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 那月 那医 那人

山路弯弯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span><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赵化人不会忘记</b></p><p><br></p><p><br></p><p><br></p><p><br></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随心望云情切切 着意听歌韵依依</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b></p><p><br></p><p>今天——2020年8月19日,是第三届“中国医师节”。一首《爱的奉献》,如泣如诉如颂如歌。饱含深情悠扬动听的旋律,承载着崇敬、感恩与悠悠怀念之情,心驰赵化、神往故乡,追溯远去的那年、那月;追忆曾经的那医、那人……</p><p><br></p><p><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解放前,赵化仅有唯一一家西药店,由罗俊良兄弟俩在正街开设,自家行医卖药。</p><p class="ql-block">中医药业却十分兴旺,名老中医众多,中药店铺7家。</p> <p>最有名气、生意最旺当属河街下段“回生堂”,寓“起死回生”之意。常年雇请易志高、邓绍尉、易章甫三名医坐堂应诊;陈楷模自家经营药店,自己坐堂处方;曾伯常在西街自家处方行医。高征文坐家正码头,患者慕名家中把脉求方;刘乙藜花园口外鳌山吉安寨开塾馆兼行医;韦胜奎坐诊赵化乡下碧珠岩……。</p><p>我们所曾见,仅陈楷模老先生。赵化中医界知名人士,多届县人大代表,70年代末仙逝,享年97岁。</p><p><br></p> <p><br></p><p>史料记载:40年代初期,富顺县卫生院建立。经县国民政府批准,于民国31年(1942年)间先后在邓关、牛佛、赵化3镇设立县卫生分院。</p><p>民国时期富顺县赵化镇卫生分院,首任院长何本杰,院址位于西街曾家祠堂。第二任廖顺刚,至1950年2月卫生分院撤销。</p><p><br></p> <p><br></p><p>解放后,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1952年组建各区卫生所。赵化排序为十二区,故名十二区卫生所,院址迁至正街,所长彭述西。</p><p>56年取消十二区,恢复赵化卫生所,所长陈敬谦。</p><p>赵化卫生所,区域内唯一全民所有制卫生医疗机构。在区委和县卫生委领导下,为辖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预防保健服务;开展医疗、常见病多发病护理、恢复期病人康复治疗与护理、预防保健、负责辖区内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初级卫生保健规划实施、合作医疗组织与管理、卫生监督与卫生信息管理医疗业务和卫生管理等综合社会职能。</p><p>时至1958年,赵化区已建成区卫生所1所、乡镇卫生所8所。医务人员159人,病床83张,73个村医疗站,赤脚医生132名,个体医生30名,个体药店13家。</p><p><br></p> <p>  </p><p>赵化联合诊所,1954年组建的集体所有制乡镇诊所之一,位于河街桥儿口。第一任所长为彭矩华父亲彭朝钧,1957年初调任主抓县内煤矿、铁厂等地方工业发展。</p><p>第二任所长陈启金,其后调至赵化区供销合作社。</p><p>1958年赵化人民公社成立,赵化联合诊所更名赵化公社医院,李辅成、刘树清先后担任院长。</p><p><br></p> <p><br></p><p>1978年赵化公社医院升级为赵化公社卫生院,84年又更名为赵化乡卫生院,范述明、韦光金先后出任院长。</p><p>1992年,更名为赵化镇卫生院,陈清纯、王修明先后出任院长。</p><p><br></p> <p><br></p><p>赵化区医院,于1960年由原赵化卫生所升级而来,院长田清海。 </p><p>1966年文化大革命风起云涌,区医院更名为“赵化区工农兵卫生院”,院长南下干部邱仁杰,人称邱院长。</p><p>1969年成立赵化区工农兵卫生院革命委员会。根据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贫下中农宣传队队长兼任革委会主任,院方李忠惠任副主任。</p><p><br></p> <p><br></p><p>1979年拨乱反正,院名恢复为赵化区医院,院长田清海。</p><p>其后,蒲丰勋、管秀德、乔永年、王德华、谭茂林、赵嗣文、卓小川等先后担任赵化区医院院长或副院长。</p><p>1999年撤区并镇,赵化区医院调整为赵化中心医院。院长易明忠,副院长孙常全。</p><p>2003年,赵化中心医院调整为赵化镇中心医院,院长刘邦金,副院长王万银。</p><p><br></p><p>2007年9月,赵化镇卫生院(联合诊所)正式与赵化镇中心医院(区医院)合并,整体改为富顺县赵化镇中心卫生院。</p><p><b style="color: rgb(1, 1, 1);">无论院名如何改变,身受其庇护保驾、目睹它不断壮大的赵化人,对它的信赖不会改变,心中的情结不会改变,至今仍亲切地称呼它的乳名“联合诊所、区医院”。</b></p><p>两院合并,可谓中西联袂,优势凸显。合并后在职职工80余人。其中副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1人,其余均为初级称职务。设门诊部、住院部内外科、住院妇产科、特检科、中医门诊部、公共所、行政后勤办公室等科室。主要医疗器械设备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台、DR直接数字化X摄像系统1台、彩超1台、B超1台、电子胃镜1台、脑电图1台、脑血流图1台、病床40张。</p><p><br></p><p>70年代,以王登常等户籍在赵化镇上,有一定医技和从医经验的相关人员,在正街组建了民办性质的一个临时医疗组合,俗称镇办医疗。开设中西药和理疗门诊,约于80年代初解散。</p> <p class="ql-block">60年代,并存着以家为载体的个体行医私人诊室。多位同学父母,致力此业。</p><p class="ql-block">河街下段,家喻父亲黄成君;水巷子王远东母亲夏芝南;上街头永贵父亲罗俊良;上街头刘洪彬母亲等。尚有桥儿口罗志亮父亲、花园口坡上高老师……。</p><p class="ql-block">杨绍云老师,原联合诊所医生。六十年代响应精简人员号召回乡。但仍不乏信其医服其药的患者,总会赶场天提前在杨家坐等看病。</p><p class="ql-block">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严谨求精,医德仁心同样是他们行为准则。</p> <p><br></p><p>肯定地说,在当时缺医少药状况下,他们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低收入人群的病有所医,缓解和替代了医疗机构的初级的诊治作用。所做所为深受居民群众认可和点赞,他们身上同样也闪耀着医者仁心的许许光环。</p><p><br></p><p><br></p> <p><br></p><p>赵化人都知道,60年代论地理位置,房屋状况、环境设施、单位性质、人员身份、工作条件、福利待遇等,区医院可谓首屈一指。罗健父母均在区医院工作,着实让同学们羡慕不已。</p><p>赵化区医院为原杜家花园改扩建而来,建筑多系砖木小青瓦结构。临街青砖高墙上,半圆拱形门洞。步入前厅花园,青石天井内偌大一棵桉树,枝繁叶茂。左侧墙上,红色毛主席手书体“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气宇昂然,落落大方,彰显着人民医院为人民的宗旨和崇高的公益精神,令人肃然起敬。</p> <p>穿越天井,一栋青砖木结构小二楼,底层设挂号结算、内科门诊、划价取药以及外科清创、注射等门诊用房。手术室为独栋砖房,双层玻窗隔音透光。</p><p>绕行至下院,左侧及里为医生办公室、住院诊疗室和病房。远离闹市清幽安静,内外天井通风亮堂。与供销社相邻处,一口经年深井,水质清澈甘甜。右侧医院配套生活用房,干净宽敞明亮。双扇后门院墙中央,清晨傍晚即可在桂香池畔漫步徜徉。</p><p>60年代的区医院大抵也就内科 、妇产科 、外科、住院部、行政办;床位也为数不多。</p><p>记忆中,住院部护士长由邱院长夫人蒲医生担纲;内科门诊由陈文彬医生担纲。外科手术由雷自修医生担纲。妇产科由串桂全、刘开智、田丰华等医生先后担纲。</p> <p>那时赵化,天蓝水清,人无大病。各医院在做好医疗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政府宣传除四害讲卫生,全民防控传染病;协助有关部门走街串户查清洁,检查结果贴上门。</p> <p><br></p><p>也经常派出医生下乡防控宣传,定期为学生接种和注射预防针;指导学校每年也熬制两次大锅药,预防流感和脑膜炎等疾病,促进了赵化区域公共卫生和人民保健事业大幅提升。</p><p><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些年,输液打针和其它理化疗法尚不普及,婴幼儿生病,喂药灌汤十分艰难。沿用民间传统疗法,家中老人自有高招。</p><p class="ql-block">小儿惊烧昏睡,来不及送医,阴凉处寻只癞疙宝,置于肚脐眼上,设法维稳不让逃遁。半个时辰,蛤蟆吸其热毒,躁动不安,浑身发绿。细娃儿高热渐退,蛤蟆凶多吉少。</p><p class="ql-block">一般多见即为取(祛)风。刚熟鸡蛋去黄,塞进戒指类银器,趁着滚烫劲儿,从额头、太阳穴、人中,一直擦到肚脐眼儿。</p><p class="ql-block">或生蛋清装入小杯儿,加上草药叶,用布绷紧倒置,快速在患儿肚脐眼儿周围用力拖动。小孩儿大声哭闹,小肚肚不停扭动,片刻功夫,蛋清吸热稀溏、泡沫四溢,既是最佳状态,定能祛风散火。</p><p class="ql-block">另有一法,称为“咀风”。动作娴熟的婆婆,口衔配制好的清热解毒药液,根据患儿病情,用嘴在其身体上不停游走并用力吸吮,适度调控轻重,有效刺激穴位。患儿哇哇大哭,体内湿热、风火等病因元素释放殆尽。</p><p class="ql-block">常见婴幼儿理疗,亦有掐风、提背、药灸、推积食、拔火罐等法。偶尔也并存着伪科学疗法——童子尿泡蛋煮食,治小儿哮喘;饭锅巴烧焦糊,消小儿积食;蚯蚓捣碎冲水喝,促小儿镇定;燕子窝泡水饮,助小儿安神……。</p><p class="ql-block"><br></p> <p><br></p><p>六、七十年代,社会文明进步与医疗水平不断发展,但依然残存着迷信、愚昧和荒诞。</p><p>个别危重患者,医术已无力回天,家属却不愿放弃,死马当成活马医。失去理性的眼里,有一种紧急处置叫请神求仙做法事;有一种综合治理叫办生请客冲大喜;有一种灵丹妙药叫画符烧灰冲水喝,有一种风险预控叫四门贴符带鸡血。</p><p>小孩儿梦中惊倏夜哭,有一种应急叫立筷子。抓三支筷子边捣鼓边点名,哪位先人板板捣乱,定有砍刀侍候;未果,有一种补救叫泼水饭,阴暗处岔路口,赏点散钱施点水饭、骂些狠话,唬走作祟的孤魂野鬼;再不见效,有一种绝招叫大街市上昭红宣:“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哭儿郎。过路君子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光”。</p><p><br></p><p><br></p> <p><br></p><p>富顺县医药公司赵化批发部,50年代以原中药大家“回生堂”投资场地公私合营组建,位于河街下段糖果厂对门。根据业务发展,后分为医药公司和中药材公司2个批发部。计划经济时期负责区域内药材采购、加工、仓储、调配、销售和药品计划供应。几十年陪伴赵化人一路走来,数十载服务赵化人身体健康,为促进赵化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功不可没。</p><p>赵化中药材批发部设三个门市,一门市位于河街桥儿口,古崇高父亲古永华负责;二门市位于狮子口,熊正华父亲熊文德负责;西药零售为三门市,位于闹市十字口,白桦母亲韩开琼负责,大家尊称韩嬢嬢。</p><p>至今记得,无论刮风下雨,不管寒冬腊月、夜深几何,只要有人急需购药,韩嬢嬢急患者之所急,在所不辞,尽可能提供方便,深受大家好评。</p><p>几十年如一日,不辞辛苦竭诚为赵化人民服务的古永华、熊文德以及王怀远父亲王俊汉几位中药师,认真负责,精通药理;熟知配伍,久药成医。虽为照单抓药,绝不马虎而过。但凡发现药量异常或处方药含乌头碱、雷公藤等损伤器脏类药物,恐有闪失,总会刨根究底患者何人、大夫何人、治何疾病?</p><p>每年冬至前,摆摊卖补药。“但愿世人无疾病,宁可架上药生尘”。他们再三告诫:是药三分毒,人参可夺命;反复问询:家中可有老幼、家中有无病人?个别家庭,甚至建议不买补药。药补不如食补,割一刀五花肉,炖两个大萝卜,多些老姜,稳妥安全,依然奏效。</p><p><br></p> <p><br></p><p>那些年,或为方便,草草药在赵化颇受青睐。晒折耳根清热、扯牛牛草追毒、晾柑子壳止咳,为多数家庭随意而就的备份。</p><p>赵化尚有多家草草药医,摆摊或设店铺带诊疗。较为熟悉的西街子王和祥父亲王协贵,人称王草药,河街马门口鲁草药。常用草药、药引子应有尽有。擅长配伍些应季感冒咳嗽、清热解毒药草汤剂和疮疡癣疥洗剂;对关节、腰间盘突出等肢体风湿病症诊治有独到之处;善于运用针灸、按摩、刮痧、拔罐、擦药酒等初级理疗,深得中老年人群好评。</p><p><br></p> <p><br></p><p>流年如水,记忆的水滴泛泛溅落到岁月的素笺,洇染出曾经熟悉的身影依稀可见;光阴似箭,时光的荏苒轻轻拂拭过往云烟,激活内心深处的情愫感动依然。岁月里,总有一些人会让你难以忘怀;过往中,总有一些情值得你追忆至远。</p><p><br></p> <p>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林巧稚,一生没有结婚,却亲自接生了5万多婴儿,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其事迹被广为传颂。</p><p>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位有名有姓,却99%的人不知道她的大名、终生未嫁没有儿女,用她的双手,把赵化多数50后60后亲手接到这个世界、同时又把50后的孩子也接到这个世界的“众婴之母”。这位为赵化妇幼生育保健不辞辛苦、无私奉献一生的赵化林巧稚,就是大家尊敬和感恩的联合诊所曹大孃。</p><p>曹大孃真实姓名曹文淑,生于1900年,卒于1977年,享年77岁。居住河街桥儿口联合诊所隔壁院内。早年师从名中医陈楷模,重点以中医药诊疗妇幼疾病。</p><p>解放后加入赵化联合诊所,多次派往其它大医院学习新法接生。其后既接诊妇科病治疗和妇幼保健,也出诊上门接生和诊治妇科疾病。无论刮风下雨、无论路途遥远,有求必应,绝不推诿放弃。赵化镇上的产妇,只要她知道的,老人家总会产前提前介入,制定预案;临盆时亲临现场,助产接生;产后坚持跟踪,指导母子护理。</p><p>四十多年光阴,弹指一挥间。老人家慈祥的身影,一直在我们心间;老人家的大恩大德,我们会铭记永远。</p><p><br></p> <p><br></p><p>我们所知的年代,赵化中医人气最旺的,当属联合诊所中医世家陈楷模、陈俊夫父子。不仅精于望面颜以察形之盛衰,闻言情以辨气之强弱,切脉相以视神情精明;而且谙习阴阳五行,熟练应用精妙医学理论,结合深邃的哲学智慧,胆大心细、用药独到;潜心配伍、一丝不苟、疑难杂症攻无不克。</p><p>精心熬制的外用黑膏药,不仅主消肌肉挫伤,韧带拉伤、关节等跌打肿痛;红膏药以其疏风散结、克坚透疹之功效,专治无名肿毒,淋巴结节以及大小疮疖,一贴了之。</p><p><br></p> <p><br></p><p>唐光勋医生,生于1939年,卒于2005年,赵化土主庙人。随父中药师学业,57年进入联合诊所,潜心向陈楷模学习中医,并先后县内各医院名师学习西医、针灸等术。勤奋努力,不断进步;精于中医,中西皆优。</p><p>如果说,陈老先生是靶向型,擅长运用药物短平快的“治”,那么我以为唐光勋老师属于渗透型,更擅长中医调控式的“疗”。在扶正固本和平衡阴阳的前提下,他根据“证”所传递的信息,可达到“察外形以知内变,从现象以求本质”,从而辨证论治,从整体入手进行“综合作战”。</p><p>唐老师善于熟练运用中医药文化理念和中医医技,“治有病更治未病”。用药如其人,温文尔雅、张弛有度;低调沉稳、恰到好处。</p><p>有其父必有其子。唐家孩子们均在河街联合诊所长大。耳濡目染,受其熏陶,在父亲身上初知了解中医文化,认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到了中医精神和中医思想,孜孜不倦潜心专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p><p>长子唐亚平、女儿唐琼瑶、三儿唐明希自幼勤奋努力,而今学业有成,皆为十分优秀的医学博士。长子和女儿定居美国,三儿日本留学归来,现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教授。赵化镇盛赞一门三博士的佳话,源自唐光勋老师膝下。</p><p><br></p> <p><br></p><p>联合诊所罗名晏,生于1925年,卒于2015年,享年90岁。从小具有朴素爱国主义思想,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毅然决然投身报国,随川军奔赴抗日前线。枪林弹雨中不怕苦、不怕死,始终冲锋在战地救护第一线。抗战胜利后,回到赵化。供职于联合诊所,凭扎实的医疗实际工作经验和切实对患者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加之处世低调、平易近人,是一位深受大家喜爱和好评的医生。</p><p>由于当年参加抗日队伍隶属国民党部队,文革时期曾受到不公待遇。老先生虚怀若谷、处之泰然,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生活、工作中始终彰显着老兵刚毅气质与风骨,我辈敬佩不已。</p><p>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党和政府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没有忘记曾经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抗日老兵们,罗名晏老先生也有幸接受政府颁发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一枚。这是对罗老舍生忘死、为国奋战壮举的褒扬和肯定,是对老先生无怨无悔、坦荡一生的赞誉和追认。</p><p>轻轻捧起沉甸甸的纪念章,深情吻着亮闪闪的纪念章,难以言状的情感涌上心头,喜极而泣的泪水夺眶而出;几十年委屈烟消云散,一辈子心声发自肺腑:感谢党、感谢人民……!</p><p><br></p> <p><br></p><p>区医院陈文彬医生,生于1926年,牛佛人。卒于2004年,享年78岁。少年师从名医廖介维。解放后踊跃参加牛佛征粮剿匪,冲锋在前,工作积极。结束后选派参加组建牛佛卫生所,并在卫生所任职。先后到泸州、成都等医科院校进修。由于组织协调能力和专业技术较强,56年调任狮市卫生所长。其间受整风反右影响,下派农场劳动。甄别平反后放弃追溯提升,拒绝从政、潜心行医。后调至城郊、城关、代寺卫生所任内科医生。1961年调赵化区医院,95年退休医院继续返聘,坐阵赵化40余年。</p><p>老先生人如其名:慈眉善目、文质彬彬。工作期间尽心尽力,每天接诊近百人,经常超时接诊,加班加点,接诊了许多危重病人,治愈了无数疑难病患;无偿献血几十次,挽救了手术病人生命;参与法医做尸检,协助破获数起大案要案。</p><p>与其说老先生是内科医生,不如说是医院综合全能,除了接生和手术操刀,均由他全方位接诊。同时为乡村培训赤脚医生、为院校带授实习医生,培养了大批医务人材。老先生为人正直,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医术精湛。是赵化人民公认的好医生,是救死扶伤的好典范。</p><p><br></p> <p><br></p><p>另一位以赵化为第二故乡,真诚为赵化默默奉献的,是大家熟知的外科医生雷自修。</p><p>雷医生1930年出生,板桥人。卒于2012年,享年82岁。1950年参军,转业安置回板桥医院。后推送到泸州医专深造三年,主攻外科手术,毕业后59年底调配到赵化医院工作。至退休后返聘,在赵化手术刀一拿就是30多年。让无数伤者重新顶天立地,为众多病人除掉心腹之患。</p><p>雷老师时常不辞辛苦,帮助乡村技术指导和专业培训;诲人不倦,辅导见习医生和实习学生学术提升。</p><p>那些年血源匮乏,医院存血极少。有时术中出现意外,病人必须立即补血,否则危及生命。在已无存血而自身血型与患者匹配的紧急情况下,他毅然决然将自己的血输给病人,以挽救患者生命。</p><p>“雷神、雷一刀”是赵化人送给他的雅号;“言语不多,默默无闻;兢兢业业、乐于奉献;生活中喜欢喝点小酒,工作中绝对一丝不苟”是赵化人是对他的客观评价、认可和赞誉。</p><p><br></p> <p><br></p><p>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许许多多坚守在赵化医疗战线的医药人员,凭着一颗爱心知识与智慧和勇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地践行着"一切为了患者健康"的神圣诺言,为人民解除身心疾患,让生命在阳光下得以延展。他们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用最朴素的情怀,诠释了"医者仁心"的生动内涵。</p><p><br></p> <p><br></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几十年岁月,弹指一挥间。赵化医疗机构设施设备今非昔比;医疗卫生环境条件很大改观。医务人员学历及专业技艺大幅提升,人民卫生健康状况明显改善。</b></p><p><b>我们深知:悠悠岁月里,政府社会各界不遗余力,促进了赵化人民卫生医疗事业飞速发展;</b></p><p><b>我们铭记:远去时光中,医药工作者发扬“敬佑生命 救死扶伤 甘于奉献 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不忘初心,为保障赵化人民身体健康做出了无私奉献。</b></p><p><b style="color: rgb(1, 1, 1);">在第三届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谨向他们送上最真诚的节日祝福,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b></p><p><b>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b></p><p><br></p><p><br></p><p><br></p> <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年代久远 字辞内容若误 敬请见谅</span></p><p><br></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