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东方女神

顺龙

<p class="ql-block">  几年前,四弟志华和一位老三届校友曾建议我,如果有机会去河北正定旅游,一定要去隆兴寺参观,那里是正定古城最值得一看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来正定旅游前,我查阅了不少相关资料,做足了功课。</p><p class="ql-block"> 正定 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俗称大佛寺,是国内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古建筑学者、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称之为“京外名刹之首”。</p><p class="ql-block"> 隆兴寺自肇建之初至清末备受历代帝王的青睐,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慈禧都曾巡幸驻驾,拈香礼佛。</p><p class="ql-block"> 隆兴寺内除了有六处文物堪称全国之最外,还有一奇特之处,偌大的寺内见不到一个僧人,看不到大雄宝殿和烧香拜佛。这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隆兴寺不再是宗教场所,而是一座古建筑文物单位,归文物部门管理。因其年代久远、文物价值高,京南第一古刹的美名一直流传至今。不仅吸引中外游客,就连慕名前来的僧侣也必须购票参观。</p><p class="ql-block"> 这引起了我对参观隆兴寺的极大兴趣!</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60, 60, 61);">被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誉为“罕见珍例”,“艺臻极品”的摩尼殿</span> ,俗名五花大殿,位于隆兴寺中轴线的前半部,是寺院内现存古建筑中最重要的一座。殿宇建于砖砌台基之上,前有月台,殿深面阔七间,进深七间,檐歇山顶,殿身四面正中各出一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厦(宋称龟 头屋 ),南抱厦面阔三间,其余东、西、北抱厦面阔皆为一间,人们通过抱厦进出大殿。整个大殿的平面呈十字形,有十六个凸转角和八个凹转角,形制特别。</p><p class="ql-block"> 梁思成先生曾在不同年代对 正定 县的古建筑多次探访和考察。1933年4月,时任 中国 营造学社法式部主任的梁思成,慕名来到 正定 。他对摩尼殿十字形平面建筑格局、四面各出一歇山式抱厦惊叹不已,称“只在宋画里见过”。“与‘营造法式’完全相同的斗拱,和许多许多精美的构造,让我们高兴到发狂”。</p><p class="ql-block"> 当年的11月,梁思成携夫人林徽因一同详细地校正了旧时图物,并做了细致测绘,称摩尼殿“重叠雄伟,可以算是艺臻极品,而在 中国 建筑里也是别开生面”。在之后的著述和教学中,梁思成先生将摩尼殿作为实务中罕见实例,列入《历代木构殿堂外观演变图》,使这一生动典范永载建筑史。</p><p class="ql-block"> 摩尼殿的建造年代,文献中没有记载。1933年梁思成考察时,根据摩尼殿四面出抱厦的做法,判断“摩尼殿至少也是北宋原构”。梁先生当时的判断与其后大修时发现的多处墨书题记正相吻合——1978年摩尼殿大修时,于内槽阑额及斗拱构件上,多处发现墨书题记,记载摩尼殿始建于北宋皇祐四年,即公元1052年。</p> <p class="ql-block">  我们平时所见到的观音菩萨形象,不是端坐莲花宝座,就是足踏祥云,慈眉善目,面带微笑,文静端庄。这种造型在人们脑海里已成定势。</p><p class="ql-block"> 摩尼殿内槽北侧为通壁塑五彩悬山,长15.7米、高7.5米,以雕塑与绘画相结合的壁塑艺术形式,将观音显灵说法的道场普陀洛伽山那壮观热烈的场景微缩于壁面。整面壁上俨然是一个极乐的世界:在一大片彩色悬雕上,模拟了大海以及海中的普陀仙山,上有修行的凡人,仙人和鸟兽罗列其间。山石突兀起伏,祥云缭绕其间,泉水喷涌,碧波鳞鳞,人物多样,山中静修的罗汉和威武的天神各具风姿。色彩鲜艳,光彩照人。悬山正中,一尊高3.4米的泥塑五彩观音踞坐,在山石、碧波、天神、罗汉的衬托下格外引人注目。因其面北背南,与大殿坐向相背,被称为“倒坐观音”,也有老百姓戏称为“跷二郎腿的美观音”。但见她头戴花冠微右侧,项饰璎珞,帔巾自肩下垂,身着红色长裙,衣着薄、透、露;披巾如纱,项饰遮胸,露臂赤足;头微右侧,身稍前倾,柳叶眉下,凤目微睁,面带微笑;左腿下垂,足踏朵莲,右腿自然斜压于左腿之上,右手绕膝轻搭于左手腕部,呈大自在状,一派闲适自若、怡然自得的写意样子,堪称“中国最美观音”。</p><p class="ql-block"> 更令人叫绝的是当你从不同的角度看这座雕塑中观世音菩萨的眼睛的时候,总会觉得大慈大悲的菩萨面露笑意的慈眼安抚着芸芸众生,似乎表明了观世音菩萨不渡尽众生、永不回头的大慈大悲。</p><p class="ql-block"> 这尊倒座观音塑像的绝妙之处,就是一扫宗教偶像的呆板作风,而塑成了世俗生活中一位完美的女性。面容秀丽恬静,姿态优雅端庄,是一副完全人格化了的仪表。这一艺术上的突破,令人叹为观止。塑像尺寸合理,线条流畅,造型细腻,生动逼真,所以才引起了参观者感情上的共鸣。古代艺术大师们的高超艺术把神人格化了,使宗教概念和生活中的典型形象,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与统一,收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p><p class="ql-block"> 1933年,时任中国营造学社法式组主任的梁思成,到正定调查古建筑,对此塑像赞叹不已,他说:“你们看倒坐观音和别处的一样吗?她多么富有人情味。你在她前边哪个方向看她,她都能转睛看着你、俯视着你,似欲和你交谈。”</p><p class="ql-block"> 1923年7月3日,鲁迅和周作人在山本照相馆买到了这尊倒坐观音的玉照,视若珍宝,誉为“东方美神”。他说,别的像是“把人神化”了,而这张像是“把神人化”了!这是塑造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塑像。北京阜成门西三条胡同的鲁迅故居,书案上至今摆放着这“东方美神”的7吋照片。</p> <p class="ql-block">  走进高大的转轮藏阁,迎面看到一座直径达6.9米的的巨型藏经架,结构为木质,置放于阁内底层正中圆形地坑中央,木制重檐八角亭台式,就像一个建筑模型——这就是隆兴寺的宝物之一,宋代的转轮藏。</p><p class="ql-block"> 这个硕大的藏经架,结构十分巧妙,用两个手指就能让它像走马灯一样转动起来。走近仔细观察,方看出其中的奥秘,原来,这部转轮藏的结构重心仅着力于一点,即中心轴上,而这条10.8米长的八棱形木轴,上端被四根方木牢牢固定,下端则直接顶在了最下方的轴托之中,而轴 托里 有一个铁球,铁球上端有八幅扁铁上穿到中心轴中,铁球下端被限于一个石臼之中,略留活动余量。这样,当人推动转轮藏,只需克服些微的摩擦力,就能使之转动起来,极为轻快方便。藏身是转轮藏最具实用功能的部分,也就是实际上的藏经书的部分。资料显示,这一部分的通高为2.66米,呈八角形,边长为2.65米。藏身的每一面均隔离为三开间,中心那间面阔约为0.96米,次间面阔0.66米。为避免重力过大而损伤中心轴,三层枋依对角上下相错,同时,为使整体更加稳固,每两层枋间施以斜戗。外槽柱上端施普柏枋及阑额、由额,由额下以雀替支托。额间嵌浮雕 云龙 纹的华版,明间华版上雕升降双龙,次间对称各雕一行龙。转轮藏的藏身底部各转角处各有一个方形卯孔,应该是供人推转时放置把柄之处。周边饰有雁翅板,每面长2.65米,高0.32米,边框内浮雕蔓草纹,风格粗犷豪放。</p><p class="ql-block"> 转轮藏的梁、柱、斗拱的许多做法,均与宋通直郎李诫奉敕撰的《营造法式》之制符合,这让我国著名建筑学专家梁思成确定:“为宋代原物无疑。”在建筑界,这部转轮藏最被称道之处,就是它巧妙地运用了我国古代建筑室内空间设计,把高大的转轮安置在地面以下,一是烘托出了转轮的高大,二来也充分运用了室内的空间。这种设计理念, 欧洲 直到15世纪,才出现雏形。</p><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载,转轮藏系南朝梁善慧大师始创,宋朝一共建有9座转轮藏,后来,历朝历代皆有造立。但保存下来的食物极为少见, 正定 大佛寺转轮藏阁所存的宋代转轮藏为其中最古老的。</p> <p class="ql-block">  被称为隋碑第一的龙藏寺碑全称“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为青石质,碑为龟趺。碑 阳高 为1.56米,宽0.89米,刻30行,每行50字;碑阴刻题名楷书,共六截,30行,每行字数不等;碑额呈半圆形,浮雕六龙相交,造型别致,刻工精细,具有隋唐蟠龙的古朴风格,高约0.42米,宽0.31米,阴刻3行15字,为“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 龙藏寺碑”。此碑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楷书碑刻,详尽记录了隆兴寺兴建的过程。虽然历经1400多年的风雨侵蚀,碑身现在缺损严重,碑阳下部近半米的碑文已经脱落,无法识别,但是,这并不影响它在 中国 书法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 潜心研究《龙藏寺碑》的专家称,隋代是汉隶向唐楷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而龙藏寺碑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其字体方整有致,结构严谨,用笔沉滞宽博,朴拙而不失清秀,庄重而不呆滞,在书体结构和用笔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是研究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史的珍贵实物。其结体平正秀雅,婉丽清疏;用笔时往往方笔圆笔相结合,行笔瘦劲有力,十分沉着;笔锋则时现汉隶蚕头燕尾的笔势,并汇以南北朝笔法。上承六朝碑石之意,下启唐楷之风致,确立了其由隶书入楷书的里程碑意义。</p><p class="ql-block"> 龙藏寺碑的书法价值极高,是研究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史的珍贵实物资料。近代著名学者康有为誉此碑为“隋碑第一”,后人也称其为“楷书之祖”。</p> <p class="ql-block">  大悲阁是隆兴寺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正定古城最有名气的北宋时期所铸千手千眼观音铜立像就屹立在大悲阁内,大佛寺名称的由来亦源于此。</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60, 60, 61);">据县志记载,宋太祖赵匡胤曾三次审阅大菩萨像的图纸,并且根据自己身高容貌十倍制作。由此可见当年对造像的工艺要求之高。这是御制工程,工匠们自然不敢掉以轻心,于是,大家开始集思广益,琢磨怎样铸好这件巨大的铜像,仅准备工作就整整用了两年。</span></p><p class="ql-block"> 如此巨大的造像,用铜量巨大,不可能一次性铸成。史载,这件艰巨的工程开始于开宝四年(公元971年)七月,当时有约三千名工役参与。大家先挖出了一个深两米、长十三米的地基,并往里栽下了七根铁柱,每根铁柱分别由七条铁锏和七条铁绳固定,把烧红的铁水灌入地基,形成一个整体的、稳固的“铁地基”。然后,在地基上树起一根巨木,以此为中轴,先进行泥塑,逐步完成造型并完善,继而制出内模、外范。有了成型的模子,再把熔化的铜汁注入内模、外范之间的夹层。经过仔细核算,工匠们决定,分为七段进行:第一节铸下部的莲花座,第二节铸至膝盖,第三节铸至脐下,第四节铸至胸部,第五节铸至腋下,第六节铸至肩膊,第七节铸至头部,最后再添铸四十二臂。在铸造铜像头部时,工匠们又遇到了难题,熔化的铜水提上去就凝固了,最终采取堆土建坡道的办法熔炉送了上去!于是,历时四年有余,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十一月,造像终于铸成!</p><p class="ql-block"> 这尊千手千眼观音像高21.3米(旧制七丈三尺),共用铜12万斤。 说是千手千眼观音,其实大佛寺里的这尊观音造像只有四十二只手臂,除前胸两臂为原铸外,其他四十只均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用木补制。千手千眼的算法是,除造像本身的两只手眼外,在身体左右各有20只手,分别执日、月、星、辰、裳带、香花、宝剑、宝镜、银拂尘、金钢杵等法器,每只手中各有一眼,共计40只手和40只眼,据说每只手眼有25种法力,40只手眼和25相乘便成了千手千眼。</p><p class="ql-block"> 这尊造像开启了两宋佛教造像艺术的先河。正是由于宋太祖的推崇,在宋代以后,民间逐渐把观音菩萨视为名气和影响最大的神衹。</p> <p class="ql-block">  毗卢殿位于隆兴寺中轴线最末端,殿内的毗卢佛堪称国宝。</p><p class="ql-block"> 毗卢佛设计独特,精美绝伦,为明万历皇帝朱翊钧为其生母慈圣皇太后祝寿所御制的。这尊毗卢佛全部为青铜铸造,高6.72米,由三层坐式毗卢佛和三层圆鼓形莲座层置而成。三层莲座的千叶莲瓣上均铸有一坐式小佛,表情、手印富于变化,整尊造像上共计大小佛像1072尊。这尊皇家御制的毗卢佛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铜铸工艺,据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堪称海内孤例。</p><p class="ql-block"> 隆兴寺的毗卢殿,原来是正定县北门里崇因寺的主殿,后来寺院废弃,仅存此殿,1959年经主管部门批准,将寺内最重要的建筑毗卢殿及殿内所供铜铸毗卢佛迁至隆兴寺。</p><p class="ql-block">  毗卢殿是一座重檐歇山顶,面阔、进深皆为五间的方形大殿,殿身四面设隔扇门。正面明间重檐间悬乾隆皇帝御书“毗卢佛殿”匾额。铜铸毗卢佛莲座的每一花瓣上均铸一小佛,共计一千尊佛,三层莲座上还铸有十二尊毗卢佛,总计一千零十二尊佛,构成了千佛绕毗卢的形象,构思十分别致巧妙,是铜佛像的典型代表。</p><p class="ql-block">  这尊皇家御制的毗卢佛无论在构思、造型,还是在做工上都不同凡响,被誉为中国古代最精美的铜铸毗卢佛。</p> <p class="ql-block">  康熙碑亭内的碑刻系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玄烨所书《御制隆兴寺碑》,因为是皇帝御制,亭顶为黄色琉璃瓦。</p> <p class="ql-block">  戒坛是寺院用以举行受戒仪式的坛场,建于清康熙年间,石坛为明代遗存。</p> <p class="ql-block">  龙泉井亭建于明代天顺七年(1463年),亭内有八角井一口。相传龙潜其中,祷雨有应,故名“龙泉”。</p> <p class="ql-block">  石造像系河北省元氏县开元寺北朝时期遗物,1965年经河北省文化局批准移至隆兴寺龙腾苑旁。</p><p class="ql-block"> 群像系汉白玉雕刻,主尊为释迦牟尼,背面刻坐式小佛,佛座上饰供养人、双狮等,内容丰富,刻工精良,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龙吟榭碧波荡漾,柳枝摇曳,风光秀丽。</p> <p class="ql-block">  千秋鉴园是龙腾苑内存放的古今刻石的长廊,南半部存放隆兴寺内旧藏以及征集的宋、元、明、清、民国时期的石碑刻和残存的构件。</p> <p class="ql-block">  这次走进国内最具特色的隆兴寺,不闻和尚诵经,不见斗香缭绕,没有占卜打卦,绝无算命看相,所到之处,满眼都是建筑之美、中国之最,令我大涨知识,大开眼界!</p><p class="ql-block"> 离开石家庄之前,我又一个人来到隆兴寺,细细观看,慢慢品味,留连忘返,沉醉其间。</p><p class="ql-block"> 写此美篇时,又再次品尝了回味之甘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