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茶盐古镇——乔后

一路向暖

<p class="ql-block">我美丽的家乡~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乔后镇(亦名箭杆场),地处罗坪山西麓,黑潓江东岸,是一个被青山环抱,风光秀丽的茶盐古镇,她是一颗山中的明珠,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盛产食盐,担负着滇西六个地州及川藏边界的食盐供应而享誉滇西和东南亚。因她的繁荣,带动、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商贸发展,也因此,她成为了茶盐古道的重要名镇和起源地。</p><p class="ql-block">乔后,地处东经:99°46'12″;北纬:26°06'13″,平均海拔:1940米,东倚罗坪山,西临黑潓江,由北向南穿越全境,谷地峡长,群山拱围形成盆景式的小坝子。境内崇山峻岭居多,箐壑纵横,森林覆盖,雨量充沛,水利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常年平均气温14.6℃。乔后位于大理州府所在地的西北部,洱源县城西部,南距大理市121公里,东距洱源县城72公里,北距剑川县城62公里。全镇辖乔后、大集、源安邑、柴坝、大树、温坡、丰乐、文开、永新、黄花、新坪11个村委会,共118个自然村。全镇共有白、汉、傈僳、回族等10个民族,白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5%。乔后镇国土面积509.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800米,最低海拔1800米。</p> <p>乔后因其厚重的文化底蕴,拥有许多历史遗留的古建筑,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位于营头南的杨家大院。杨家大院在白族建筑史上很有特色,在滇西部等地属罕见的建筑结构,称“六合同春”(亦称鹿鹤同春),取《木经》“九五出六,用墨逢六”之意,有六个大小院,院中有院,曲廊回绕,曲径通幽,有亭、台、楼、阁及后花园,大院占地面积三亩,走廊全部连通,素有走马转角楼,转完到起点的赞誉。幸存的这一套唯一的古院,已经成为大理白族传统建筑经典的遗产,体现了白族建筑民居院落整体建筑布局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体现了白族人民从古至今崇尚和谐的思想观念。</p><p>杨家大院的建筑师是双廊镇长育村的李文秀(公元1898~1985年),杨家“六合同春”大院是李文秀一生中最杰出的代表作,也是经典之作。《大理州志》原主编杨镜曾赋诗赞曰“鹿鹤同春永世芳,滇西一绝在乔乡。双廊智士李文秀,工艺超群誉八方。”</p> <p class="ql-block">说完鼎鼎有名的杨家大院,咱们来说说乔后有名的“灶城八十灶”。“八十灶”于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由仁信大都督王武烈在大村平坝一次规划设计兴建八十户煮盐灶,当时在玉清河北岸筑有围墙,同时兴建盐务管理的官署(滇西盐业总署署长办公室就在这里)于玉清河南岸,以高且厚实的土墙围砌,形成南北两城。八十灶在当时的设计中,堪称布局巧妙,设计合理。八十灶产盐区一分两半,中有宽绰的大道,南北两半各分40个灶,4个盐灶为一排,南北各有10排,排与排之间有巷道,整齐规划。盐城有南门,西门两道城门,通向商贸街道,外围则为农家农舍,与田畴相连,构成了乔后独特的布局和景观。</p> <p>乔盐古镇因盐而得名,《康熙剑川州志》乔后井条载:“明永乐20年(公元1422年),在盐井坡(现在的上井村)发现有卤水井,周围五丈,深一丈,村民取卤煮盐,课附弥沙井课之”,从此,揭开了乔后盐业的序幕。</p><p>清朝道光末年(公元1850年),四川人张白衫聚众霸占上井,进一步扩展卤盐,并设专门煮盐灶30灶,咸丰初年(公元1851年)开出:“富国”、“联珠”、“天财”、“地宝”、“长发”五个采岩盐的矿洞,“水泄”洞以卤水为主,盐旺卤丰,于是移灶于矿山,增设八十灶煮盐。</p> <p>乔后寺庙:乔后是一个人文荟萃,经济发达之地,从古至今,修建了不少寺庙。</p><p>乔后蟠桃寺,又名清净寺,洱源县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914年,在集镇东边一公里处,背枕罗坪山脚,面临金鸟宝山,俯瞰玉清湍流,古木夹道,修竹当门,苍天古柏,浓荫蔽日,是乔后的游览胜地,亦为道教的唯一寺院,香火常旺。</p> <p>乔后华盖寺(彩云华盖之意),又名高寺,坐落于乔后集镇营头村东南方,建于清代,1860年兵乱被焚,1884年重建,“文革”时毁坏,后逐年得以捐资修建为至今规模,两座大殿,塑有多尊神像,庄严神圣,登临此寺,集镇山川尽收眼底,有登高怀远之感!</p><p>说到华盖寺,不得不提起曾在乔后井任过教,深受朱德赞扬的剑川县金华镇西门下营盘人康灼南撰书并刻成碑的《乔后井华盖寺长联》。</p><p>康灼南,白族,是朱德的忠实朋友之一。1909年,由李根源、李烈钧、杨友棠等创办于昆明翠湖西岸的云南省讲武堂首次招生,然当时只收云南籍生,而朱德却不是云南籍人,报考云南讲武堂难上难,正在这关头,康灼南向朱德献计,设法将朱德的籍贯改成云南省临安府蒙自县人,并和住在昆明市龙井街开临阳栈的四川人肖大妈等向李根源“证”实朱德的确是云南省临安府蒙自县人。李根源平时与康灼南关系密切,深信不疑,就将朱德录取选进炮科学习军事,为深受孙中山革命理论影响,决心从事革命的朱德后来为革命事业而奋斗打下更牢的基础,朱德为此感激在心。1951年,剑川县劳动模范王举才被作为白族代表参加国庆观礼团上北京观礼,朱德总司令特地向他问起康灼南的情况,王举才说:“他在乔后井教书,正健在。”朱德便通过王举才寄给康灼南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信中问康灼南“是否愿调到北京工作?生活有何困难?希望提出来,一定帮忙。”但因康灼南祖籍都在乔后井盐矿做事,康灼南也和乔后井结下深情,没有提出任何困难和要求,继续在乔后井小学任教,并作了《乔后井华盖寺长联》,然后书写在石上,刻立在乔后井华盖寺内,各地人士纷纷来观赏、抄录。</p><p>上联云:“古寺耸虚空,好舒眼界。倚栏远望,喜茫茫景色无边:看,东枕罗山,西临潓水,北连雪岳,南接苍山,叠石层峦,不让蓬莱胜景。况残霞薄雾,齐收来峻阁飞楼;更明月疏星,倒射入珠帘画栋。莫辜负半山花木,百亩桑麻,万灶云烟,二城风雨。”</p><p>下联云:“幽斋稽往事,难释胸襟。抱膝长吟,叹堂堂宗邦非昔:想,英吞缅甸,日割台湾,俄瞰满蒙,法据交趾,攘夷捍国,全资豪杰仔肩。凭伟略雄才,扫尽那黄毛碧眼,便神州大陆,常留此文物冠裳。当赢得历史威名,两间气节,群黎感戴,千载馨香。”</p><p><br></p><p>读来意爽神驰,令人感念无穷,不虚此行。上联描述绝妙的乔后井风光,醺人欲醉,特别是“不让蓬莱胜景”一句,更是点睛之笔,把乔后井风光与蓬莱胜景相媲美。下联描述英雄的乔后井人民抗击外国侵略者,保卫伟大祖国的史实,一霎时把人们带进了往昔战火纷飞的年代,仿佛看到了“伟略雄才”的乔后井军民齐心合力“攘夷捍国”的情景,“赢得历史威名”的荣光,显现出一种浩浩乎的气魄,无处不使人生发出对乔后井人民的敬仰之情。全联形象、生动、韵味、气魄皆具且字迹神韵跃然石上,长联成功,还与康灼南在教学之余与有志之士不遗余力地勘察、挖掘乔后井的旅游资源分不开。难怪人们把这副长联称为“海内外难得的名联。”</p><p>“文革”中,因朱德与康灼南的交往竟成祸端并被抄家,其冤案直至“文革”结束后才澄清。1980年5月2日,康灼南逝世,终年93岁,葬剑川县城西弩弓园。由康灼南撰书的这块《乔后井华盖寺长联》碑在“文革”中被造反派砸碎。可石碑不在口碑在,散发出艺术光辉和人文精神的长联,深深影响着后人的长联还是保存下来了。</p> <p class="ql-block">除了华盖寺和蟠桃寺,其余寺庙分别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龙王庙(又名二老爷庙),早年修建,不断重建,不断完善,座落在集镇东方,属乔后的一大庙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城隍庙,原建在乔后粮管所,现迁建于集镇东方龙王庙之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娘娘庙与现在的城隍庙为一个院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教寺,建于公元1927年,正殿塑儒、释、道,即孔子、老子、释迦三教主,常有信士到寺朝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财神殿,原来的乔后完小, 于二00六年新建在现粮管所东南侧,庙宇高大,金碧辉煌、香火旺盛,气势不凡。</p> <p>位于乔后镇岩曲组黑潓江畔的魁星阁,系清末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建盖,是一座仍然保留着清代建筑风格的古建筑,正殿魁星阁坐南朝北,西北角建有厢房和大门,东西两院是集体化时期建盖的仓房,中间是一块宽敞的院坝。正殿分上下两层,一座黄腊石支砌宽5.7米,进深3.5米,高2.4米的戏台上,木柱呈八字排立,正中是木板屏壁,两边分别有一扇进出的小门及踏上二层的楼梯。阁楼顶上的瓦顶采用七分水法,屋檐下飞檐串角,花枋精巧,斗挂重叠极为华丽多彩又显得雄浑稳重。</p><p>纵观魁星阁建筑群,雄伟壮观,构思奇妙,布局雄伟壮观,飞檐串角,花枋精巧,斗挂重叠。无一不体现了清朝时期乔后白族工匠精湛的建筑才华和艺术创造力,是极具历史参考价值的文物之一。</p><p>据岩曲资深人士赵锡奎、段文绍、段华银、李五代先生介绍。在明末时期剑川籍(乔后历史上曾属剑川)千户之孙赵珍举家迁往乔后岩曲后其长子赵体信,次子赵体忠分获武举人,文举人。文举人赵体忠之裔孙赵国华自幼才华横溢,世袭乔后“齿德乡钦”封号,并享受乔后灶城八十灶之半灶奉禄,由于公正廉明深受乡邻拥护并被称为“赵五爷”。由于乡试期间祖母辞世需守孝三年而错失考试良机未能再次乡试,后郁郁而终。生前曾出资修建大王庙(乔后镇大集村红旗队),也曾有修建魁星阁护佑乡邻,成就学子获取功名造福地方之念头。</p><p>赵国华之子赵维祯沿袭清朝庭“齿德乡饮”封号,赵维祯为了完成父亲生前遗志。汇同时岩曲各大家族族长,知名乡绅:李必显、段联生、赵旵莹、赵金保、赵德久联同上书朝庭要求修建魁星阁,获得朝庭批准后携全村人士于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修建魁星阁。据查,乔后岩曲魁星阁是黑潓江流域唯一修建和保存完好的一座魁星阁楼。</p> <p class="ql-block">乔后清真寺,建于公元1865年,系回族杜文秀胞兄杨占鹏驻乔后村修建,属回族礼拜寺。寺门雄伟,石狮两立门前,从兴建至今已150多年,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历经沧桑,原始建筑大多毁坏,但大体轮廓仍然存在, 已于二00七年修复。</p> <p class="ql-block">乔后岩峰场玉皇阁,座落在离乔后七八公里的岩峰场村侧,于公元1918年捐资兴建,有玉皇阁、 八仙亭、登玉皇阁远眺群山俯瞰深谷,百鸟争鸣,危岩峭壁,天然险峰,突兀其间,风光难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乔后六圣宫,座落于大树村东面,兴建于公元1929年,当时正殿塑有六圣神像:孔子、老子、释迦、关圣、文昌、岳武诸圣。院内花木繁荫,最有名的是玉兰树,如今已改设为学校,房屋比较完整,玉兰花仍与寺院并存,干粗枝茂,繁花如雪,为乔后境内之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乔后大王庙,位于大集村委会境内红旗队上方,三面环山、树木繁茂,此庙据说是乔后地区最原始的寺庙。庙内塑有很多的神像,主要会期是农历二月初八,庙会这天,漾濞、云龙等地和乔后四方八寨的善男信女云集于此,唱戏耍牛舞狮踩高翘,香火弥浸, 数日不绝,甚为热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乔后矿山的“硕王庙”,上井的“盐母庙”,观音登“文昌宫”财神殿,登干坪三老爷庙,源安邑大成寺,上吉村金角娘娘庙,上柴坝河神庙,乔后广泽祠,因篇幅有限,一笔带过,不再一一赘述。</p> <p class="ql-block">乔后的自然景观:</p><p class="ql-block">1、玉龙喷珠</p><p class="ql-block">乔后集镇的玉清河,出水口在罗坪山麓板桥村。尚离出水口几百米,就能听到闷雷般的响声,越接近出水口,响声越大,大树参天,浓荫蔽日,天气晴好,还能见到几缕阳光,可以看看,如遇雨天,一两人根本不敢靠近,只觉电闪雷鸣,不是一般的毛骨悚然,惊恐万状,一旦靠近,只见如大锅一般粗的水口,奔涌喷溅出万道水波,这壮丽的景观犹如“玉龙喷珠”,实为一道靓丽的风景,这道自然景观~~玉龙喷珠,养育着世世代代的乔后人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玉清春晓</p><p class="ql-block">乔后玉清河(清水河),直贯东西平分南北, 四时流水湍澈,是农田灌溉,人畜饮水,工业制盐所倚,初春拂晓,两岸居民在似睡似醒中聆赏玉清春晓,在百乌争鸣,流水琴声中徐徐拉开春到人间的序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潓水晴岚</p><p class="ql-block">潓江源于剑川海尾沿乔后山麓自北向南奔流,是乔后的最大河流。每于秋季,久雨乍晴,朝夕将现的清晨,潓江水面出现白纱带般的晴岚,逐渐飘浮上升,使苍翠的莲花山(西山)系上了洁白的玉带,缥缥缈缈,如梦似幻,美景如画,随着太阳初露,逐渐变为朵朵白云,若即若离,忽浓忽淡,悠然浮动,堪称优美的自然景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莲山晨曦</p><p class="ql-block">乔后莲花山(西山)因过去山后有一莲花塘而得名,其临乔后的这一面,状为翡翠围屏,俨然拱立,满山林木,苍翠欲滴,视之令人醒目清心,在春末夏初,天气晴朗,罗山朝阳升起,照于莲山项际,如缀以灿烂金冠,辉映金境,田畴屋宇倍觉鲜明,乃山岭小镇难及之自然景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 罗岭夕照</p><p class="ql-block">在冬季的晴天,当太阳西坠,余辉未敛,每于此时如有片云与西山相距适宜,侧东面罗坪山峰中部,会反射出一抹夕阳,宛为腰系金带,又如新照艳阳,雄伟罗山顿时呈现顶端黛蓝,下部墨绿、中部耀眼金光,望之林整清晰,绚雨灿烂,虽丹青妙笔,也难绘这晚景奇观,欣赏未已,不觉暮霭苍茫,画卷尽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飞瀑浪花(水花树)</p><p class="ql-block">乔后集镇西南面,沿沙坪河逆流而进,约15公里,其南畔有一陡峭岩壁,高50余丈,中有一瀑布飞泉,百练飞泉,倾泻于叠皱岩壁,飞溅簇簇雪花,缕缕浪练,一般又叫“水花楼”,尤其秋雨季节,水量充沛,水势猛足而飞溅更密,驻足仰视,九天银河倒泻万朵雪花袭来,令人涤怀畅意,微寒顿感,当幽谷有声,清风乍起,水花又随之飘拂,疑为柳絮迎风,轻纱摆动,琼枝轻摇,身临其境,令人流连忘返。属乔后的一道峡谷奇观,实非一般瀑布可比。</p><p class="ql-block"><br></p> <p>乔后是滇西北革命的根据地。由于乔后的特珠区位环境:北至剑川、西与云龙接壤、南通漾濞、东临洱源,加上周围山高谷深,人口流量大,信息灵便,加上有稳定的财源,成了历代兵家必争的筹款筹饷之地,中共地下党——滇西工委就定在此。从1947年底,滇西建党伊始,就决定把乔后划为重点地区之一。在矿山、农村、学校开展工作,在农民矿工盐场公署及伪税警队、镇工所、镇自卫队,学校街道青年中发展党员及各种党的外围组织。到1948年建立武工队,开展斗争,并取得节节胜利。</p><p>罗潓特区领导机关设在乔后,于1949年2月17日伏击解税银的税警队,打响了滇西北武装斗争的第一枪。相继成立了上江游击队,队员作战勇敢,多次袭击了“保安团”、“共革盟”,参加了多次战役,对滇西解放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和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清华最早的共产党员施滉同志和乔后有着极大的渊源。施滉,又名赵声,男,白族,1900年生于洱源县茈碧湖镇下北门村一个小学教师家庭。父亲原名赵怀清,祖籍乔后(乔后时属剑川县,乔后是滇西盐业重镇),从乔后入赘洱源县北门古槐村施家(今下北门村),改名施培德。1905年,施滉父亲到乔后小学教书,5岁的施滉跟随父亲到乔后小学读书至13岁。乔后小学是施滉的母校。施滉在乔后小学生活、学习,度过了8个春秋,这8年是施滉接受启蒙教育,学知识、长知识、长身体、培养优秀品格最美好的少年时光,是施滉在云南生活、学习时间最长的地方。施滉父子在祖籍乔后的罗山潓水间留下了无数的记忆和足迹。1913年秋,施滉从乔后小学考入云南军医学校。施滉在昆明学习、生活了4年(1913年秋至1917年春),军医学校毕业时名列第一。1917年夏,施滉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此时,17岁的施滉离开了家乡云南到京读书。1919年施滉在北平(北京)参加五四运动,1923年被选为清华学校学生会会长,1924年赴美国斯坦福大学留学,1927年3月加入美国共产党,任美共中央中国局首任书记。1929年秋施滉到达莫斯科,1930年秋受组织派遣回国,先后在上海中共中央特科、香港海员工会等处工作。1933年3月,施滉担任河北省委代理书记、书记,同年7月被捕,1934年初在南京雨花台壮烈牺牲,年仅34岁。</p> <p class="ql-block">1920年,施滉(左六)与唯真学会成员在清华大学迤东亭(今自清亭)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1928年施滉用英文撰写完成的斯坦福大学东方史硕士论文《孙中山评传》,1996年首次由云南人民出版社翻译出版。</p> <p class="ql-block">1986年4月清华大学75周年校庆时建立的施滉烈士纪念壁碑。</p> <p class="ql-block">现部分乔后的文人志士已向政府提交将乔后小学更名为“施滉小学”的申请,这对乔后未来的意义深远,对孩子们的品德教育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重大意义。</p> <p>乔后古墓:</p><p>黄花坪五斗邑古墓,有河北赵州迁来的记载(待考);</p><p>永新沙水塘杨、段两姓古墓,清代中期建;</p><p>大树鸡登鸣赵将军墓(年代需考证);</p><p>观音登、白衣村交界河西面,有一座明崇祯三年修的墓碑杨家山杨姓古墓(年代需考证);</p><p>乔后营头南山1975年种茶时发现火葬墓群遗物;</p><p>乔后大集铜禾村曾经发现火葬墓群遗物;</p><p>乔后大集村观音登周汉文户背后曾发现火葬墓遗物。</p> <p>乔后传统文化节~~火把节:</p><p>每年的农历6月25日是白族人民唯一共同的节日火把节,优美的南诏古国(距今约一千多年)传说奠定了火把节的基础。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纪念柏洁夫人,消除病虫保丰收,燎去晦气。</p> <p>乔后多元的民族文艺:乔后有多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艺活动仪式。</p><p><br></p><p>彝族:(诺支系)有舞蹈、民歌,男女都有自己服饰,乔后彝族除家庭、村内红白二事外,每年端午节,骑龙山、板桥、花椒坪彝族都会举办大型文艺活动。凡在罗坪山居住的彝族,不论茈碧湖镇、炼铁乡、大树等一带的彝族同胞,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骑上赛马集中到板桥村上面罗坪山顶(海拔在3000m)平坝内饮酒纵情歌舞,赛马等活动。</p><p><br></p><p>傈僳族:主要唱调子、打歌等活动。但凡节日或村内红白事都围着篝火纵情打歌。</p><p><br></p><p>汉调:居住在乔后的川籍汉族中,民歌多数以情歌为主,调音高扬低抑、悠扬婉转风趣。</p><p><br></p><p>洞经音乐:乔后原属剑川,阿驼力由剑川流传至乔后,故乔后洞经音乐与剑川一脉相承,曲牌完全一 致,只是乔后洞经音乐保留着“原生状态”, 多古朴一些。</p><p><br></p><p>纸扎工艺:乔后地区流传一句古语:“龙不入井” ,由于历史上耍龙灯后,巧遇匪患和火灾发生,因此乔后地方忌耍龙灯。流行耍狮、要牛、耍马。另外白事要用“银钱树”、“金童玉女”、“金山银山”、 “牌坊头(棺單)"纸马等,因此纸扎工艺便应运而生,工艺精湛,十分受人喜欢。</p><p><br></p><p>古楹联:</p><p><br></p><p>去看落花闲眠竹</p><p>每因怀古北临风</p><p>(草书,佚名,蟠桃寺收藏)</p><p><br></p><p>赵藩先生题撰柃乔后对联</p><p><br></p><p>读千万卷子史经书忧乐天下</p><p>饼五大洲文章政事罗列胸中</p><p>(书题于乔后小学)</p><p><br></p><p>遗迹访池考汉代舆书弄栋连然一样提封资掌故,灵源分漣水裕清时国赋叶榆金齿万家食德奉忠香。题矿山“王庙”联</p><p><br></p><p>何立言撰联:</p><p><br></p><p>半江残雨收虹影,一树斜阳带乌声。</p><p><br></p><p>风侵竹,月映池。</p><p><br></p><p>明体达用,博古通今。</p><p><br></p><p>识时务为俊杰,蓄道德能文章。</p><p><br></p><p>乔后高小校内联(佚名)</p><p>温故而知新,</p><p>焚膏以继晷。</p><p><br></p><p>乔木葱笼培栋梁本由根固,</p><p>后生茁壮育桃李仰赖师承。</p><p><br></p><p>立功自元朝数百年恩覃剑海遐迩称筋歌帝力,游艺当此地余十稔寿介获闱居行获福荷神庥。</p><p><br></p><p>杨干臣先生为城隍庙书长联:</p><p><br></p><p>富贵本无常,看颜子陋巷,连辘结驷,盗趾穷奢,趁朱尚在手中,多行方便。</p><p><br></p><p>盈虚原有数想窦家金穴何处得来而邓氏铜山忽然化去谁丰谁丰谁欠不需更作牢骚。</p><p><br></p><p>清末乔后盐大使潘祖恩撰题财神殿长联:</p><p><br></p><p>谋人田产,淫人妻女欺人鳏寡孤独如此恶徒任你烧香也无益;</p><p><br></p><p>孝於父母,友於兄弟和于乡党邻里这等善士见佛不拜又何妨。(佚名, 长联挂于城隍庙内)</p> <p class="ql-block">乔后部分特色产品:</p><p class="ql-block">乔后过去由于是滇西的盐业重镇,来往客商云集,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饮食业的发展,过去著名的饮食业有:沙回子的“牛烂呼”、玉清云的“破酥包子”、史彩云的糕点,修枪匠媳妇的“带锅巴凉粉”、万春妈的“凉鸡、凉面”“冰粉凉虾”、尔寿妈的“糖糟”、阿胖妈的”锅贴”、老李的“黄糕”,王振兴的“炒板栗”,用能妈的</p><p class="ql-block">“饵块” 等等,席面菜肴主要有“四冷四热”, “四酸四甜”等南北风味大菜,现在红白寿庆请客,土八大碗居多,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提高,很多家用“五碗四盘” 宴席,或土八碗外加一条(盘)糖醋酥鱼,一碗木耳炖鸡肉等。特别有名的还得数以下几种:</p><p class="ql-block">1.花鱼(潓江鱼):因身带花纹而名,是黑潓江特有的珍稀鱼种,肉嫩、色美、味纯香,营养价值极高,有治疗明眼之功效,特别是加红糖清蒸对老年人眼疾有奇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鸡枞油:鸡枞,野生食用菌, 是食用菌中的上品 ,产于西罗坪山,有黑、青、白色之分,青色尤佳,味道鲜美,富含氨基酸。用菜油将洗净沥干的鲜鸡枞炸成金黄色条状,味道十分醇香厚道,易储存保质,可做佐料,也可直接入席食用,是馈赠之首选佳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核桃油:用本地产铁核桃果,在脚確上捣碎加山泉水煮沸提油,再脱水精炼而成,可直接食用, 是烹饪菜肴之首选,简单方便,极富特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火腿:猪宰杀后,前膀后腿均可,用乔后特有的盐胆泡卤浸渍,并用微火烟熏而成,不用辅料,纯环保。乔后火腿虽未象宣威火腿出名,但颇具特色,食用时略带轻微烟熏味,但色香味更胜一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小白饼:用精面、白糖、核桃仁、籽麻、猪板油、乔后火腿和玉清河水精制,品种丰富, 地方风味浓烈,乔后小白饼享誉滇西各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土海参(爬沙虫):黑潓江特有的水生物,每到秋冬作沙茧于砾石下或河底化蛹成参。成参为黑色, 条形带环纹状,富含蛋白,是高级滋补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蜂蛹:秋冬山上马蜂、老土甲(地蛰)化蝶成蛹,纯乳色,可提取蜂浆煮沸食用,是原生态“蜂王浆”,也可全蛹油炸入席,是宴席上难觅的珍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松茸:是野生食用菌中的极品,味道鲜美,鲜香浓郁,富含氨基酸和优质蛋白及抗癌类物质,可入菜肴,亦可作保健食品,远销日本和东南亚地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核桃:核桃是我镇的优势产业,有泡、铁之分,铁核桃含油量高,泡核桃由于天时地利,皮薄、仁白、米饱,营养丰富,有很高的经济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0、 牛蒡子:特产于三台场峡谷,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部份,鲜干品均可与猪脚、猪手炖食,具有强身健体、排毒养颜之功效,是天然的排毒养颜胶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综上所述,乔后是一个古老的集镇,在云南近现代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活动中有相当大的影响。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物产优势,在古老的茶马古道上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茶盐文化,在提升、丰富、拓展茶马古道的内涵和空间,展示茶马古文化风采的历史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走夷方、进土蕃,对促进滇西、西藏间的经济文化历史进程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p><p><br></p><p>乔后作为茶盐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茶盐文化的发祥地,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保护、发掘、恢复抢救这些历史文化是研究滇西等周边地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p><p><br></p><p>茶盐文化是乔后历史文化的主体,现存的八十灶、杨家大院、魁星阁、盐母庙等古建筑和遗迹,无一不证明茶盐文化在推动周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也突出了茶盐文化有别于茶马文化的独特魅力,这对认清镇情,扬长避短、 发挥优势,加快发展很有借鉴意义。</p> <p>乔后待建设和开发项目:</p><p>1、现存的八十灶、杨家大院、魁星阁、盐母庙等古建筑框架还在,但因年久失修,尚存不足和破败,需修缮和恢复。</p><p>2、罗坪山各种鲜花常年开不败,加之有风电的大风车,春秋换季时的候鸟迁徙的落脚地(鸟吊山),建立骡马古道骑行旅游。</p><p>3、黑潓江漂流:从乔后至炼铁公路18公里,水路16公里左右,也可从温坡村下水,增加五公里,或温坡下水,乔后上岸。</p><p>4、镇内清水河跌差100米左右,从营头到江边有两公里左右,可修建阶梯多级式瀑布,河道两边也可建成阶梯式观景和饮食场地。</p><p>5、熬盐灶可让游客自行操作,体验古盐的来之不易。建立盐文化博物馆。</p><p>6、做好安全措施,可参观山中盐井和地下盐井,其状观度也是很震撼的。</p><p>7、在杨家大院旁可建设白族民居小院,因乔后村前村后都是小溪,可体现出小桥流水,假山翠竹的仿仙圣地,旅游度假者可多日居住,自行煮食。总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休闲之地的要求也在不断升级。乔后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优质的生态食品,便利的交通,厚重的历史文化背景,都具备了打造一个集旅游、休闲、度假、避暑避寒、居家小住、朋友聚会的不可多得的胜地。乔后向南70公里就是漾濞石门关旅游景点,向东72公里是洱源地热国,向北33公里是沙溪古镇,再向北30公里就是剑川石宝山石窟。将乔后打造为茶盐古镇、旅游胜地是可行的,也会是必然的,只是在等待有识之士的到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