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赋予孩子的一万种可能 ——记第二届come from全国少儿艺术展

商大豆

<p>  五月,我们有幸收到了come from少儿艺术展策展人的邀请,诚邀我校参与第二届全国少儿艺术展特邀策展单元。在得到学校支持与鼓励下,我们打开脑洞,和远在凉山支教的侯老师远程展开了为期一周的头脑风暴,最后以《生命•自然》为主题完成了独立展区的方案。</p> <p>  由于这是我们第一次以特邀的身份参与全国展,我们心情忐忑不安,生怕方案不及他人优秀。</p><p> 但侯老师的鞭策是有效的,最终我们从全国递交的两百多份方案中脱颖而出,通过评审。</p><p> 当然这也意味着我们的暑假忙忙碌碌、满满当当。毕竟侯老师说过,暑假就是用来干大事的。</p> <p>  版画一直是咱们学校的看家本领,此次的参展作品主以版画为表现形式。介于版画作画时间较长,需要操作型、针对性指导,而假期校内因建设不便,我们就临时把家中客厅改为工作室,侯老师家改为食堂,张老师上岗厨娘,从早到晚安排版画社团的学生分批次分时段地进行版画创作。张校长和章丽芳老师因此还送来了大批零食,孩子们表示这样的暑假很幸福。</p> 制版的认真与严谨 <p>  起初我们的展览设计以自然的四季为表现内容,但考虑到布展工作量与异地操作难度,我们和策展老师商讨,对原设计稿进行了删减,保留了其最为特别的部分——扑棱蛾子(此名字来自小魏同学)。虽内容有所删减,但我们计划从质量和数量上博得眼球。孩子们牟足精神,埋头苦干,在不懈努力下,10天内刻了一百只不同姿态飞蛾的底版,又花了近10个小时完成了1000张作品的印刷。这样高强度高效率的作业,让策展老师对我们学校学生的努力不由倾佩。而这看似机械化的创作,如果你从旁仔细观察、倾听就能感受到他们成长的痕迹。</p><p>交流——“你这个刀法很独特,你是怎么做到的呀?”</p><p>互助——“我帮你吧,这个我擅长。”</p><p>坚持——“你晚半个小时再来接我,我今天的任务还没完成”。</p><p> 胶版上的一笔一划无一不展示着孩子们的认真与细致,一刀一痕也全都是他们平日养成的严谨与态度。</p><p> 看到这样的他们,我不得不感慨,流年笑掷,未来可期。</p> 印画的速度与激情 <p>  如果一个月前你问我,孩子们印1000张单色胶版版画需要多久时间?我可能会回答你,一个月?半学期?甚至我不敢想象1000这个数字。</p><p> 但经历过这个暑假,我能很自豪的说,南大附小版画社团的孩子只需要两个下午,10个小时。</p><p> 起初我们的计划是三天内完成,没想到小家伙们比我们做老师的有计划,有野心。印画前就分配好了任务,打墨、递版、对版、印刷、晾画……一套流水线的操作。这不仅仅考验的是他们的眼力、脑力力、协调力、还有熟练的操作能力。两个下午,孩子们把认真、细致、严谨、态度转换习惯,一边作业,一边随着电脑里的音乐大声唱着洗脑神曲《好日子》,五十层的晾画架,仿佛成了他们休闲度假攀爬的小山,时不时还有人高喊着:十层…二十层…,还有五层;就快完成啦!</p> <p>  看着在孩子们吵吵闹闹下完成的作品,一张张竟比平时社团活动完成的还要干净完整,就觉得好不可思议。这也彻底体现了现代化教育中的“玩中学 学中玩”,让玩成为过程,学成为收获。</p> 裁剪下的耐心与恒心 <p>  制版考验创造、刻版考验细致、印画考验恒心,那么裁剪考验的就是孩子的耐心。</p><p> 一千多张作品的剪裁,费时、费力且无聊,一坐下来往往就是半天不动,眼睛一跑神作品可能就剪坏了,部分蛾子的细节还需要用刻刀做镂空处理。但就这么无聊枯燥的工作,孩子们还愿意早上八、九点赶来,晚上七八点后完成定额任务才走。</p> <p>  在与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下,八月三日我们带上近一千五百只蛾子踏上了前去景德镇布展的征程。</p> 美术馆的女汉子 <p>  此次的展览位于景德镇陶溪川美术馆内。身为布展“小白”我们,生怕布展中出现意外,我们便第一时间前去准备。</p><p> 全场除了景德镇本地的参展方,我们学校是第一个抵达的,刚到美术馆时部分展区还在装修,空调也没安装到位。我们就在没有空调,满天飞尘中,伴着电锯切割声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布展工作。</p><p><br></p> <p>  早有早的好处,美术馆的展位任我们挑选,再经商讨后我们选了一个异形场地进行布展,并根据场地我们再次对作品进行了调整,加入了一个蛹灯的设计。没材料,我们就到处捡废料;尺寸不合适,我们就跟着现场木工师傅学用电锯;没工具,人生地不熟的我们就顶着烈日走几条街找五金店买。我们秉持遇山开山,遇水架桥的信念,在一周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我们的近十米的作品。</p> <p>  原来的我们经常去观展,很少关注布展,但只有经历了才知道布展的艰辛。看似简单的作品,其背后要付出多少努力。一千五百只蛾子怎样在不伤害墙壁的情况下贴上墙,并保持两个月之久?一千五百只蛾子如何布局才能产生美感?一只只贴胶,一次次上下,一点点调整………</p> <p>  八月十四日,开幕式前两天我们再次前去美术馆,为我们的作品做最后的调整,安排照明,调整射灯的角度,别看一个照明,一个角度,我们调整了不下三十次,力求做到尽善尽美。</p> <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写在作品前的诗:</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我多想学飞呀</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双臂一抬,扑棱扑棱</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就可以拥有一片碧蓝的天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晚上吹梦的姐姐送给我一个梦</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这个梦好美呀</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因为我飞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我做出了我曾排练了无数次的动作</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双臂一抬,扑棱扑棱</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我飞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我来回穿梭在美丽的湖面上</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漫游在碧蓝的天空中</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我欢乐,我自由</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我拥有一整片蓝天</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哦</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我身边还有一千多个扑棱扑棱的伙伴</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忽闪的风把我吹醒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奇怪,醒来之后走路还是扑棱扑棱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像飞一样</span></p> <p>  在完成作品之余,我们还有幸受到策展老师之托,负责协助检查全场作品的摆放。为提前离开老师的受损作品提供修补。为此我们还玩笑的被赋予“上墙小能手”的称号,因为不论墙上掉什么,我们总能想到办法把它们牢牢地粘回去。</p> <p>  </p> 开幕式给孩子的乐园 <p><b style="font-size: 15px;">与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副主任龙念南老师合影</b></p> <p>与策展人戎凯老师合影</p> <p><b style="font-size: 15px;">陶溪川2020come from少儿艺术展开幕现场</b></p> <p><b style="font-size: 15px;"> 陶溪川2020come from全国少儿艺术展览</b>汇集了来自69个地区,共计3680余位孩子的两千多件作品。其中以特邀单元:治愈+征集单元:园游会双重形式为孩子们构建一座奇幻乐园,让我们通过作品走进孩子们的想象世界。</p> <p>  正如景德镇市教育局局长冯国平在开幕式上所讲,COME FROM为少年儿童提供了一个高水准的交流平台,希望通过展览,让孩子慢慢学会欣赏生活的美好、生命的可贵、感知世界的多彩。</p> 集市里的小老板 <p>  此次活动不仅给孩子们提供了作品展示的机会,还给他们准备了一个实践的好机会——周末集市。</p><p> 在我们的邀请下,版画社团的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来到了陶溪川,在美术馆前做起了版画文创小生意,当起了小老板。</p> <p>  下午四点到晚上十点,连续两天,一个小小摊位,齐聚过去、现在、未来的学员。他们绞尽脑汁,各想奇招,上门询问、捆绑销售、“卖年画啦,发家致富保平安,大哥来一张不”、“扇子扇子,清凉解暑又艺术,快来买啦”……一句句广告语说的那叫一个流畅。真是把童年的无所畏惧体现的淋淋尽致。</p> 论艺术疗愈与博物馆美育 <p>  艺术展的开幕,也意味着我们布展工作的结束。</p><p> 如果艺术展是为孩子们准备的礼物,那么开幕式第二天的论坛才是我们想要的臻品。早早地我们就报名了十六号一早的治愈论坛,秉着书画同源我们和詹伊如老师一起参加前去聆听。一天共七位前辈分享分享,刷新了我们新的美育观念,知晓“博物馆美育”即将成为新的发展方向。</p><p> 正如侯令老师所讲:博物馆已经承担了提升大众审美的重任,可以按照“重参与、重过程,重体验”的教育理念,设计研发丰富多彩的博物馆教育课程。</p> 后记 <p>  之前和侯老师聊过,这样费心费力参与展览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有用吗?她答是没太大帮助,参与的最后无非就是拿到一张指导老师奖,对于我们来说还没写一篇文章发表来得有用。但教书育人的工作不能仅考虑自己的得失,得关注孩子的成长,这次参展的机会是孩子们的,是让他们走出学校看看世界的好机会。</p><p> </p> <p>  这次他们参与的可能只是数千件作品中的一件,但得到的却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启发。美术不再是单一的绘画,而是激发孩子身上的一万种可能的手段,孩子生来具备着无限的创造力、无限的想象力,他们比我们看到的更天真烂漫、比我们认识的更独立担当。他们像我们作品中的飞蛾,只要赋予光照,便会拼命向前向,让身上遍布万丈光芒。</p><p> </p> <p>  董老师的朋友圈有说,好好学习,慢慢相遇。</p><p> 是呀。孩子们,在教书的路上,我们会继续好好学习,期待与你们慢慢相遇。到那时,我们定会一眼看到你身上的光,赋予你那一万种可能。</p>

我们

孩子

扑棱

老师

作品

布展

版画

策展

艺术展

少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