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的努力,破天荒的改变 ——聆听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2020年专项培训有感

何蕊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以前听说,教师生涯只要超过八年就有职业倦怠感,而我不是,从教第八年的我对自己专业成长的路径逐渐明晰,直至今年暑假聆听了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2020年专项培训之后,朝着专业发长的目标变得愈发强烈。我认真剖析审视自己,这八年来,有关于学生管理的、有关于教学研究的、有关于专业成长的这些我都没有什么拿的出的成绩,更别提自己的从教轨迹了。我觉得教学八年之后一定要明晰从教的路上自己的优势,在我三十而立的职业生涯规划里应留下怎样的痕迹。</span></p><p> 聆听了河南省实验小学贾福霞老师“让梦想照亮前行的路”的讲座,她从复习考试、工作室申报、学习培训等一步一步努力,终于迎来了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的殊荣,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是贴着地面的努力而获得的。七六年出生的贾老师,从未懈怠,因为她知道她想要什么,路子对了,方向对了,剩下的就是努力奔跑了。在她的讲座中,我思考更多的是我的专业方向,想起上半年自己熬夜整理汇编成书的有关于教育的故事,我知道,我喜欢学生,由内而外的执着于和学生打交道,那我就朝着我喜欢的愿意做的事去努力,搞好学生管理,出版更多学生管理的书籍,将来成为郑英老师那样的名师,接下来我思考的是我应该如何通过阶梯式的努力去获得。我顿悟了,要有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身努力,我庆幸我再也不会南辕北辙了。</p><p> 我是班主任,更是语文老师,两者的职业规划应该不同而已,虽然这两个身份相互交叉。但总归是两个名号。对于班主任我明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对于做好语文老师,我应如何做,是日复一日的备课、上课,还是在语文教师这个专业上突破自己。应该是后者,所以今年我给自己制定了计划和目标,凡专业有关的讲课都积极参与,不能呆在自己的舒适圈,得有系统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我想由平凡走向优秀,而后走向卓越,不是说说而已,是实打实的努力,粉笔字我坚持写了514天,我觉得自己坚持写还不够,等到开学我和其他同事一起,建立一个粉笔字社团,相互激励,相互切磋。我知道努力坚持是我的优势,听了都娟校长的讲座,如醍醐灌顶,取决自己人生高度的不是你的缺点,而是你的优点,你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你的个人标签,应该让其无限量的爆发。都娟老师虽不是语文老师,但通过“毛毛虫工作坊”的建立,她让所有老师找到了自己的优势,从工作室的编曲到工作室文章的发表,从工作室的构建、招募、再到辐射了整个河南,甚至全国,靠的是都娟老师对每个人的量身订做,让队伍中的每个成员都爆发了自己的小宇宙。所以,“”毛毛虫工作室的成员没有走丢。每一个人都制定了自己的成长规划、成长清单,和工作室共发展,这种努力的姿势真好。</p><p> 我也不知道,之前从未对自我成长有那么迫切的要求,我知道这是好事,我不想循规蹈矩,也不会标新立异,做好自己就好,做自己喜欢的事,坚持下去就好。都娟老师和他们团队成员约定,做好七个一,每天感悟一句话;每月提交一篇文章;每月读一本书;每人参与一个课题研究;每人要有自己的毛毛虫实验班;每周参加一次毛毛虫实验活动;每月准备一个小讲座。这七个一,是值得借鉴的,结合自身情况和自己制定的职业规划,我做了修改。修改为:每天坚持写日记;每周坚持写两个学生管理的案例;每月读两本书;每周写两篇文章;每年都参与申报课题;每年汇编一本书。每学期讲一节公开课。如果想要自己再成长,就要破天荒的努力和改变。这七个一,我已纳入自己的成长清单里,不会丢失和遗忘。</p><p> 信仰应是每个人具备的品质,班主任要有专业素养,更要有专业信仰,乔健老师的讲座“为成长赋能”,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专业信仰,脚下有根基,生命才有意义。保持积极的心理,使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一起绘编我们的梦想天地。</p><p> 评价一位老师的教学水平、班级管理水平,离不开课题研究张伍敏老师的讲座“”课题研究的一般流程”,我反思,课题研究就是基于身边的问题为起点,进行一系列的实践、反思、再完善,中间任何一环都不能省略,想想自己之前立的课题都有好高骛远的感觉,凡事还是一点点的贴着地面躬身于努力才会获得。不报侥幸心理,搞好研究,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p><p> 没有早一点,也没有晚一点,刚刚好,感谢韩颖老师提供的学习机会,让我完成了自我洗礼和自我蜕变。我愿意把务实、悄悄努力带在身上,陪伴我日常,做出破天荒的改变,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会成为心中希望的模样。</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