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justify;">青春期的孩子想要更高的权威,也需要不断的自我挑战去证明自己的力量。</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今年的暑假生活中,我为我十二岁的孩子联系了一家面包店,帮她实现了一周一次的“打工”实习机会,也邀请她做我们即将出行的“中国文化始源探索之旅”行程设计。</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希望她通过对行程的设计安排,并亲自去实践这个行程,让她可以更加深入了解行程,加深对景点的了解。</p><p><br></p> <p>1.主题:如何与孩子共创一个项目</p><p><br></p><p>这是我孩子(12岁)第一次制作行程,制作前我给了她一个大的框架:几个需要去到的城市(在陕西和甘肃境内),几个必去的景点,出行的大概天数,所有参观的景点内容围绕着秦汉历史、并沿着渭河流域前行。</p><p>于是她借助apad上的高德地图,和电话,手写做出来了一份十四天的行程(如图)。</p><p><br></p><p><br></p><p><br></p><p>2.实施过程:以孩子设计为中心、平等交流的、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p><p><br></p><p>实践过程中看到这份设计行程的优点与缺点:</p><p><br></p><p>行程设计的用心之处:</p><p>1.每个景点之间的耗时、实际距离,一目了然。</p><p>2.每个景点游览时长有备注,结合景点间的距离与耗时,方便了解每天可以安排游览几个景点。</p><p>3.每个景点游览高峰时间段有备注(我个人觉得不太需要,但是可以看到孩子很用心)</p><p>4.每个景点的电话号码有备注,是否有讲解老师有备注,是否需要提前预约讲解老师也有备注。</p><p><br></p><p>缺点:</p><p>1.因为疫情,许多景点门票需要提前预约,这个部分没有加入到备注里面。</p><p><br></p><p>2.刚刚制作行程时,用的是表格,但是没有标注“第一天”“第二天”这样的顺序,不方便识别。在临出发前做了修改将“天数”加了进去,但是重新修改耗时费力。</p><p><br></p> <p>之前做的行程,有一张被我遗失</p> <p>3.成果:案例合集+实践方法要点</p> <p>这段视频是我对她的简短的采访</p> <p><br></p><p>孩子的总结:</p><p>在采访中得知,孩子对这次行程基本是满意的,她最不满意的地方是因为意外以及天气变化行程有更改。</p><p>通过她自己制作行程,她对地理位置更了解,对于每个景点的历史也更清晰。</p><p>她说,她下次做行程的效率会更快,也乐意再次承担这项工作。</p><p><br></p><p>我的总结:</p><p>1,我收获的意外:</p><p>让我惊讶的是,她主动打电话给每一个景区,询问景区的各种问题,并记录下来。有极少的景区工作人员接听电话非常不耐烦,但是大部分景区没有因为她奶糯的小孩音而敷衍她的问题。</p><p><br></p><p>2,我需要改进的部分:</p><p>在实际的行程执行中,我有对行程做调整,增加景点或者根据景点内容增加时长,让她在行程进行中产生情绪。</p><p>她也提出,建议以后让我前期参与多一些,后期不要更改行程。</p><p>我需要在前期多参与工作,后期少做调整,让她更加独立的完成并执行整个过程。</p><p><br></p><p>3,对于孩子的意义:</p><p>在这个年龄阶段,放手让孩子去完成一件事,为此她觉得挺骄傲的。我也看到她对自己设计行程中的景点都非常认真与投入、去探索与了解。</p><p>在前期准备阶段,孩子给各个景区拨打二十多个电话与陌生人沟通问题,并记录要点,这需要自信与胆量,也需要清晰的表达与沟通。</p><p><br></p><p>今天商议,在行程结束后,孩子会结合实际发生的情况将行程重新再做一次。</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