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 见到小英的时候是在我们心连心慈善协会,王雅玲同志的带领下来到了她位于(赤岸村)县城郊区的一套小产权房里,刚走进屋里,小女孩满脸笑容的迎向我们,身后还跟着一个原比小英大两岁,而个子比小英矮小,皮肤发黄的姐姐,她们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几乎驼着直不起腰的爷爷和一个“不懂事”的妈妈,他们相依为命共同守护着这个在“风雨中飘摇的家”这套不足一百平方的房子,是她们爸爸生前,为了孩子们读书方便在亲戚好友的帮助下,花了十多万购买的,房子沒怎么装修,但给孩子们带来的是一个温暖的家,原来他们的家住在松城街道马洋村的山上。</p><p>走到客厅眼绕一圈,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和电器,一台表面锈迹斑斑的冰箱里面,存放着几块有点发酸味道的豆腐,厨房的灶台上放置着快要“下岗”的老式煤气灶,一张破旧的木餐桌上摆放着两碗泛着淡淡油花的四季豆和些许茄子,这就是他们一家人的午餐配菜,几十平方的房子里一台年代久远的破电风扇,“肩挑”着驱赶一个夏季炎热的重担。</p><p>再看看孩子们乖巧懂事的脸上,我的心一下子揪着痛,眼睛湿润了,我平复了一下心情,故装掩饰着把眼镜摘下擦了擦,站在孩子身边听着她继续述说她们的“故事”。</p><p>自从爸爸得了癌症离开了他们,从此生活中就没有了光明,家里失去了顶梁柱,生活没有了来源。大姐在亲戚的帮助下到云南读大学,每月在校伙食三四百元,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导致了她皮肤发黄个子矮小,小英以优异的成绩被县一中录取,弟弟则在职业技术学校就读,小英放学赶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妈妈,然后煮饭,炒菜操持着当好这个家。</p><p>这两年的生活开支和学费都是靠着亲戚好友和左邻右舍的帮助,还有爷爷残疾的身体,到后山上砍些小竹子编织扫把到东关街上零卖,作为生活的开支,在爷爷身体好的时候,一天能捆两三把,一把卖15元,要是天气变化,爷爷一天捆不了一把,所以平日里她们有什么吃什么,有时光吃米饭,或煮点粥放点盐,说到这的时候我哽咽了,作为霞浦民间社会慈善组织,我们走过很多地方,也帮助了不少家庭,可从未让我如此难过和心疼,可能是因为孩子们太过于懂事了,经过简单的与协会理事的研究,我们霞浦县心连心慈善协会现场决定帮助三个孩子每年的报名学费,但我们的力量毕竟局限,希望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关注他们,帮助他们,让孩子们在学校和家里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吃着不用带盐巴调的粥,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他们成长,让我们心连心,手牵手!</p><p>2020.8.18—-许培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