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字一)沁 </b><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span> </p><p>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海政歌舞团苏小明演唱的《军港之夜》唱响街头巷尾,大江南北,这首歌已成为中国军旅歌曲经典代表作。</p><p> 没登过战舰的人不知道海上生活的艰苦,没睡过战舰床铺的人体会不了水兵睡觉时的感觉。笔者曾当过国际海员,真正体会到海上生活的艰苦性、复杂性。苏小明情真质朴、深沉含蓄的演唱,把听众带进夜色恬静的军港,给人们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耕海梨浪的战舰回到军港,军港之夜静悄悄,海浪轻拍着战舰,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进入甜蜜的梦乡。当朝霞映红海面,战舰又要出航。歌曲唱出年轻水兵的心声,为保卫国家万里海疆,这点风浪算什么!何等的闲庭信步,何等的英雄气慨!</p> <p> 谜作者真正体会到歌词的含义,也许,这是他登上战舰时所见所闻的有感而发,撷取歌词“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一句入面,联系下句“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构成一幕人物(水兵)、道具(战舰)、时间(夜晚)、地点(海面)和环境(海浪)要素俱全的话剧,“水兵、战舰、海浪”是这幕话剧的主角。谜人以敏锐的视角、象形的手法、浪漫的格调,为我们设置剧情的高潮——沁。以“沁”为底的谜作不乏佳构,大多应用离合、象形法。“沁”由“氵∴乚”3个部件组成,特殊的结构让谜人发挥丰富的想象,“氵∴”象形为“水珠、浪花、雨点”,“乚”象形为“船只、弯月、镰刀”。谜作者之前创作同底谜作“白雨跳珠乱入船”和“挥镰若转月,拂水生连珠”,应用的都是象形法,自撰谜面画面感十足,可见作者对“沁”字谜的喜爱。如今,作者老调重弹,新瓶旧酒,“沁”谜升级,再作佳构。</p> <p> 即使在无风的日子里,大海还在波动着,因此有“无风三尺浪”“静海浪头起”的谚语,“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符合海上实际情况。这条“轻轻地摇”的战舰象形为“乚”,多像“沧海一粟”,船头高高翘起,顶着风浪航行。而能“轻轻的摇”动“战舰”的“海浪”象形为“氵∴”,果真是“白浪跳珠乱入船”。“乚氵∴”组成谜底“沁”,十分形象,惟妙惟肖。谜底“沁”意为“(香气、液体)渗入或透出”,恰恰是水兵海上生活的真实写照,战士们“渗入”的是茫茫大洋苦涩的海水,“透出”的是对祖国万里海疆的“甜蜜”感情。从谜面到谜底,充满着革命的浪漫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其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胜过前二谜。</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评析:纪培明</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