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地处恩施市凤凰山东麓,是湖北省规模最大、文物藏品最丰富的地区级综合性少数民族博物馆,也是湖北省少数民族文物陈列、保管、研究的中心博物馆。该馆占地面积约33400平方米,依山傍水,风景宜人。</h3> <h3> 主体建筑为一座具有民族建筑风格的四层陈列、库房综合大楼,面积3500平方米,其中陈列展览面积2000平方米。现有工作人员17人,设有办公室、陈列部、保管部、考古部和保卫科等业务机构。</h3> <h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有馆藏文物(传统计量)7万件,主要为反映巴文化、崖葬文化、土司文化以及民族风情的历史、民俗文物和革命文物等,以巴文化的实物最为珍贵,土司文化和崖葬文化又独具特色。 博物馆设有《巴风土韵》、《红色土地》等专题陈列。</h3> <h3> 《巴风土韵》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建馆30年来第一次将巴文化及土家文化融为一体进行综合展示的基本陈列,共展出文物精品678件,包括巴人使用的“虎钮錞于”、“巴式编钟”、“巴式矛”、“巴式剑”以及本地少数民族地区出土的“土司帽”、“土司印章”、土司夫人使用的“金凤冠”等珍贵文物。该陈列由两个部分组成:“历史文物篇”重点从“建始直立人”、清江流域的巴文化到元、明、清时期的土司文化及奇特的崖葬文化中,展示恩施这片神奇土地上人类形成、发展、壮大的整个历程。“民族民俗篇”则从土家族、苗族的吃、穿、用、行等方面,重点反映恩施州各民族创造的丰富而又绚丽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h3> <h3> 双虎纽錞于是土家先民巴人所使用的一种军乐器,也是巴人进行祭祀、娱乐等活动时所使用的乐器。该器物是中国唯一具有明确出土时间、出土地点的双虎纽錞于,特别珍贵</h3> <h3> 还有很多文物……</h3> <h3> 《红色土地》革命文物展则以实物、图片、文字等,反映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恩施这块红色的土地上革命前辈们的战斗经历,以及生活、文化方面的情况,并突出介绍了忠堡、板栗园大捷的战斗过程。</h3> <h3> 以及各式各样的建筑</h3> <h3> 古生物的各种骨架</h3> <h3> 还有古代的各种兵器</h3> <h3> 民族服饰等</h3> <h3> 及古代的铜钱和饰品</h3> <h3>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地处湘、鄂、渝、黔四省结合部的恩施市凤凰山东麓,占地50余亩,是湖北省唯一的地区级综合性少数民族博物馆。<br>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配合宣传教育需要,举办了多个临时展览。如1996年举办了孔繁森生平事迹图片展”,1997年举办了“香港回归大型图片展”,1998年举办了“周恩来诞辰100周年图片展”,2001年举办了“为了明天——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大型图片展”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展出活动,使广大观众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树立了博物馆良好的社会形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