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科普2-X效应三则

思享斋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i>任何头脑的质变,都源于量变的积累</i></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我,负责整理;你,专注积累</i></b></p><p><b style="color: rgb(1, 1, 1);"><i>2020 to 未来,我们一起迈向博学!</i></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01 空鸟笼效应 The Empty Cage Effect</b></p><p> 甲对乙说:“如果我送你一只鸟笼,并且挂在你家中最显眼的地方,我保证你过不了多久就会去买一只鸟回来。”乙不以为然地说:“养只鸟多麻烦啊,我是不会去做这种傻事的。”于是,甲就去买了一只漂亮的鸟笼挂在乙的家中。</p><p> 接下来,只要有人看见那只鸟笼,就会问乙:“你的鸟什么时候死的,为什么死了啊?”不管乙怎么解释,客人还是很奇怪,如果不养鸟,挂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人们开始怀疑乙的脑子是不是出了问题,乙只好去买了一只鸟放进鸟笼里,这样比无休止地向大家解释要简单得多。</p><p> <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i><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i> </i>空鸟笼效应:</b><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 </i></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种</span>被别人用习惯思维的逻辑推理误解,并且最终屈服于强大的惯性思维的事情,生活中并不少见。一些创新、改革碰到的阻力大多数就是来自于传统和习惯。</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02 白熊效应 The white bear effect</b></p><p> 又称<i>反弹效应</i>,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b>丹</b><b style="color: rgb(1, 1, 1);">尼尔·魏格纳</b>的一个实验:<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他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结果人们的思维出现强烈反弹,大家很快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只白熊的形象。</b></p><p> 当我们刻意转移注意力时,思维也开始出现<i>无意识的“自主监视”行为</i>—监视自己是否还在想不应该想的事情,使我们无法从根本上放弃对事情的关注。<i>举例1</i>,在生活中这种现象其实也很常见,失恋的人努力想忘记伤了自己的恋人,结果发现对方的形象在脑中愈加清晰,内心苦不堪言;<i>举例2</i>,失眠的人努力让自己不要想事情,结果更加兴奋,大脑乱糟糟,没有睡意。还有对于伤心的回忆,我们也总提醒自己不要回想,但事实往往与之相反。<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越是不要做、不要记得的事情,却往往越会做,越会回想</i></b>。</p><p> <i style="color: rgb(1, 1, 1);">所以</i><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i>,要想真正忘掉一件事,最好的办法是顺其自然。</i></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i>不要把某件事情看得非忘记不可,好好把注意力放到自己日常应该开展的生活、工作中,时间久了自然会淡忘。</i></b><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i>我们只能努力记忆,淡忘只能顺应自然,这就是思维的规律。</i></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03 毛毛虫效应 🐛</b></p><p>法国昆虫学家<b>法布尔</b>,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称之为“<i><u>毛毛虫实验</u></i>”: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花盆周围不远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 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在转圈,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i>最终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i></p><p> <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i style="color: rgb(1, 1, 1);"> 法布尔在做这个实验前曾经</i><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i>设想</i></b><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i>:毛毛虫会很快厌倦这种毫无意义的绕圈而转向它们比较爱吃的食物,遗憾的是毛毛虫并没有这样做。</i></b>后来,科学家把这种喜欢跟着前面的路线走的习惯称之为“<i>跟随者</i>”的习惯,把因跟随而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nbsp;</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04 浮世绘</b><b style="font-size: 20px;">&nbsp;</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Ukiyoe</b></p><p>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日本的风俗画,版画</i></b>。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年-德川幕府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是<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i></b>。浮世绘常被认为专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画(日语称为锦绘),但事实上也有手绘的作品。</p><p> 浮世绘的字面意思为“<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虚浮的世界绘画</i></b>”。“浮世”来自佛教用语,本意指人的生死轮回和人世的虚无缥缈。即,此岸或秽土,即忧世或尘世。日本语言中自“浮世”一词出现开始,就<i>一直含有暗指艳事与放荡生活之意</i>,因此,浮世绘即<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描绘世间风情的画作。</i></b></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b><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0px;">题材种类:</b>美人画、戏画、鸟羽絵、漫画、名所絵、花鸟絵、武者絵、历史画、玩具絵、相扑絵、死絵、风刺画、団扇絵。</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2.艺术评价:</b></p><p>浮世绘艺术,总让人联想到情色。然而,“春宫”仅是浮世绘的一部分,却因公认的<i>浮世绘创始人 </i><b style="font-size: 18px;">菱川师宣</b>(1618-1694),多以“春宫”在江湖上走动,便使得浮世绘多了许多“赤条条”来的共识。“春宫”得了“浮世”的名号,自菱川师宣开始,代代相传。欧美人将“浮世”译作“<b><i>floating world</i></b>”,然而究其本源,原是佛教中“尘世”、“俗世”的意思。15世纪后被特指为由妓院、歌舞伎所构建起来的感官享乐世界。</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3.艺术影响:</b></p><p>a.<b>梵高</b>所绘的《<i>唐基老爹</i>》中有许多浮世绘画作(1887年)</p><p>b.19世纪中期开始,欧洲由日本进口茶叶,因日本茶叶的包装纸印有浮世绘版画图案,其风格也开始影响了当时的印象派画家。</p><p>c.1865年法国画家<b>布拉克蒙</b>将陶器外包装上绘的《<i>北斎漫画</i>》介绍给印象派的友人,引起了许多回响。</p><p>d.法国画家<b>马奈</b>的名作《<i>吹笛少年</i>》运用了浮世绘的技法。</p><p>e.<b>梵高</b>《<i>星月夜</i>》中的涡卷图案被认为参考了<b>葛饰北斋</b>的《<i>神奈川冲浪里</i>》。</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05 关于哲学定义的中西探讨</b></p><p> <i>哲学,是研究基本和普遍之问题的学科,一般具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i>但哲学的定义一直存有争议,这争议随着历史而不断地扩张,且根据不同的时代对不同的问题兴趣而改变着。</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u>A.外国哲学家对哲学的理解与定义</u></b></p><p>1、<b style="color: rgb(1, 1, 1);">伯兰特·罗素 </b>(1872-1970)</p><p>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i>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i></b>。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科学知识所不能肯定之事物的思考;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论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i>一切确切的知识(罗素认为)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i></b></p><p>2、<b style="color: rgb(1, 1, 1);">柏拉图 </b>(公元前427-公元前347)</p><p>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指出:<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i>“thauma”(惊奇)是哲学家的标志,它是哲学的开端</i></b>。柏拉图满蕴深意地说:“iris”(彩虹,虹之女神,宙斯的信使)是“thauma”(惊奇)之女,并无误溯其血统。“iris”向人传达神的旨意与福音,哲学由惊奇而发生。<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i>在其注目之下,万物脱去了种种俗世的遮蔽,而将本真展现出来。</i></b></p><p>3、<b style="color: rgb(1, 1, 1);">亚里士多德 </b>(公元前384-公元前322)</p><p>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i>《形而上学》</i>中说:<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i></b>。人都是由于惊奇而开始哲学思维的,一开始是对身边不解的东西感到惊奇,继而逐步前进,而对更重大的事情发生疑问,例如关于月相的变化,关于太阳和星辰的变化,以及关于万物的生成。<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一个感到困惑和惊奇的人,便自觉其无知。</i></b></p><p>4、<b style="color: rgb(1, 1, 1);">黑格尔</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770-1831)</span></p><p>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i>哲学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运动,哲学是对绝对的追求;“哲学以绝对为对象,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i></b></p><p>5、<b style="color: rgb(1, 1, 1);">诺瓦利斯 </b>(1771-1801)</p><p>德国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关于哲学的定义:<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i>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哲学活动的本质就是精神还乡,凡是怀着乡愁的冲动到处寻找精神家园的活动皆可称之为哲学。</i></b></p><p>6、<b style="color: rgb(1, 1, 1);">爱因斯坦 (1879.3.14-1955.4.18)</b></p><p>现代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这样谈论哲学:<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如果把科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i></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u>B.中国哲学家对哲学的理解与定义</u></b></p><p>1、<b style="color: rgb(1, 1, 1);">冯友兰 </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895-1990)</span></p><p>冯友兰在《<i>中国哲学简史</i>》中提出自己的哲学定义:“<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i>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思想</i></b>”。中外哲学的产生皆起源于疑问。“<i>西学东渐哲学</i>”进入中国后,学界发生了中国本土文化中有无哲学的论争。其认为,中国有哲学的人把哲学定义为:<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i>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基本思想</i></b>。</p><p>2、<b style="color: rgb(1, 1, 1);">胡适 </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891-1962)</span></p><p>胡适在他的《<i>中国哲学史大纲</i>》指出:<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i>“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i></b>。"</p><p> 总结,<i>一般认同哲学是一种方法,而不是一套主张、命题或理论</i>。哲学的研究是基于理性的思考,寻求能做出经过审视的假设且不跳脱信念或者只是纯粹的类推。哲学所涉及的研究范畴是其它学科的总和,<i style="color: rgb(1, 1, 1);">哲学给出对世界本质的解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接受者的世界观。</i></p><p> </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06 音乐剧🎵《悲惨世界》</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Les Misérables&nbsp;</b></p><p> 由法国音乐剧作曲家<b>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b>和<b>阿兰·鲍伯利</b>共同创作的一部音乐剧,改编自<b style="color: rgb(1, 1, 1);">維克多·雨果</b>的同名小说。故事以1832年巴黎共和党人起义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冉阿让在多年前遭判重刑,假释后计划重新做人、改变社会,但却遇上种种困难的艰辛历程。</p><p>该剧于1980年在法国巴黎的<b><i>Palais des Sports</i></b>首次公演,原本预计上演八周,结果延长加演,共演出了16周,因之后的场地时程已被预订才不得不下档。</p><p> 悲惨世界曾被英国BBC电台第二台的听众选为“<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全国第一不可或缺的音乐剧</i></b>” &nbsp;2005年10月8日,该剧在伦敦皇后剧场庆祝20周年,而且在上映前便已经预订演出至2007年1月6日,取代了<b>安德鲁·洛伊·韦伯</b>的《<i>猫</i>》,成为<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i>伦敦西区上演年期最长的音乐剧</i></b>。<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i>《悲惨世界》与《猫》《歌剧魅影》和《西贡小姐》一同被认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剧。</i></b><b style="color: rgb(1, 1, 1);"><i>链接🔗如下,点击即可欣赏:</i></b></p><p><a href="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s411f7zK?from=search&amp;seid=10336246833194066988"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音乐剧🎵悲惨世界10周年纪念音乐会</a></p> <p>❤️特别鸣谢❤️</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i>任赠桥 01 06</i></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i>林铨02 杨竣淇03 </i></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i>焦雨晨04 张兆宇05</i></b></p><p><b>To读者朋友:</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i>如果你也想做公益科普,诚挚地邀请你加入我们的科普智囊团🤝🤝✌️传播正能量!</i></b></p><p><b><u>官方合作微信号:Faker15068167126</u></b></p><p><b><u>投稿邮箱:rzq15068167126@163.com</u></b></p><p><br></p><p><br></p><p><br></p><p><br></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E N D</b>——————</p>

哲学

浮世绘

毛毛虫

鸟笼

音乐剧

思维

哲学家

定义

浮世

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