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住培外科基地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

胃肠外科医生王长友

<p class="ql-block"><b>  2020年8月19日(第三个中国医师节)下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示教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外科基地开展了面向住培医生的巴林特小组活动。住陪外科基地主任张国志教授、科教科刘英副主任、唐山市医调委赵翠主任参加。</b></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2blib5mn"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医师节,我们这样过!</a></p> <p class="ql-block"><b>  活动首次将巴林特小组活动内容引入我院住培体系。巴林特小组工作是欧美医学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必修课程,聚焦职业化医患关系,有助于促进沟通与医患和谐,是国外广为应用的医师培训方法。</b></p> <p class="ql-block"><b>  本次活动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科主任程淑英教授的带领下完成一场巴林特小组雕塑。现场活动让住培医生体验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诊疗案例,通过多维度、多角色的心理感受,从多视角审视医患关系,打开自身“盲点”,补给自身能量。本次活动得到了住培医生的热情响应与一致好评,最后周晗医生获“巴林特优秀分享者”。</b></p> <p class="ql-block"><b>  巴林特小组活动基于“医生即药物”,有助于住培医生在工作中更好地理解患者的情绪和心理,提高医生职业认同感;也有助于住培医生处理自身情绪,缓解职业压力,促进自身人格发展,提高沟通能力。</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小贴士</b></p><p class="ql-block"><b> 巴林特小组由匈牙利精神分析师Michael Balint于20世纪50年代创建,成为一种广为运用于训练临床医务人员处理医患关系的方法。巴林特小组由8-12名成员组成,以小组的形式探讨日常工作中的医患问题,针对典型案例,通过角色转换、遐想、共情等方式分析事件当事人(医务人员、患者或患者家属)情绪背后的心理过程,体验当事人的情感感受,让医务人员理解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及行为,从而释放自己内心的负性情绪,以包容的心态去对待患者,有效的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服务质量。</b></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c/1933182/?v=6.1.2"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胃肠外科医生王长友专栏</a></p> <p class="ql-block"><b>以潜心劳作,静待花开的良好心态服务教育;</b></p><p class="ql-block"><b>以机不可失,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再造教育;</b></p><p class="ql-block"><b>以直面挑战,迎难而上的实际行动优化教育;</b></p><p class="ql-block"><b>以另辟蹊径,别具一格的创新精神引领教育;</b></p><p class="ql-block"><b>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争先理念投身教育。</b></p><p class="ql-block"><b>——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李民教授</b></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2cp2zyqo"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浸润、传递、坚守”——住培医师临床教学查房有感</a></p>

住培

巴林

医患

小组活动

医生

小组

医师

理工大学

患者

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