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文字:关文元</b></h1><h1><b>制作:关文元</b></h1><h1><b>图片:网络</b></h1> <h1><b> 我们下乡插队的地方__昭乌达盟翁牛特旗乌兰傲都公社好力吐大队。位于翁牛特旗的中部,科尔沁沙漠的南缘。整个大队四周全部被沙漠包围,在沙漠里有几处万亩草场,大队以牧为主,有大小牲畜几千头,其中有骆驼三百多峰。这些大小牲畜全部散放,大队为了和外部联系及拉运物质,还人工训养了一部分骆驼。</b></h1><p><br></p><h1><b> 大队由于四周全是沙漠,人要到公社或者其它地方,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刮起风沙时,人更是无法出行。骆驼一点也不怕风沙。沙地软软的,人脚踩上去很容易陷入,而骆驼的脚掌扁平,脚下有又厚又软的肉垫子,这样的脚掌使骆驼在沙地上行走自如,不会陷入沙中。骆驼熟悉沙漠里的气候,有大风快袭来时,它就会跪下,骑骆驼的人可以预先做好准备。骆驼走得很慢,但可以驮很多东西。他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人们把它看做渡过沙漠之海的航船,有“沙漠之舟”的美誉。骆驼毛茸茸的躯体高大挺拔,可它的头很小,脖颈粗且弯曲,眼睛却大大的,全部是黑色,眼皮是双眼皮,非常的好看,一点儿也不丑;它那大大的鼻孔不停地吐着白气,缓缓的流入云际,它总喜欢把嘴往右一撇,吐口水出来,哈哈哈,让人觉得可爱又调皮。</b></h1><p><br></p><h1><b> 大队有专门的骆驼官管理这些骆驼,平时有训服后的骆驼负责驼运大队需要的物资,我们知青到来给缺少劳动力的大队增添了新鲜血液。这时大队骆驼官提出在知青中选一个骆驼官(骆驼把式),负责青年点的粮食、烧柴的运输需要。大队高书记征求我的意见,我提出让骆驼官自己选择,书记告诉我骆驼官看中了青年点的知青赵木胜。</b></h1><p><br></p> <h1><b> 赵木胜他具有着典型的蒙古人特征,中等身材,比较魁梧,高鼻梁大眼睛,胡须很重,干活不惜体力,特别能干。我同意叫他跟骆驼官做骆驼把式。从那之后赵木胜就成了骆驼官的徒弟,刚开始赵木胜吃了许多苦,骑骆驼和骑马一样都是需要掌握技巧的,当骆驼慢悠悠的短距离闲逛时你会感觉很舒服,因为那温暖又柔软的双峰给你带来很舒服的触感,一晃一晃的还会感觉到很惬意。但是,当你扬鞭时,骆驼也兴奋起来时,开始跑起来那完全是另外一番情景。因为真的太颠太晃了!感觉稍有抓不紧就会被颠下来一样,尤其那娇弱的屁股真的受尽了折磨,以每分钟80下的频率与驼背拼命的碰撞摩擦,不停的摩擦,等回到青年点时才发现屁股已经摩擦出“爱的血花”,还有那腰比干了几天活还累,整个身体都像被掏空了似的……</b></h1><p><br></p> <h1><b> 一晃就到了冬季,青年点开始筹备过冬取暖做饭的沙柳和牛粪。青年点专门分了两个组,一组几个知青坐牛车出去捡拾牛粪,一组由赵木胜和骆驼官负责到几十里外的地方割运沙柳。我安排伙房给赵木胜多带一些大饼子,他平时就能吃,每次吃饭得两大饭盒,如果吃大饼子,每炖都能吃8-9个。这次牵骆驼出去需要到几十里外的地方去割沙柳,大队已经限定要求是几年生的,是那种很粗的沙柳,这次去的骆驼队由7匹骆驼组成,每匹骆驼需要驼500多斤的重量,这样他们就要把3000多斤的重量沙柳捆绑好,然后从地上搬到骆驼身上,</b><b style="font-size: 20px;">这需要付出很多力气的。而且他们这组还要骑骆驼走几十里地沙漠,非常艰苦。</b></h1><p><br></p><h1><b style="font-size: 20px;"> 这不,第一天他们这个组就出现了状况,据赵木胜回来介绍说:“他们去的时候还是挺顺利的,接近中午时候他们来到了离青年点有30多里地的地方,这里是周围公社前几年固沙时种的沙柳,长势非常好,每处的沙柳面积很大,于是我和骆驼官把骆驼栓好,就开始割沙柳,割了一会就有些没有力气,我和骆驼官说,休息一下吧,吃点饭喝口水,骆驼官同意了。我们两个人开始准备吃午饭,我到四处捡拾了几块牛粪,划着火柴把牛粪点着了,然后从挎包里拿出玉米面大饼子,放到已点着的牛粪上烤热,我拿起大饼子也顾不上拍拍灰就大口吃起来。一口气吃了八个大饼子,骆驼官这时也吃完从家里带来的午饭,稍适休息,我们两又开始割起沙柳,割了有两个多小时吧,骆驼官说差不多了,于是把割完的沙柳开始捆绑起来,然后在每匹骆驼上放两捆沙柳,准备完毕,骆驼官喊了一声“驾”,七匹骆驼听到命令,前腿一蹬全都站了起来。一峰接一峰的跟着我们开始往回走,这时天气慢慢黑了下来,骆驼官说“我们走近道吧,就是要走一段水路,不太好走,我说你领着在前边走,我跟着你走,走了一会就来到了这段所谓的水路。这是沙漠中的一片沼泽地,由于周围都是沙漠,这片沙地就积了许多水,冬天气温低水面冻上了冰,只有一些草孤零零的高出冰面,我们小心的踩着露出水面的草棵,一步一步往前走着,当快走出这片沼泽地时,我一不小心滑到了草棵子下边,整个双脚的鞋全湿透了,我费力的拔出双脚,顾不上鞋湿了,继续往前走,骆驼官看到我踩到水里,就要我骑骆驼走,我说不用了,骆驼驼了这么多沙柳已经很沉了,我不能在给它增加分量了,就这样我一直坚持回到青年点。”</b></h1><p><br></p><h1><b style="font-size: 20px;"> 这时已经很晚了,我见赵木胜和骆驼官回来了,立即安排伙房炊事员给他们烧了开水,让他们先洗一洗脚。骆驼官说:“赵木胜的脚不能用热水泡脚,先用凉水擦一擦等脚热了,在试着用热毛巾擦擦脚,这样才能保证脚不冻伤。看着赵木胜湿透的双脚,在看看外面那七匹骆驼驼回来的沙柳,我的眼睛湿润了,这是多么好的青年啊!有这么好的青年何愁过不了冬天呢。这一组有了这样的经验,以后几天他们都很顺利的割完沙柳回到青年点。转眼之间,青年点前面已经堆起了一垛垛的供冬季取暖做饭用的柴垛和牛粪。</b></h1><p><br></p> <h1><b> 几分汗水几分收获。经过大家的奋斗,冬储工作结束了,青年点做到了仓库有粮食、圈里有肥猪、窖里有蔬菜、墙外有柴垛、粪垛。大家每天劳动虽然很累,但我们的生活还是挺丰富的。</b></h1><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