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的柴春泽

孙玉恩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初心不改的柴春泽</b></h1><div><b><br></b></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顾会田</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提起柴春泽,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柴春泽现在是赤峰学院远程教育学院的退休教师,他从一名全国知青先进典型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他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和对党无限忠诚的感人故事激励了无数人。</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柴春泽于1952年出生在一个干部家庭,因父亲工作调动,他于1969年转入赤峰六中就读。1971年12月,他下乡到翁牛特旗玉田皋。玉田皋当时全乡人口7000左右,土地面积25万亩,其中半流动沙丘和风蚀沙地就达17万亩。知青们住的是茅草房,睡的是凉土炕,经常吃玉米饭泡盐水。 不少知青哭着给家里写信,家长也泪流满面地回信盼望孩子早日回城。在这种情况下,柴春泽收到了父亲的一封信,告诉他已找好关系,招工回城。柴春泽读完信后,断然拒绝了父亲,并批评了父亲利用职权走后门的做法。为了使知青点的同学相信自己扎根农村的决心是真的,柴春泽又主持召开全点知青大会,在会上公布了和父亲的通信。柴春泽万万没料到一纸家书竟能让他闻名全国。 1974年1月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敢于同旧传统观念决裂的好青年》为题,对柴春泽给父亲的回信作了全面报道。紧接着,中央和地方电台、电视台都来采访。柴春泽成了大红大紫的全国知青典型,他留在了玉田皋,和知青、老乡们一起大搞植树造林、平整土地、试种水稻,建设红山水库到玉田皋的引水工程。曾经是盐碱滩的玉田皋,变成了一个稻花飘香的米粮仓。 这样的辉煌,成了后来苦难的伏笔。两年后,他同样是站在高高的台上,被拉去游斗,并被关押、隔离审查。1979年12月13日,柴春泽被释放,开除党籍。柴春泽不能接受开除党籍的处分,逢人就说:“相信党,忠于党。” 1980年9月,翁牛特旗纪委对柴春泽的问题作了复查结论:恢复党籍,免予处分,党龄连续计算。 1982年,柴春泽被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1985年留校工作。2004年,柴春泽建立了柴春泽网站,并全身心投入其中。 2012年,60岁的柴春泽从教师岗位退休。有人问:“柴老师,退休后干点什么?” 柴老师豪气的回答:“网络天地,大有作为”。 现在的柴老师更忙了,平日里维护九个网站和两个论坛,与20多万注册会员信息交流,整理知青日记及文献记录,参加中国知青文化宣传报导和社会公益活动,积极为第二故乡玉田皋进行旅游推介,成为玉田皋大米的形象大使和代言人。 现年六十八岁的柴老师,精神矍铄,身体硬朗,在赤峰学院离退休老干部处任第八党支部书记,他关心同事,关注时政,现身说法,积极参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员干部社会实践活动,坚持退岗不退休,始终关注赤峰学院的发展和建设,并以自己的网站为平台,深情抒发一名老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之情,为赤峰大学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赤峰学院正是因为有像柴春泽老师一样爱党如命、爱校如家的前辈们和这些忘我工作、奋力拼搏的后来者,才有了学校蓬勃发展的今天。 我爱我校。让我们共同祝愿,赤峰学院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