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近日,我院连续成功开展两例TIPS(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及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该项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心血管外科介入治疗的诊疗水平又迈上一个新台阶。</p><p>患者许某,2年前因反复上消化道大出血收入消化内科及肝胆外科多次住院治疗。该患者为乙肝导致肝硬化、门脉高压伴食管胃冠状静脉破裂大出血,曾于消化内科多次行内镜下止血治疗,考虑患者内镜治疗后仍反复出血,建议患者进一步于我科行TIPS手术。患者收至我科后进一步经检查,CT提示肝叶萎缩、肝裂增宽,致使门脉左右支汇合处裸露在肝外,且下腔静脉肝段较短,合并门静脉血栓,进一步加大手术难度,出血风险高。胸心血管外科团队仔细分析患者病情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详细的术前手术方案设计和充分的术前准备。7月23日上午9时,经冯耀光教授、龙超众副教授、吕小林、谭祖松及旷文安等医师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经右侧颈静脉进行穿刺后,利用导管、导丝及穿刺针成功打通了肝静脉与门静脉通道,造影发现食管胃冠状静脉明显迂曲扩张,于是释放弹簧圈对其进行栓塞治疗,防止出血血管再次出血的发生,然后对门腔静脉穿刺通道进行球囊扩张并释放TIPS专用的VIATORR支架,支架释放后再次造影提示分流通道通畅、左右肝门静脉灌注良好,进一步测量门脉压力梯度(PPG)从术前25mmHg降至术后12mmHg,下降了50%以上,大大降低了患者出血的风险。</p> <p>支架置入前造影</p> <p>支架置入及曲张血管栓塞后造影</p> <p>一周后,胸心血管外科团队再次为另一例为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伴食管胃冠状静脉反复破裂大出血患者实施TIPS手术,术后4天后患者顺利康复出院。</p> <p>支架置入前造影</p> <p>支架置入及曲张血管栓塞后造影</p> <p>什么是TIPS呢?</p> <p>TIPS即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英文名为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手术)是通过在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的肝实质内建立分流道,以微创的方式,从结构上显著降低门静脉阻力,是降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压力的关键措施之一。可有效减少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和腹水复发等肝硬化并发症。该手术是介入医生在DSA的透视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导丝等一系列器材对患者进行的微创治疗,手术时间短,不需开刀,从而大小减少患者痛苦、住院疗程、并发症及死亡率。</p><p>这个手术有多难?就目前来说,TIPS手术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处于领先水平,TIPS手术是在无麻醉基础下进行(只是穿刺点注射少许局麻药物),病人完全清醒。手术需要在重要大血管里用针穿刺,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大出血,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本来手术的难度就挺大,加上很多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病人都是在其它治疗方法无效的情况下才选择做TIPS手术,患者肝脏血管条件更复杂,手术难度更大。</p><p>我国是肝硬化大国,呕血或解黑便以及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导致门静脉高压最常见的并发症。药物、内镜下套扎或硬化治疗只是姑息性降低门静脉压力的方法,最早以前,外科分流手术能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但由于高死亡率(约25%)、高并发症而逐渐被取代。目前,最有效的降低门静脉压力的方法就是TIPS手术,而且手术创伤非常小,通过建立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的分流道,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从根本上消除了引起出血的原因,同时栓塞食管及胃底曲张静脉,通过微创手术一站式完成门脉的分流和断流术,达到和外科手术相同甚至更优的效果。但我国能做TIPS手术的医生太少,至今很多地级市TIPS手术仍是空白。</p><p>TIPS手术的成功开展再次充分展现了我院胸心血管外科对疑难重症病人的诊治水平。并在严重肝硬化治疗领域迈出坚实的一步,标志着医院的介入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p><p>目前,南华附属第一医院胸心血管外科是集临床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科室,设置了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周围血管疾病诊疗中心、专科重症监护四个专业方向。其业务体量居区域内首位,年接待门诊 13000 余人次,住院 2200人次,III、Ⅳ类以上大型手术 1200 余台次,目前是区域内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强的胸心血管外科,同时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具有大血管疾病 24小时随时救治能力的专科之一。</p> <p>2018年,南华附属第一医院胸心血管外科作为核心科室参与国家心血管病疑难病症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并以此为契机,加强人才培养及对外交流,与国内外顶尖中心如美国梅奥医学中心、德国柏林心脏中心、北京阜外医院、安贞医院、世纪坛医院、上海胸科医院等建立人才培养联系。近年来学科有 15人次到国、内外顶尖胸心血管外科中心研修学习,促进了学科亚专科领先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应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