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处暑节气意味啥</p><p>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p><p><br></p><p>北斗七星的斗柄是指向西南方向,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处暑。它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p><p><br></p><p>“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意味着炎热的酷暑结束了。由于受短期回热天气影响,处暑过后仍有持续高温,虽没有夏天酷暑,但仍会闷热,并且干燥,天气由炎热转向闷热。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候由炎热向闷热转变的节气。天气特点是干燥、闷热。处暑的到来同时意味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p> <p>银耳莲子粥:润肺止咳、生津养阴、消除肌肉疲劳、健脑防衰。</p> <p>山药:能安神清心、改善睡眠、心情愉快、使人胃口好、延缓衰老、保持血管弹性等。</p> <p>石榴:石榴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E,红粉皮石榴含维生素C高,青皮含维生素E高。</p> <p> 那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处暑养生工作?下面与大家分享处暑养生原则,健康过处暑。</p> <p>多睡一小时</p><p> 处暑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因此,从养生的角度来看,此时起居作息应作相应调整</p> <p>避免过早添加衣物</p><p><br></p><p> 秋季养生小常识提示说,“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同时,早晚比较凉了,要注意增加衣服。</p> <p>注意胃部保暖</p><p><br></p><p> 夜寝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秋天要注意胃部保暖,以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依照自然界规则,秋天阴气增、阳气减,对应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为的就是贮存体内阳气。然而,随着天气转凉,很多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早上赖床不起,白天不爱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春困秋乏夏打盹中所指的“秋乏”。</p> <p>多开窗少开空调</p><p><br></p><p> 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秋季养生注意事项中指出,秋季尽量多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p><p><br></p><p> 室内养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兰、斑马叶橡皮树、文竹等绿色植物,可以调节室内空气,增加氧含量。</p><p><br></p><p> 绿萝这类叶大且喜水的植物也可以养在卧室内,使空气湿度保持在最佳状态。客厅适宜养植常春藤、无花果、猪笼草等。</p> <p> 护理好脐部</p><p><br></p><p> 处暑节气过后,天气渐凉,人们也开始从防暑降温逐渐过渡到防寒保暖上来。大家都知道寒从脚下生、养生先养脚的道理,却较少注意到肚脐也很容易受寒。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因此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并且最容易穿透弥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