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秋风今又是,点点暗香落桂子——祥云小语一坊沪滇扶贫协作携手奔小康基层教师培训回溯

末末

<p>  袅袅秋风今又是,点点暗香落桂子。又是一年桂花开,清可绝尘,暗香浮动,浓能远溢,点点幽香里,祥云县2020年沪滇扶贫协作携手奔小康基层教师培训项目在祥云一中秋叶初生的校园里举行。</p> <p>  为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别是学科工作坊成员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拓宽教育教学知识,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创新教学研究的方式和水平,根据祥云县2020年沪滇协作项目实施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县中小学教育工作实际和教师队伍建设及专业发展需要,祥云县教育体育局组织了基层教师培。</p><p> 祥云小语一坊陈维美、周晓琴、严平、雷娟、李临天、张红艳、庞琼焕七位教师参与了本次培训,聆听了郑杰、金国祥、姚晓华、庄玉昆四位教育专家的九场讲座。5天的学习,我们徜徉在教育的殿堂,沐浴学习的芳香,打开一扇通往理想教育的大门。</p> <p>  开班仪式上,曾岸东副县长做了热情洋溢的培训动员讲话,真诚的言辞,温暖的话语,阐明了此次培训的意义及目的;教体局付春明副局长简洁明了地提出本次培训“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殷切的话语,让我们对接下来的培训学习满怀期待!</p> Day  One: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人间八月芳菲尽,清风漫卷书香来</b></p><p><br></p> 解读名师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纡余为妍,卓荦为杰</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p><p><b> 郑杰 </b> 全国知名校长,学校管理和咨询专家,合作学习研究和推广者,教育畅销书作者,著有《给教师100条新建议》《忠告中层》《首席教师》《为了合作的学习》《为了学习的合作》等专著。从他两天的讲座中,我们深刻感受到这是一位可爱的校长,他具有睿智的思想,非凡的胆识,高超的策略;他是超人,他是智者,他是文人,更是一位教育狂人,一位与众不同的人,纡余为妍,卓尔不凡。 </p><p><br></p> 培训心语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一路风尘,为爱而来</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p><p> 从上海远道而来的郑杰校长,一下高铁便直奔培训场。一路风尘,一路辛劳,郑老师来不及拭去额头的汗珠,也不愿做片刻的休息,争分夺秒,尽心竭力,为我们带来了本次培训的第一个讲座《以学定教》。郑老师用他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地为我们诠释了“以学定教”的真谛。短短的三个小时,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让人耳目一新的教育理念,更多的则是从郑老师身上学到了如何做一名好老师!</p><p> ——华严小学 张红艳</p> Day  Two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年年陌上生秋草,今日课中见暖阳</b></p> 培训心语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唯爱唯合,教、学重生</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p><p> 2020年8月,我有幸参加了祥云县沪滇扶贫协作携手奔小康项目计划人才交流培训暨学科工作坊骨干教师培训。8月12日,我听到了从上海来的教育界专家郑杰校长的讲座,他的讲座让我眼前一亮,原来还可以有这样的讲座,整整六个小时的讲座,郑杰校长不需要任何稿子和课件,就那样侃侃而谈,语言幽默生动、深入浅出,妙趣横生,所举实例振奋人心,让我听得津津有味,受益匪浅!</p><p> 上午,郑杰校长从信息加工理论着手,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清晰阐述了以学习过程定教,教与学统一的原理,说明了教的过程即是“预备—输入—加工—输出—反思”的过程,只有教学过程更好的契合学的过程,才能真正做到教与学的统一。下午,郑杰校长从合作学习的前世今生、合作学习的五大好处、合作学习的六个要素三个方面来阐释合作学习的原理。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业成绩,能让学生更自尊、更自信,能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友善,能让学生更爱学校,能促进高水平的认知,因此,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合作学习能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p><p> 整场讲座,郑杰校长对教育方面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对生活,对工作,对事业,对学生独特的感悟,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转变了观念,也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和教育教学理论的欠缺,促使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工作,认真思考自己未来的教育之路。</p><p> ——三家小学 周晓琴</p> Day  Three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b></p> 解读名师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白露草根,烨如明珠</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p><p> <b>金国祥</b> 大理市教研员,大理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获特级教师、云南省优秀教师、云南省省级中小学学科带头人、云南省中小学幼儿园名师、大理州优秀教师、大理市名教师等荣誉称号。担任北京大学“国培”培训专家,2013年起承担“国培”项目的教师培训任务;担任大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国培”培训专家,2010年起参与“国培”项目策划,并承担培训授课任务。</p> 培训心语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知之愈明,行之愈笃</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p><p> 培训其实是一个反思、进步的过程,这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已经慢慢倦怠,我已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变的除了爱抱怨,还是抱怨。抄不完的笔记,频繁的检查,刻薄的制度,一项又一项的任务以及家长的难缠,学生的愚笨,领导的不理解,等等。都是那么沉重,沉重的令人窒息。我早已像一台机器,不再有灵感。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谋生的职业。对工作有的是厌倦之意,不平之心,黯淡之境。</p><p> 可通过这次的培训,走进教学大师们的心灵世界,感叹于他们思维的敏捷,语言的风趣丰满,独特的教育视角,健康乐观的人生观,丰富的教育经验……激起了我内心中的心弦,触及到我思想的深处,我一次次禁不住问自己我该怎样做?做什么样的教师?怎样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与优秀老师、与教学大师相比,我自身不足很明显。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不仅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也明了“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去爱我们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更懂得只要我们教师是一个幸福并快乐着工作的人,才会让学生感受到幸福并快乐,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社会需要的幸福并快乐的人。</p><p> ——大棚小学 李临天</p> Day  Four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滇中草未凋</b></p> 解读名师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腹有诗书,气华如兰</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p><p> <b>姚晓华</b>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云南教育网“名师在线”教育研究院院长。曾任昆明市西山区教育科研信息培训中心主任、兼区教科所所长、电教馆馆长,以及云南亨德森教科院院长,北京精诚教育研究院院长等职。教育部“国培计划”云南省初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和中小学校长的培训专家。</p> 培训心语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教育者,需要被教育</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迎着凉爽的秋风,踏着绵绵的秋雨,踏进了如诗般美的祥云一中校园,有幸聆听了云南省名师工作室的姚晓华老师关于《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对策》《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学科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两场讲座,真是获益匪浅。上午,姚老师从校园文化的内涵和现实意义、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和策略三方面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校园文化及校园精神的决定性因素。其中让我很有感触的是她提到的当今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1.轻重不当。2、主体不明。3.盲目模仿。4.方式落后。5.家校分离。针对以上问题,用心打造一支有良好文化素养的教师队伍就显得格外重要,我们需要一支能积极悦纳自我、真心爱学生、具有稳定心境、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能帮助每一个学生走向他们自己的成功的好老师。下午,姚老师主要从学习目标的制定出发,通过现场小调查、经典案例分析,给我们分享了三点理念:1.什么是教育?2.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关键是什么?3.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特别是她提到为了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解决的问题是:1.什么是学生已经懂的?2.什么是学生不懂的?3.什么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才可以搞懂的?4.什么是老师必须讲的?5.什么是必须实践活动才能理解的?听了姚老师的两场讲座,如沐春风,如淋春雨,内心深处不时被激起小小的涟漪,不断反思着自己平时教学的点滴,要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自己真需要不停的学习、不断的改变。因为教育者更需要被教育。</p><p> ——银冠小学 雷娟</p> Day  Five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片丹心消眉愁</b></p><p><br></p> 解读名师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其人庄淑,其言如玉</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b>庄玉昆 </b> 大理大学副教授,大理大学硕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在读博士,主持多项教育、人文社科研究,多次获大理大学各类竞赛奖,2017年云南省教育类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2018年第二届云南省高校教师教学大赛三等奖,2015年和2016年大理大学名师讲坛主讲人,开展了两期专题讲座。</p> 培训心语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上所教,下所效</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8月15日上午,我认真听了大理学院教授庄玉昆老师的《找回课堂的生命活力——审视教与学的关系》的讲座,我深受启发。庄老师最接地气,最真实地反映了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困惑和真实境遇,重新理解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让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反思、评价,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重获新的教学理念:1.教学相长、人人参与。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和提高。师生是一个成长的共同体,学生各有所长,不懂就问,教师从中学习到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因此,需要我们去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师生关系,从而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水平,真正实现教学相长。2.教学开放性、互学互评。教学的主导权永远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教学环境,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与他人交流分享、合作讨论,允许对教师提出质疑和建议。这样的课堂,才有利于孩子的独立思考、唤醒情感,培养孩子创造思维,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反思教学的不足。3.教学的有效性,师生得益。怎样让学生学有所获,教有所得呢?教师要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学会合作交流,学会质疑问难,学会自我评价,教师要在有效提问的设计、精彩的讲解、有力的监测上下足功夫。让我们的课堂形成相互分享、相互点亮、相互激荡的有效课堂!</p><p> ——华严小学 陈维美</p> 培训心语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用心布道,实践参与反思</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五天学习,每一主题都是干货满满,祥云县小语一坊的七位教师跟着专家紧张学习,让这个短暂的暑假紧张而充实。15日最后一个主题:来自大理大学的庄玉昆教授的《参与式反思式教研实践》依然信息量大,实操性强,直指教研痛点,指点低效教研谜团。当前报告式、讨论式、会议式、听评课式的教研形式大于实质,陷入低效、完成任务、盲目无序的陷阱中,如何有效破解成为当前教研难题。庄教师现场收集第一手素材:写出喜欢的教研活动3条特征、不喜欢的3条理由以及当前教研面临的困惑等问题,参训学员根据实际提交了各自答案,庄教授现场解答部分问题清单,从学校组织层面建立良好教研氛围和教研文化到问题式、点块式教研的主题聚焦进行指导。最后介绍了参与式教研和反思式教研的核心理念、设计关键要素。从而做到教研人人都参与、人人有贡献、人人有收获,通过教研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p><p> ——褚家小学 严平</p> 学习花絮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素履以往,一苇以航</b></p><p><br></p> <p>  心若有梦,阻隔再大,也要专注精进;心之所向,即便前路坎坷,足无所护,也要踏出教改的下一步,因为教育的路上,除了沿途难以预测的风景,还有不为人知的希望!朝着心的方向,哪怕逆旅无船,也可慰言:我们已启航!终有一天,所有的努力和改变都会值得。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p> <p>  五天的培训转瞬即逝,那些伴随秋叶的漫漫时光,不知不觉在笔尖悄悄流逝溜走,留下的是浓烈如酒的余韵悠长……</p><p> “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起飞”,有教育专家的领雁前行,有工作坊教师们的同频共振,此次培训所学我们定将内化于心,付诸实践。正所谓,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漫漫,但行将至。</p> <p>图文:工作坊小伙伴</p><p>编辑:庞琼焕</p>

教师

培训

教育

教学

教研

学习

学生

讲座

郑杰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