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站|《爬山虎的脚》语文要素教学——鼓楼区小学语文林其雨名师工作室教学课例

于清玉

<b>  编者按</b><br> 语文要素作为语文能力训练的基本元素,其核心价值在于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如果每一节语文课都能聚焦语文要素,确保其在课堂落地,那么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自然水到渠成。<br>语文要素可简单地分阅读要素和习作要素,阅读教学如何落实习作要素呢?鼓楼区林其雨名师工作室于清玉老师将以片段教学的形式,教学《爬山虎的脚》落实习作要素教学。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主讲教师介绍</b><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福州市洪山小学教师,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工作,林其雨名师工作室成员。曾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少先队优秀辅导员”。2017年参与课题《信息化助力朗读教学研究》,2018年参与课题《基于steam 教育理念下小学阶段跨学科整合课堂研究》,并积极撰写教学案例。执教的《纸船和风筝》《和时间赛跑》《漫画式绘人》等公开课很受孩子的喜爱。其中《漫画式绘人》在“一师一优课”评选中,被评为“市级优质课”。“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让学生喜欢语文”是她执教的理念。</span></div></h3> <b>一、单元语文要素解析</b><div><b><br></b> “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 这一要素意在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力。<br> 何谓“准确生动”?“准确”在本单元中体现为事物是什么样就写成什么样,根据文字的描述读者能在脑中勾勒出事物的样子。“生动”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有活力能打动人的。”即文章的表达很形象,通过词语的选用、修辞的加持等方法把事物写活了,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能打动人心,让读者感同身受。<br> “观察”的语文要素在教材中已出现多次。训练的目标也是螺旋上升的。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重在“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初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了解观察方法;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要素是“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这一语文要素,要求仔细观察一种植物,并借助记录卡把观察到的和感受到的写下来,要求的观察对象更集中,观察的方法指导也更细致。第四单元习作紧扣“观察与发现”的主题,安排习作要素“观察事物的变化,把试验过程写清楚”,训练学生仔细观察通过试验,事物产生的变化,即实验现象,并进行有序地表达。经过这些阅读及习作训练,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一些观察方法。本单元,教材将“观察”的训练点提升为“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观察不仅要细致,还要坚持一段时间,在观察积累中有所发现,感受事物的变化过程。<br> 连续细致的观察是准确生动的表达的前提,准确生动的表达是连续细致观察的一种表现。因此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要让学生在品读课文的语言文字中体会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感受到作者之所以能写得准确生动,是因为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将方法用于实践,养成连续观察的习惯,体会连续观察的快乐。<br><b><br></b></div><div><b>二、课文解读</b><br> 《爬山虎的脚》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作品。按照整体——局部的顺序,依次写了爬山虎的位置,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爬山虎脚的特点以及它是怎样往上爬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br> 课文语言准确生动,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不断变化的过程。尤其是爬山虎的脚,课文先用“叶柄”“反面”“枝状”“六七根”“嫩红”这些关键词分别从位置、形态、数量和颜色几个方面细致准确地描绘了爬山虎刚长出来的脚的样子。接着再用“触”“巴”“拉”“贴”等动作词生动地表现出它爬的过程。在这过程中,还写出了爬山虎的脚的变化。之所以能描写得如此准确生动,是因为作者带着“爬山虎是怎么爬的?”这个问题,扒开叶子进行长期细致的观察,带有一定的探究性。教学时,可结合课后第一、第二习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品词析句中体会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观察的方法,明白探究精神在观察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让学生积累课文中表达准确形象的句子,要注意的是找句子时,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br> 本单元的习作主题是写观察日记。因此本课不仅要学习连续细致的观察方法,还需要将所学方法用于实践,尝试在实际生活中做连续观察,并参照课后的“资料袋”提供的两种记录方法做好观察记录。</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爬山虎的脚》片段教学设计</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br></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b>【教学目标】</b></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1.能找到课文中写得准确生动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2.能说出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3.学会做观察记录。</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b>【教学重难点】</b></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能找到并体会表达准确生动的句子,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b>【教学过程】</b></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板块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b></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一)出示图片。同学们,认识吗?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植物,叫爬山虎。要是让你写爬山虎,你会写什么呢?</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二)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爬山虎,却着重写它的脚。今天我们跟随叶老,一起观察爬山虎的脚吧。齐读课题——爬山虎的脚。</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二、整体感知,认识爬山虎的脚。</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一)学贵有疑。看到课题,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呢?</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二)带着问题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5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围绕着爬山虎的脚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提示:(1)爬山虎的脚的样子,(2)爬山虎的脚往上爬的过程。</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板块二:品词析句,寻找“观察”秘钥</b></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一、抓住细节,感受细致观察</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一)品样子,理解准确生动</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1.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呢?一边读一边在脑中画脑图哦。</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2.有四位小朋友,读完后,分别画了四幅爬山虎的脚的简笔画,现在请你来做小评委,说一说哪幅画是正确的呢?注意要用文中的语言作为依据。</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出示简笔画如下:</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h3> 文中哪些词能作为判断依据?<br> 提示:“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言明位置;“六七根”言明数量;“嫩红”言明颜色;“枝状”“像蜗牛的触角”言明形状。<br> 对照爬山虎的脚实物图,感受叶老描写的准确生动。<br>同学们,事物是什么样就写成什么样,而且能让读者根据文字,原模原样的想象出事物的样子,这就叫表达的准确。如果能让读者非常直观形象地想象出事物的样子,比如文中用“蜗牛的触角”比喻“细丝”,这就叫表达生动。<br> (二)感受细致观察<br> 你感受到叶老经过怎样的观察了吗?<br> 提示:叶老从生长的位置,形状,数量,颜色等不同方面来观察脚的特点,而且边观察边想象,非常细致。因此,观察要细致,从不同方面关注事物的细节特点。<br> 二、聚焦过程,感受连续观察<br> (一)品动作,体会准确生动<br> 1.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呢?作者用了哪些动作词?<br> 提示:伸出——触着——巴住——拉一把。<br> 2.动手演示往上爬的过程。现在你的手就是爬山虎的脚,手臂就是墙壁,试着做一做爬山虎的脚往上爬的过程吧。<br> 3.聚焦动作“巴住墙”,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br> 同学们,“巴住墙”你们怎么做的呢?是轻轻地贴着吗?那我们能不能把“巴住”改成“贴住”呢?<br> 提示:结合下文“使它紧贴在墙上”“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这些语句告诉我们,“巴住”不是普通的“贴住”,而是紧紧地贴着,用力地贴着,贴得相当牢固。这样有力的脚难怪会让人想起蛟龙的爪子。瞧,叶老的用词是多么准确生动啊!<br> 4.让我们加上动作,有感情地读一读,感受作者准确生动的表达吧。<br> (二)品变化,解说爬的过程<br>  1.爬山虎的脚往上爬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再次快速默读3-5自然段,试着把表格补充完整。<br> 2.现在你能根据关键词的提示,完整地说一说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过程吗?试一试吧。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三)感受连续观察。</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1.叶老能把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还有变化表达得如此准确生动,除了细致,还经过怎样的观察呢?</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变成”“原先”“现在”“不几天”“后来”这些词都让我们感受到叶老不仅观察细致,还坚持了一段时间,即连续观察。只有连续观察,才能找出爬山虎往上爬的秘密,才能发现爬山虎的脚触着墙有什么变化,没触着墙又有什么变化。</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2.读3-5自然段,从文字中再次体会那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叶老连续细致的观察吧。</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读着读着,我们仿佛能看到叶老每天都会走到墙边上,扒开爬山虎的叶子,认真地观察爬山虎的脚,时不时还伸手去拉的模样。</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三、找缘由,感受探究观察</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1.同学们,爬山虎的叶子那么引人注意,它的脚那么细小,</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而且隐藏在叶子下面,为什么叶老会想起来去观察爬山虎的脚呢?</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从“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看出叶老之所以会观察爬山虎的脚,是因为他想知道爬山虎是怎么爬的。同学们,这就是探究性的观察,观察前提出问题,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会让你看到别人不容易看到的特点。</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四、总结观察方法。</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学会怎么观察了吗?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吧。</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1.首先要细致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特点,注意细微之处。观察时要调动五官。叶圣陶观察时就不仅用眼看,还用手拉。</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2.其次要连续观察,坚持一段时间,观察事物的变化过程。</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3.最后要有探究精神,观察之前,想一想:我想知道什么?然后边观察边思考,这样你会关注到更多的细微之处。</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叶老的观察方法你学会了吗?课后记得选一样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用上学到的方法进行观察哦。</span></div><b>板块三:尝试观察,学做观察记录</b><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一、链接“资料袋”,认识观察记录</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同学们,要准确生动地将自己的观察成果表达出来,不仅要学会怎么观察,还要做好观察记录。(出示“资料袋”中的两份观察记录)对比两份观察记录,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要点:</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不同点:形式不同。一个是图文结合的形式,比纯文字记录更形象直观,也给自己留下反复观察的资料。表格形式,横向分类,纵向比较,更有利于反映事物的变化过程。</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相同点:内容相同。都有记录的时间,都进行较长时间的连续观察;都发现了事物的变化;语言特点相同。都是用简洁的语言记录。</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二、观察实践,学写观察记录</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你更喜欢哪一种记录方法?选择一种,开始你的观察之旅吧。写记录时,注意与前面的记录比较,留心观察对象变化的地方。 </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三、作业布置</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一)抄写文中表达准确、形象的句子。</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二)选择一种感兴趣的观察对象,连续细致观察;并用一种记录方式,做好观察记录。</span></div></h3> 撰稿:于清玉<div>工作室审核:林其雨</div><div>工作站审核:江振珍 卢声怡<br><div><br></div></div>

观察

爬山虎

细致

生动

准确

感受

语文

事物

记录

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