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四书五经》:学则不固

寜 小 鱼

<p>  <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今天看《四书五经》,看到几句特别喜欢的话,摘抄了下来。&nbsp;</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学则不固”,是指知识匮乏的人,很容易被束缚在狭隘的世界里,成为固执的人。我应该就是这样的人吧!一味的追求对错黑白,实际上这个世界并不是明确的分为黑和白的,这种想法不是单纯,而是无知。</span></p> <p> <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而我的无知在于,太坚定自己是对的了。可能大部分人也和我一样,优点是“知错能改”,但缺点是“从来都不觉得自己错了”,最擅长的事情就是“闭门思过”,但思的永远都是别人的错。</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人生的智慧不在于“答案”,而在于“提问”,我们周围有很多给你建议的声音,不论是父母、亲戚、朋友、兄弟姐妹,他们都是为你好,但是一味的朝着别人指的方向去生活,姑且不谈对错,你也只会活成别人喜欢的样子。</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有一段时间,有个好朋友和我说:“你不孝顺,你爸妈说的话你都不听,他们说一句,你要反驳十句。”我当时脑子一懵,哑口无言!我在想我为什么会给人这样的感觉呢?我是不是真的是这样的?我爸妈是不是也这样觉得?只是出于溺爱而纵容我呢?这个问题一直压着我很长时间让我很不舒服,于是,我向父母求证。我还记得那天我心虚的说出心中疑惑,我妈一听挺了挺胸膛端坐在沙发上对我说:“是呀!我说一句,你有十句,我还说不过你。”我爸对着我妈笑了笑说:“你说十句,她一句没有,你才着急。她要是什么都听你的,她一定活得不如你。”我妈一听,也笑了。解惑之后,如释重负一般,但我也没有感到很心安,我特别讨厌“妈宝”,但别人既然这样说我,那我和父母沟通交流时候的语境一定存在问题,很多摩擦、矛盾、误会往往是语境和措辞不得当引发的。我们家一直以来是以引导为主,自己选择的方式来教育我们的,所以和长辈之间也少了专横和顺从,我们习惯了提出自己的质疑和不一样的声音。我一味的强调对错和真理,忽略了长辈和晚辈之间的界限感,这在我家人眼里也许没什么,无伤大雅,但在别人看来那就是不尊重长辈,已经给我判了刑……</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时评写作十六讲》里有这样一句话:“差异,是人类合作,从而促进知识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 我是一个强势的人,和我爸有点像,有一个缺点“求同厌异”,很听不得不同观点,一听相反观点就觉得别人是和自己作对。你是不是也会这样呢?没关系,我们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发现这个问题,然后做出改变。就比如……今天!</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喜欢和自己相同观点的人交流,喜欢看和自己观点一致的博客和文章,以这种人为的方式屏蔽不同的观点,否定世界认识的多元。我们有一种思维的惰性,寻找认同和熟悉,看到熟悉的事物和道理才会有一种安全感,而面对一个不同的观点,会颠覆从前的认知,会打破知识的平衡,就会带来重新思考的负担。</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但是,自己脑子里从来不曾有的东西,都藏在别人得脑子里!💫</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0年还有4个月就结束了,别只寻求认同,兼听相反的观点。这当然很难,但没关系,学则不固,一点一点来,还有时间。</span></p> <p> <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0年8月18日 星期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