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云南省误食毒菌子致死人数高于新冠病亡人数

亚明

<p>那年,我表妹同校的几位年轻女教师,相约去菌子山采蘑菇,收获颇丰。回学校,相聚一块,洗洗涮涮,烹炒炸炖,大家兴高采烈地打了一顿牙祭。餐后,各自带点回家准备与家人分享她们的山珍野味。她们认为“老辈子”说过无论啥菌子,只要跟生姜、大蒜相伴烹调后会变色的就是“毒菌子”,他们那天所食用的都是试过没有变色的菌子,结果还是中毒了。五个女教师经抢救后,还是有一人不幸去世。</p> <p>据健康时报报道,连日来,一则“2020年上半年云南吃菌中毒死亡人数超过云南省患上新冠肺炎死亡人数”的消息引发网友热论。</p><p>而根据疫情实时大数据报告,截至2020年8月1日,云南省累计因新冠病毒肺炎死亡的病例为2例,这个数字远远低于2020年上半年菌类中毒死亡人数。</p> <p>7月25日,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发布消息:从2020年5月至7月20日,云南省已发生野生菌中毒事件273起,12人死亡。与去年同期相比,中毒起数下降了33.90%,发病人数下降了35.64%,死亡人数减少了17人。并累计成功救治中毒患者2000余人。</p> <p>云南省卫健委5月就发布了《预防野生菌中毒预警公告》</p><p><br></p><p>夏季来临,我省野生菌到了采摘上市季节,同时也进入了野生菌中毒高发季节。为防范和减少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菌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现发几种毒菌子图片供大家参考,同时介绍点防误食毒菌的小知识——</p> <p>有的人说:“颜色鲜艳的,或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这“鲜艳”和“好看”本身就没有具体绝对的标准。事实上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鳞小伞、秋盔孢伞等却极毒。毒蝇伞很漂亮,不少蘑菇艺术品都是以它为原型创作的,它的确有毒;但同样很漂亮的橙盖鹅膏,却是著名的食用菌。还有一种毒性最大的致命白毒伞是纯白色的,许多人却误以为它无毒。我表妹的同事们捡回并吃过的就有不少百毒伞。</p> <p>还有人说:“不生蛆、虫子不吃、味苦、腥臭的有毒”。实际上,著名毒菌—豹斑毒伞却常常被蛞蝓摄食,不少有毒种类还是会生蛆。</p> <p>还有人说“无论啥食物,有没有毒,只要用银器在食物中搅拌一下就可以识别出变黑色的有毒”。这种错误流传甚广,实际上菌子的毒素不会与银器发生反应,这是谬传。</p> <p>毒蝇伞别称毒蝇鹅膏菌、蛤蟆菌等,夏秋季在林中地上成群生长,因可以毒杀苍蝇而得名。其毒素有毒蝇碱、毒蝇母、基斯卡松以及豹斑毒伞素等,误食后约6小时以内发病,产生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精神错乱、出汗、发冷、肌肉抽搐、脉搏减慢、呼吸困难或牙关紧闭、头晕眼花、神志不清等症状,使用阿托品疗效良好。</p> <p>网孢牛肝菌别称网孢小牛肝、蛇麻菌等,夏秋季在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地上单个或成群生长、主要分布于吉林、四川、云南、江苏、广东、安徽等地。含有神经精神毒素,能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引起呕吐和腹泻,还可致瞳孔缩小等症状。</p> <p>除了正确识别食用菌与毒菌之外,还应注意对进行过病虫害防治的林地、田间,采菌也应注意,防止残存农药污染食用菌中毒。 如果误食有毒野生菌出现中毒症状,比如恶心、呕吐、腹泻、狂躁不安、四肢麻木、呼吸困难、哭笑失态、虚脱、浑身出汗、看见“小人人”的幻觉等,要立即就近送到医院诊断治疗,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措施,可减少毒物吸收、减轻病情、降低死亡率。必要时可注射阿托品,并给予兴奋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