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传承话剧艺术 繁荣文化事业</p><p>临朐县丝路话剧社举办首期话剧讲座 </p><p>文/卢相青 通讯员/高洪刚</p><p>8月16日,临朐县丝路话剧社在临朐农村商业银行大楼11楼会议室举办首期话剧讲座。临朐农村商业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郭诚,临朐县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临朐县作家协会主席张克奇出席仪式并讲话,临朐县丝路话剧社社长李永强主持。此次讲座,是临朐县丝路话剧社成立之后首期话剧讲座,由我县著名农民作家、“文艺全才”、县丝路话剧社顾问马吉庆,著名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国家二级编剧、县丝路话剧社名誉社长冯益汉分别就剧本创作技巧、作品题材选材做了专题授课。张克奇在讲话中,要求丝路话剧社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把握正确导向,把文化惠民作为首要任务,利用全县14个镇街文联机构平台宣传好家乡、服务好家乡。广大社员积极爱好参与话剧创作,互相支持帮助,团结起来形成合力,努力创作演出高品质、正能量、好口碑的作品,促进发展我县文化艺术事业。同时,个人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强学习,研读名著,拓展思路,提升自我创作水平,对待作品精雕细琢,反复修改,打磨出精品力作,靠作品立足树形,成就文化品牌。马吉庆在讲座中谈了话剧创作的技巧。人生如戏,话剧是对人类生活的萃取、演绎和重构,世事浮沉,剧本承载的是命运起伏的反思、沉淀和感悟。话剧是用语言讲故事,故事情节要有趣味性,努力创造出观众效果、舞台效果、社会效果。作品结构逻辑严谨,力求人物性格新奇,引人入胜,善于埋伏笔。剧中人物细节描写要深、实、透,用舞台动作、人物性格表现出来。对于粗犷、细腻的不同性格、情绪表达方式,要与社会风俗习惯相结合,与季节时令相吻合,与人之常情相统一,达到细微情节经得起推敲。刻画人物、宣传的内容要反映时代走向。创作要善于逻辑推理,善于节外生枝,善于应用巧话谚语,善于发现与积累,善于捕捉创作的灵感。冯益汉在讲座中对作品题材选材做了讲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好的编剧就是能把生活点燃升华,在带给人审美愉悦的同时把真谛呈现给你的人。临朐作为“小戏之乡”,有着优秀的戏剧、小品如《元丰行》《郑板桥》《借媳妇》《骆驼石》等。创作话剧和戏曲是有区别的,创作素材增多,选材情节上都要反映时代气息,体现人物不能“高”“大”“全”,用多棱镜的角度看待人物,创作人物丰满立体起来。创作题材起转承合,环环相扣,结合生活原型,细心观察生活,反映历史和现实事件。同时,要注意表现手法,选材还要与特定环境、故事主题、突出情节相融合,情节选用取舍要符合创作主题元素,提升观众欣赏品位。会前,参会人员在临朐农村商业银行大楼前合影留念。著名作家,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会员、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县丝路话剧社顾问李淑苓,临朐县丝路话剧社常务副社长王振国,副社长贾兴华、张兆新、赵文彦等出席参加了讲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