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农耕民俗文化中的浓浓乡愁

郁俊毅

<p>  古代关东通常指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三国演义中,曹操、袁绍等18路诸侯伐董卓时,自称关东联军,主要是指虎牢关以东。近现代的关东主要指山海关以东,即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四盟),今泛称“东北”,明朝俗称“关东”,清朝称之为满洲东三省。</p><p> </p><p><br></p> <p>  千百年来,在关东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有众多民族在此繁衍生息,并且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民俗文化。明末清初和清中叶以来,中原地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以及部分安徽和内蒙古一带的农民大批的迁入关东,民间称“闯关东”,移民进入关东之后进行开发和定居,于是,关东文化开始呈现多元的民俗特征。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活动中,通过碰撞而逐渐相互融合,由此,一种具有独特文化形态的民俗文化便产生和发展起来。</p> <p>  关东(吉林)农耕民俗文化展馆内6000余件老物件和实景还原了满族、汉族、蒙古族、朝鲜族等民族的传统农村院落,展示了关东地区的农耕文化,满满的都是浓郁的乡愁。</p> <p>  传承民俗文化的目的是要留住乡愁。建设美丽乡村,最重要的是保护和培育民俗文化的发展根源和基因,引导农民群众树立厚重的民俗文化意识。同时,让社会各界特别是后来人通过参观民俗文化展览,感知和领悟民俗文化的深厚内涵,在传承民俗文化中留住乡情和乡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