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高尔基曾说过:“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来说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好书犹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而且清爽甘甜,沁人心脾。这个暑假,我认真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它好像一面镜子,映照着我,又好像是我的老师,为我解惑。读完之后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p><p><br></p> 一、正确对待“后进生” <p> 在这几年的教学工作中,“后进生”的教育一直是令我头疼的问题。每次看到班上的“后进生”,我总是在想,我可以做点什么来帮助他们呢?经常在办公室里对他们进行单独辅导,却发现收效甚微。将自己限于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有劲却不知该往哪使的困境。在这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到:“儿童从事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各不相同的。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教育的人道主义就在于,要使一个在绝大多数儿童来说能够胜任而偏偏对他来说不能胜任的儿童,不要感到自己是一个不够格的人,要使他体验到一种人类最崇高的乐趣—认识的乐趣、智力劳动的乐趣、创造的乐趣。”我应该要正视每个孩子,了解每个孩子能做到何种程度,在这个基础上去帮助孩子,如果孩子现阶段连单词都背不出来,去辅导他语法、阅读,那不仅不能帮助孩子,反而会让孩子有更大的挫败感,无形中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要让他们每个人都能够进行脑力劳动,获得提高,收获乐趣。正如书中提到的“我们的崇高的使命就在于:要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选择这样一条生活道路和这样一种专业,它不仅是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给予他一种自尊感。”</p> 二、多读书 <p> 在“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这一章中,书中那位成功的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我突然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是啊,我们上的每一节课,难道仅仅就是本节课所要教的知识点吗?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特别是在当下这个信息大爆炸的高速时代,学生接触到的信息更多,所以老师甚至要有整个海洋。那如何来提升自己呢?就是要多读书,读好书,终身学习。就拿我们英语为例,不能是停留在自己所教学段,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提高自己的英文思维能力,更新自己的英文储备,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不单单的只是教授词句、语法、发音,更应该是教授孩子一种如何运用这种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思维,去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p> 写教育日记 <p> 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每一个教师都要写教育日记。他提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他这样的大教育家的一生都在坚持写教育日记。以前我总觉得无话可写,无事可说,看完这条建议后,我仔细回想了下。其实也并不是没有可写的事情。例如一个小小的教育转化,一次课堂教学成功亦或是教学小灵感,和家长的一次沟通,哪怕是一次上课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都可以写进教育日记里,都可以成为自己的教育财富。我认为这个教育日记就像我们平常要求孩子要做的错题记录本一样重要。平时及时记下来,时不时回过头去看一看,一定是事半功倍的效果。</p> <p> 古人云:“开卷有益。”读书加勤思,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做出严格的内省。教育的路很长,让我们静心读书,用爱育人!</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