前人的神情,先人的理念。往往抬头一看墙上的钟表,哦,都这么晚了。</p><p> 于是乎,我仿佛在一瞬间顿悟了。明白什么是“龙跃天门,虎卧凤阁”,为什么“状若算子”便不算书,为什么张旭怀素同为草圣,米元章还说:“颠张醉素两秃翁。”我发现我的点画不再死板,而是提起了精神;我的章法不再僵硬,反而有了灵气。这当然是常人所不及的,但我还是迷茫,因为人的知识就像一个圆,圆越大,越知道自己的无知。不过这也没什么,因为每写出一个精彩的笔画,我就像得了来自上天的礼物似的惊喜。我读书读贴,也常是“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p><p> 我还是一名探险者,但不如从前那样苦闷。我不会在意是否会有终点,不会在意前方或者身后有没有其它船只,不会在意暴风雨是否会突然来临,因为这风景已令我陶醉。</p><p> 说艰苦,学习书法的确是苦海无涯,但航行的乐趣却无穷。问我,有不苦的乐吗?当然有,但他只是在沙滩上晒晒太阳,看看大海而已。</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苦趣</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佳瑶</h1><p><br></p><p>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乌云过后,必现阳光。人生的道路上正因有苦,才能够品味趣。</p><p> 前年夏天,我和母亲去爬黄山。下了车之后,我望了望那直插云霄的山,心里“突”的一下打了退堂鼓。刚要开口说放弃,母亲就用眼神射出恐吓的信号,无奈,我只能硬着头皮上了。</p><p> 刚开始爬的时候,还挺高兴的,左看看右看看,充满了激情,连路梯边的小草都让人觉得那样活泼,那样可爱。微风也应时的拂来,让人神清气爽。可是到了后来,太阳烈起来了,晒得人直勾勾的疼。汗水和防晒霜搅和在一起,鼻子仿佛通不了气。我后悔没穿登山鞋,非要图好看穿了个凉鞋,脚后跟已微微磨破了皮,衣服好像怕“冷”一样,紧紧地与我拥抱在一起。风不知何时离开了,小草也不像原先那样惹人喜爱。终于,看见了一个休息的凉亭,停下歇歇脚后又继续向上爬。</p><p> 蓦地刮来一阵风,我暗自窃喜,总算能凉快一会儿了。谁知,竟把我半扣的太阳帽给吹走了,之后风娃娃就再也没出现过,仿佛它是故意来了一个恶作剧整我,太阳公公也似乎不想理会我的祈祷,依旧放肆地挥洒着阳光。</p><p> 在自己的坚持和母亲的鼓励下,最后我登上了山顶,呈现在眼前的是仙气缭绕的云雾、重重叠叠的山峦、挺拔苍翠的松树……那一刻,我哭了,也许是因为爬山太苦了,也许是因为成功登顶的喜极而泣,但我想更应该是尝到了苦趣的滋味吧!深吸一口气,向山下望去,我明白了山为什么那么高,因为那是由苦堆砌而成的,我为什么那么高兴,因为趣在我登顶后将我包围,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先苦后趣”吧!</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苦趣</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宣傑文</p><p><br></p><p>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苏轼</p><p> 穿过深林中的阡陌小径,才发现藏于竹林中的小茅屋;翻开“乱蝉衰草”,一泓清池乍然映现眼前。</p><p> 初读这首诗,竹林、茅屋、池塘……这一派美景,谁能想到这是苏轼被贬谪黄州时的作品。细细品读,又诚然是逆境中发出的声音,苏学士深知曲径通幽业带来的豁然,有时大于一马平川的快意。</p><p> 20岁中进士,春风得意,官运亨通。人们以为苏学士手里会一直握着笔,写他的锦绣文章。谁料想,不久之后,笔被迫搁下,他抬起犁头,从学士变成农民,与从前优渥的生活彻底绝缘。</p><p> 谁又能想到,苏就真就褪下一身官袍,换上俭装,踏踏实实地耕地种田。他会为新生的小小绿苗而欢喜,也会为反复无常的糟糕天气而慨叹。从云入泥的生活没有让他一蹶不振,反例更激起他对生命的热情与知足。</p><p> 苏轼与同乡外出购买种子,归时大雨倾盆,浑身湿透。冷吗?冷!可他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p><p> 天气连年恶劣,粮食收获堪忧。苏轼仍能梦回三国。领悟“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真谛。</p><p> 正如我们的生活,看似日渐干涸,却总有细碎的光在不经意时显现。像被阳光扫过时,石头上闪烁的石英晶体,令人再度雀跃起来。</p><p> 人生很苦,愿总有小小的欢愉,去填补破碎的生活。</p><p><br></p><p><br></p> <p style="text-align: right;">方糖文学社</p><p style="text-align: right;">2020年8月</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