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儒林外史》,让我们在正史之外,在百十个小人物的命运故事中,领略到了别具一格的讽刺艺术。这些人物,虽在历史的长河中翻不起大浪,但却在作者的笔下,展露着社会,道德,人性的深意。</p><p> </p> <p> 我们都知道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错误的,是罪恶的,而作者吴敬梓通过对百姓生话细心观察向我们展示了"八股"给人们带来的极大的伤害。今天就主要讲讲《儒林外史》中最有代表性,具有鲜明对比的两个人物:杜少卿和匡超人。</p> <p> 杜少卿,他是儒林中真正的儒士。他如陶渊明般淡泊名利,蔑视功名富贵;也有李白的豪迈不羁,慷慨大方;他平等爱人,尊重女性,他轻视礼教,为人善良。第三十三回中,作者让这个复杂的人物逐渐清晰起来一一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之后,杜少卿的娘子来到了南京,因为初到南京,娘子想去看看这里的景致如何,杜少卿不仅爽快答应,还专门备了轿子邀姚奶奶等一同前往。他尊重娘子,在娘子提出自己的想法时并未像历史上我们对那个时代所认知的那样,男尊女卑,而是平等爱护女子,令人赞赏。可以看出杜少卿有着超前的民主思想,令人敬佩,他不愧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p> <p> 匡超人,是一个令人感到惋惜的人物,书中多处提及了他。一说到他,我们就不得不提一提马二先生。马二先生可以说是个读书人,但他却是个"八股迷",他重情厚道也是他让匡超人走上科举道路,但却也导致了匡超人的堕落与沉沦。马二先生好心让匡超人与家人团聚,面对当时好学的匡超人,他也想让他在科举之路上取得成功,却未想弄巧成拙。匡超人自结交了一群科举失败的朋友之后,开始学习诗词,自此,便与正确的科举路越来越远,最后成为恶霸,误入歧途。匡超人原本谦逊有礼,是个善良仁义的君子,却在这样丑陋的,封建的制度的侵蚀下自甘堕落,这一切都要归咎于作者所批判的:腐败的科举制度。</p> <p> 人之初,性本善。其实一开始,每个人都心怀希望,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朝着正确的方向,通过正确的道路,获得成功,但在这艰难的道路上,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中,只有一部分微弱的正义苦苦打击着邪恶。但邪恶永远战胜不了正义,就像作者在《儒林外史》中,虽批判了腐朽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社会,但更多的,是在赞颂那些平凡人物的高贵品质和非凡才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