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事件女主角:</p><p>“杨柳依依,不轻然诺”——吴依诺,英文名Dora,女,8周岁,小学二年级学生,小名妞妞,别名妞姐姐、妞总。</p> <p>事件前因:</p><p>暑假前夕,远在广东的妞妞妈打来电话,说放假想把女儿送来我们家过个暑假,一来她们上班的确没有时间照应,二来对于她的学习也是疏于管教,知道我这个当老师的妹夫假期“无所事事”,所以想把女儿送来接受“乡土教育”。我呢?因为内心一直有着“小棉袄”情结,乐得捡个现成的,体验一下未尝不可,所以便愉快的应允了。</p> <p>妞妞到达合肥的这天,大雨滂沱,我和爱人驱车新桥机场,早早的在出口处翘首以待。因为事先了解到她办理的是“无陪儿童”的航程飞行,所以心里还是有点不放心,然而,看见她从出口款款走来时,那自信的步伐,那从容的挥手,简直是明星归来的范儿,完全打消了我们的担心与不安,反而是我们,变成了接机的“粉丝团”。一路欢声笑语中,平安到家。</p> <p>按照事先安排,在妞妞来到我们家的前三天,我们让她充分的放松,熟悉环境,绝口不提学习方面的事儿,做到“先礼后兵”,以防“打草惊蛇”。三天之后,我和妞同学拟定了学习计划。约定每天上午8点,下午3点开始学习,每次学习1个小时左右,在每次完成学习任务之后,有半个小时的iPad放松时间。本以为这相对轻松的安排会顺利进行,然而事与愿违,每次开始作业时总要磨会儿洋工,或者就卡死时间点,7:59你提醒她准备干活,她仍慵懒的赖在沙发上,还振振有词地说:“不是还有1分钟么,你们大人说话都是不算数的吗?”我也是醉了。但是在她玩iPad时,你提醒她时间到了,她又会跟你说:“马上,这就结束。”但其实没个3、5分钟她不会结束,甚至有时还得暴力停止。嗳!我说妞同学,你这“严于律人,宽以待己”的态度是典型的“双标”呀!好在摸清了她的习惯之后,我们对症下药,软硬兼施的将她每天的学习程序固定下来。有时候也和我谈条件,“今天可不可以写半张试卷啊?”回复:“今天的放松时间可不可以减半啊?”“好吧,当我没说。”后来的情境是,她每天按时进入学习状态,我在边上或读书,或写字,偶尔的答疑解惑,场面一度和谐。</p> <p>生活上,妞妞同学并不挑食,除了辣的东西,其它的“我都还行”(妞妞语录)。不过,到了我们家之后,饮食习惯方面到底与自己家里有所区别,我惊诧于她的适应能力,爱吃不爱吃的从不挑剔,以吃饱为主,这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尤为不易了。好在我偶尔给她推荐一些“名食名菜”,总能唤起她的味蕾。</p><p>我:“妞妞,走,我带你下去吃美味小吃。”</p><p>妞:“啥呀?小姑爷。”</p><p>我:“保留点神秘感,不告诉你,等着surprise。”</p><p>妞:“这个烧饼太太太好吃了,深圳都吃不到的。”</p><p>我:“那可不?这是俺们肥东名小吃(下塘烧饼)。”</p><p>妞:“那明天下午我们还下来不?”</p><p>我:“额,看心情吧。”</p><p>早饭时,拿出瓶装的自制腌韭菜。</p><p>我:“妞,这可是我们家珍藏的名小菜,一般人没这口福,便宜你了。”</p><p>妞:“那我太有面儿了。”</p><p>中午烧了一份干菜(五花肉烧马齿苋)。</p><p>妞:“我说小姑爷,你们家怎么还吃草呢?”</p><p>我:“要不你尝尝,这是肥东名草,我保证深圳绝对吃不到。”</p><p>妞:“哎哟,我去!这草还挺好吃的。”</p><p>……</p><p>妞:“小姑爷,我发现一个问题,你们家怎么啥啥都是名~~”</p><p>我:“那必须的嘛!”</p><p>当然,更有些令人想不到的喷饭之举。</p><p>妞:“我还要喝汤,哥哥你去锅里帮我盛点儿,多一点香菇。”</p><p>哥哥盛来后,</p><p>妞:“怎么就一片香菇呀?”</p><p>我:“就这一片还是哥哥赤脚下去捞的,你没听见汤锅梆梆响吗?”</p><p>妞:“赤脚捞的?哎呀!恶心,那我可不吃了。”</p><p>(一家狂笑中)</p><p>如此这般的欢乐饭局,也让妞妞体验到了我们家的餐桌文化。</p> <p>除却学习和吃饭的事儿,其它方面我们基本上是“放养”,充分释放她的天性,爱怎么玩怎么玩,怎么玩开心怎么玩。说到这里,不得不重点提一笔妞同学的语言习惯和语言天赋。她那一口略带东北腔的普通话听着忒舒坦,单是每天那无数次的“小姑爷,小姑爷”的呼唤已经很养耳了,再要是来些“说学逗唱”的片断,即便门关着,我相信我们家也算扰民了。一个8岁的孩子,海量的信息储备加上伶俐的口齿简直颠覆了我的想象。家里的“辩论赛”中,她是经常性的“舌战群儒”并不落下风(鉴于此,我们都称她为“妞总”)。辩论中,常用的语句多为:</p><p>“干你啥事,爱说不说,不说拉倒,Are you ok?”;</p><p>“我信你个鬼,你个小姑爷”;</p><p>“哎呦,我去,这也可以?”</p><p>“过分了吧,你”</p><p>……</p><p>妞总的语言总是金句频出。</p><p>吃螺蛳粉时看见两粒脱脂螺蛳,便兴奋的表达感慨:</p><p>“嘿,现在的商家还挺讲良心的,货真价实。”</p><p>有一回,妞总盯着我说:</p><p>“小姑爷,我发现你是耐看型的耶!”</p><p>我:“啥意思?就说我乍一看长得很粗糙呗?”</p><p>妞:“那可不是,你的帅要细品。”</p><p>我:“老帮菜一枚,蟋蟀的蟀吧?”</p><p>妞:“哈哈,你挺幽默的。”</p><p>有时候,她总是突乎其然的问我同样的问题,“假如给你三天光明,你准备怎么做?”而且每次都逼着我回答,乐此不疲。</p> <p>每天晚上的睡前活动也是十分丰富。</p><p>“小姑爷,今晚追剧不?”</p><p>“小姑爷,蹭会儿抖音呗?”</p><p>“哎呀!太无聊了,啥都不是”</p><p>“咳咳,你俩儿,可别在那儿撒狗粮了,尴尬了我”</p><p>……</p><p>某一回,无意中问她最讨厌谁,她义愤填膺地说:“我最讨厌特朗普,长大后我第一个就要干掉特朗普,一天天的,尽出鬼点子,跟我们过不去,太没有家教了。”哎哟喂,妞总,大义啊,没想到怀揣拳拳赤子之心呢!可是小姑爷想告诉你的是,川总他老人家都75岁了,等你长大了,你都不定见着他了,省省心吧,您呐!</p> <p>特别要记录下来的是,随着妞同学在我们家的逐渐融入,她对我们的称呼也在逐渐变化。开始的时候,中规中矩的称呼“小姑爷、小姑、哥哥”,过了段时间,我见她在iPad上把我和她小姑备注为“红太郎、灰太郎”,又过了一段,我们的备注又被改为“家庭主妇、家庭教师”,再后来,我因为经常出去吃饭,又被备注成“饭大人”,哥哥也变成了“谈老兄”。</p><p>“小姑爷,几点了?谈老兄怎么还不回来啊?”</p><p>“谈老兄,过来,教我道题儿。”</p><p>“谈老兄,你舍得我回去吗?”</p><p>再后来,我们全家拥有了一个统一的称呼:哥们儿。</p><p>“嘿,我说哥们儿。”</p><p>“哥们儿,今晚上有什么安排啊?”</p><p>“哥们儿,啥时候开饭呢?”</p><p>……</p><p>当然,我和妞总还有一种特殊的师徒关系(她为师,我为徒)。</p><p>我说:“妞总,快点‘洗牙刷脸′去,一会儿早饭。”</p><p>妞:“好嘞!”</p><p>一分钟完成规定动作,看得我目瞪口呆。</p><p>我:“神速啊,这是。”</p><p>妞:“嗯嗯,要不要拜我为师?”</p><p>我:“师父在上,受徒儿一拜(双手合十,90度鞠躬)。”</p><p>妞:“哈哈哈,免礼。”</p><p>自此,我便多了一个师父,妞总“冠冕堂皇”地对我呼来唤去,偶尔揶揄取乐。</p> <p>三天前,妞妞妈发来返程的机票信息,妞同学看见之后,情绪开始起伏波动,不受控制的嚎啕大哭,饭吃的好好的,突然就大哭,</p><p>“我不想回去,我舍不得你们。”</p><p>睡觉前想想又哭,</p><p>“我不要回去,我想把我的出生证改成姓谈。”</p><p>一会儿又口中念念有词,</p><p>“我的好日子要到头了。”</p><p>“这该死的新冠病毒,呜……”</p><p>一会儿又追着每个人搞“民意测试”,</p><p>“我回去你会想我吗?”</p><p>“你啥得我回去吗?”</p><p>……</p><p>8月17日下午,骄阳似火,天高云淡,新桥机杨候机楼,办完“无陪儿童”的登机手续后,妞同学和我们挥泪作别。</p><p>别哭,妞!一路顺风!</p> <p>后记:</p><p>妞同学平安到家,看着视频那边依然哭泣的妞,我的心竟也隐隐的幽伤起来,本以为妞的哭泣只是小孩子的任性,其实不然,孩子的情感最是隐藏不住的,三十八天的相互陪伴,你的依赖也成了我们的习惯。妞同学说:“她回合肥那天,天在哭,她在笑,今天她回深圳,天在笑,她在哭。”多么感性的妞啊,记着我教给你的那句话,“天下无不散之筵席”。</p><p>嘿!哥们儿,加油吧!</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