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玉巾环

东方欲晓

<p>宋代有些玉器,由于距今时隔久远且历经改俗迁风,当初的实际功用已逐渐变得模糊,以致我们在收藏鉴赏和研究考证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纰谬和误解。</p><p>在世界各大博物馆中有许多被笼统冠以“玉佩饰”或“玉坠”名称的中国古代玉器,事实上这种命名方式并非适合于所有玉器,至少从功能上来讲非常有失严谨。</p> <p>如这件精美的宋代玉器事实上并不应该叫“坠”,它准确的名字应该叫做“玉巾环”或者“玉屏花”,而其实际功能也并非佩戴之用。</p> <p>玉质巾环的档次则更为高级,属于古代男士的奢侈品,当时的有产阶级如果没有一对漂亮的玉巾环,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p><p>《水浒传》里就描写林冲:“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环鬓环。”这里的所说的“鬓环”就是巾环。</p> <p><b>本人藏品宋代玉巾环:直径4.8厘米、厚11厘米,重21克。</b></p> <p>巾环是缝缀在头巾上的扣环,两个一对,成对使用,其材质通常为金、银、铜等金属制成。</p> <p>宋代玉巾环使用示意图</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玉巾环这种历史悠久的古代头饰,其造型和制作工艺均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尤其是宋代的玉巾环,其选材精良,大多为优质的和田白玉制成,而且治玉工艺精美绝伦,反映出中国古代玉器极高的艺术水准,其中深厚的历史人文元素,也为今天的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古人的生活方式,提供了精美的实物佐证。</span></p> <p>按照行内规则,如把汉代及之前的古玉命名为高古玉,明代之前至唐宋年间的古玉则为中古玉。</p><p><br></p> <p>这件宋代古玉巾环,沁色古朴,过渡自然。特别是局部刀痕内的包浆,与整体包浆基本一致,这是断定古玉与仿品的关键之处。</p> <p>从玉雕纹饰分析,这件古玉巾环重现了海东青捕捉天鹅的精彩瞬间,在海东青凶猛一击之下,天鹅在徒劳地挣扎抵抗,生动地再现了宋辽玉器中有名的春水图场景。</p><p>在伪古玉充斥的市场上,能淘到这样一件较开门的宋代古玉,不失为收藏过程中一件快事。</p> <p><b>玉马</b></p> <p>玉马始见于商,数量级少,它的特点是:造型多呈扁平状,“臣”字眼。到战国时,玉马出现了圆 雕,线条遒劲有力、转折自然,使马的造型开始逐步立体化。秦代未见玉马,但秦兵马俑出土了一件铜马车,马的造型威武,是优良骏马。到了汉代,在造型上,注重整体效果,玉马造型准确、雕琢线条刚劲有力、行刀急速,是典型的“汉八刀”。</p> <p>比如陕西咸阳汉昭帝平陵遗址出土的仙人骑马玉摆件,非常地有名,国家级文物。它底下的这个云纹表明它在天空上飞行,嘴都是张开的,你注意看,它都是张开的;露齿,露着牙齿;眼睛直视前方,比较突出;耳朵直立;尤其尾巴,上翘,飘逸状。</p> <p>汉玉奔马:长6.7厘米、宽3.8厘米、厚1.8厘米,重22克。(此为本人藏品)</p><p><br></p> <p>奇特的是,这件玉马后面,还斜挂着一亇人。而且,从装束到五官判断,绝对不是汉人,而是胡人。</p><p>从他舒适而洒脱的表情看,似乎像深深陶醉在骏马的飞奔之中。</p> <p>此玉奔马玉质莹润,沁色斑斓,值得茶余饭后,细细把玩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