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颜文博</p><p>宽之自明,纵之自化</p><p>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操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躁切以益其顽。</p><p>有些事情在很短的时间内想弄明白很困难,宽限一些时间也许自然就会明白,不要急躁以免增加紧张的气氛;有的人想指导他却不听从,如果放松约束也许它会自然受到感化,不要急切的去约束他一面增加人的抵抗情绪。</p><p>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说过这样的话,金属过于刚硬,就容易脆折,皮革过于刚硬就容易断裂。为人主的过于刚硬则会导致国家的灭亡,为人臣过于刚硬则会没有朋友,过于刚硬就会不容易和谐,不和谐就不能用人,人亦不为其所用。对待别人太苛刻的人,只能落得个孤家寡人,众叛亲离,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妨放松自己的心情,去浮戒躁,多给自己一些时间,如此,问题反而能迎刃而解。</p><p>2朴妮娅</p><p>20、毋忧拂意,毋喜快心,毋恃久安,毋惮初难。</p><p> 如果说,前两句描写的是一种随遇而安的淡定,后两句描写的是一种未雨绸缪的智慧。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人生也如四季,悲喜交替,循环往复。快乐与悲伤会时常跑来敲我们的门,永远无法预测即将来临的是哪一个。人们既然无法控制即将遇到的幸运与不幸,何不淡定洒脱一些?凡是顺其自然,“毋忧拂意,毋喜快心”。</p><p>3姜嘉诚心宜旷达,切忌狭隘。心旷,则万钟如瓦缶;心隘,则一发似车轮。心胸宽阔,就会将巨大的财富看成瓦罐一样不值钱;心胸狭隘,那么一根头发也会看得像车轮一样重要。事物的本质价值客观存在,而对于看待他的人不同,角度不同,价值也有所差异,开阔的眼界,更高的定位,人生的更高度,一个人只有最大限度地扩大自己的胸怀,才能比别人看到更多更精彩的事物,收获更多的美丽,相对的大度,成就一个人。心的世界圈定了一个人的现实世界,处世立身,胸怀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和人格的高度。</p><p>4.蔡雨彤</p><p>感悟</p><p>通权达变 善于倾听</p><p>“纵欲之病可医 而势理之病难医 事物之障可除 而义理之障难除”</p><p>世界上有智者也有愚者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 不在于学问的多少 权力的大小 抑或者是地位的高低 而在于能否通权达变 善于倾听</p><p>历史上有所作为的君主 一般都不是以暴力服人的 而是拥有善于倾听臣子意见的优秀品质 才使得国家成为当时称霸一方的强国</p><p>善于倾听不仅是治国安邦者必备的素质 也是普通人该有的智慧 </p><p>善于倾听是一种通权达变的成熟 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善于倾听 不断改正自己 成为更好的自己</p><p>5于千淼</p><p>“气度平和,悦纳他人”</p><p> “山之高峻处无木,而溪谷回环则草木丛生;水之湍急处无鱼,而渊潭停蓄则鱼鳖聚集。此高绝之行,偏急之衷,君子重有戒焉。”一个人的清高品行与他待人平和谦虚并不是冲突的。正是因为一个人拥有了超越常人的内心感悟与生活境界,他才不会对所谓“君子”过分甚至于偏执地在意。一个有才华的人,不会因别人的才华不及他而鄙弃别人,否则,自言是圣人,却满是凡夫俗子的道德劣根性,又有什么资格说自己是圣人呢?不因功成名就而颓废散漫,不因登上高位而骄傲自大,踏踏实实做事,才是一个君子的品性。</p><p>6孙煦为</p><p>现实中不虞之事, 不尽人意的地方多得很, 特别在生活节奏越 来越快, 生活时空显得越来越小的当今社会里,为避免人与人这间的摩 擦和磕碰,人们彼此不妨多一份理解、 关怀和信任,当然,悦纳他人不等于取悦他人,并非违心地让自己去喜 欢你实在不以为然的事情,更不是放弃原则、世故圆滑地去左右逢源, 人方讨好。 山之高峻处无木,而溪谷回环则草木丛生;水之湍急处无鱼,而渊潭停蓄则鱼鳖聚集。此高绝之行,偏急之衷,君子重有戒焉。山峰险峻的地方没有树木生长,而溪谷蜿蜒曲折的地方却草木丛生;在水流湍急的地方没有鱼儿停留,而平静的深水潭下则生活着大量鱼鳖。所以过于清高的行为,过于偏激的心理,对一个有德行的君子来说,是应当努力戒除的。</p><p>7 白石</p><p>“气度平和,悦纳他人”</p><p> “山之高峻处无木,而溪谷回环则草木丛生;水之湍急处无鱼,而渊潭停蓄则鱼鳖聚集。此高绝之行,偏急之衷,君子重有戒焉。”自视清高的人往往是孤独的,过于偏激的人,人们也都敬而远之,所以,高绝偏急是君子应当谨慎戒除的。恃才傲物者多半是身怀一些常人所不及之本事的人,有的恃才傲物者是出于性格清高,有的则是故意与人“叫板”,但不管是属于哪一类,都不是明智之举,更非低调之人的低姿态行为。一个想成就大业的人,应该戒除极端,学会以宽容的心态、平和的气度对待别人、悦纳别人,当忍则忍,当让则让,而不能因为行事偏激而遭人记恨。</p><p>8 杨惠婷</p><p>通权达变,善于倾听</p><p>“纵欲之病可医,而势理之病难医;事物之障可除,而义理之障难除。”</p><p>世界上有智者也有愚者,他们的区别,有时不在于学问大小,而在于能否通权达变。人生在世,要学会变通,更要学会倾听。变通是在遇到弯道时的及时转弯,倾听的是别人从自己走过的路上得到的经验之谈。</p><p>历史上的明君大多善于听取臣子意见。齐威王听取意见,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唐太宗听取意见,以人为鉴,以史为鉴,终成贞观之治。由此可见,善于倾听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善于倾听是一种通权达变的成熟,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都需要有一颗善于倾听的心灵,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自己和身边的人。</p><p>10白雪</p><p>士君子,贫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p><p>感悟:一个有学问、有节操的人,虽然穷得无法用物质去接济他人, 但是在别人为某件事执迷不悟时,能去提醒他,使他领悟;在别人遇到危难时,能为他说几句公道话,使他摆脱困境,这也算是无量的功德。一个人的才能和力量总是有限的,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别人的帮助。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生活上的不同考验,在别人经历风雨的时候,及时给予一些安慰和鼓励,那么,有一天当我们自己也陷入困境中时,我们也会得到这样的安慰和鼓励。</p><p>11.徐一宁</p><p>气度平和,悦纳他人</p><p>这篇文章让我想到了一部剧《我只喜欢你》中观潮乔一的兄妹情表现得温暖美好不煽情,乔一小时候被父亲家暴,导致后背没有任何知觉,哥哥赵观潮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最佩服的人是我妹妹乔一,即使收到过伤害,却依然乐观坚强相信这个世界的美好。他还说过,妹妹太坚强了,什么事情都能做好,而我这个做哥哥的只能替她哭了。即使受尽伤害,却依然温柔以待,因为承受过痛苦,懂得有多痛苦,所以才希望通过温柔对待的方式,减少身边的人痛苦的同时,满足自己心中的“缺口”。归根到底,其实是希望通过温柔对待身边的人,自己也能被温柔对待。人类成长的过程,通常是与痛苦紧密相连的,可以说没有感受过痛苦就永远不知道自己曾为他人带来过什么样的痛苦。这种站在对方的位置去感受对方的体会,就是共情的内心,是成熟而温柔的表现。对于这一种温柔,我们要珍惜。因为他们都是因为受过伤而希望别人不会像自己一样受伤的,温柔的人。</p><p>12.关欣阳</p><p>气度平和,悦纳他人。</p><p>面对生活,我们的确需要忍耐,需要低头。生命的负载太多,人生的负载太沉,低一低头,就可能卸去多余的沉重。比如面对别人的不解,低一低头,虽然不一定能赢得别人的谅解和信任,但是最起码可以除去不必要的纠纷。但是,并不是说低头就要放弃做人的尊严。我们经常误认为,向别人低头,就等于自己的尊严受挫。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低头,是在挫折中保存自己的智慧,是在没有必要的纷争中保护自己的一种能力,是一种豁达。可是,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低头的勇气,结果不是碰壁,就是触网,在生活的挫折中饱受煎熬。</p><p>13赵含菲</p><p>“宽之自明,纵之自化”</p><p>文中崇祯的的故事说明了,真正有智慧的人,是光明磊落的,即使有所疑虑,真是到了迫不及待的时刻也绝不过分焦虑,而是放松自己,努力缓解氛围,给下属一个宽松的环境,以此调动积极性,助成大事。很多事情越是急着想弄清白越难清楚,倒不如暂时放一放缓一下,也许头脑冷静之后事情自然就弄明白了。千万不可大急躁,以免增加情绪上的紧张气氛。</p><p>14杨秉翰</p><p>感悟</p><p>学会感恩,一生无憾</p><p>收到了别人很大的恩德不知道报答,而对人有一点怨恨就进行报复,听到理别人的坏事虽不明显也坚信不疑,而明知他人做了好事却持怀疑的态度。这样的行为刻薄冷酷到了极点。</p><p> 滴水之恩理当涌泉相报,这是中国人历来所崇尚的美德。人们应该学会感恩,别人施予的恩惠。即便微不足道,也切莫忘记,时时报答。尤其是自己处于困境中,别人的雪中送炭就更弥足珍贵了。</p><p> 一个人在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中,会得到别人的帮助,也会收到别人不同程度的伤害。但是不要对一些过往心怀怨念,而应该学会感恩和原谅。感恩在困境中帮助我们的人,是他们让我们坚定了信念,宽容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是他们是我们懂得了生活</p><p>15.郭嘉琪</p><p>气度平和 - 悦纳他人</p><p>山之高峻处无水,而溪谷回环则草木丛生;水之湍急处无鱼,而渊潭停蓄则鱼鳖聚集。此高绝之行,偏急之衷,君子重有戒焉。</p><p> 老子曾说: “只有无争,才能无忧。”气度平和,无为而不争,才能让自己少些忧患;待人宽厚,以利己之心利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实惠。利人者得人,利物者得物,利天下者得天下。所以善利万民的人,如同水滋润万物而与万物无争,自然而然,不求所得。正是这种不争与不求,成就了他们的事业。</p><p>16何东昊</p><p> 君须记: 忘功不忘过,忘怨不忘恩。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最好的满足就是给别人以满足”。 </p><p>善待他人,就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善待他人,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善待他人,就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善待他人,就是“以礼待人,即用你喜欢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对待别人”。</p><p>世界很大,人心很杂。红尘很深,人世浮华。你所遇到的事,哪能没有烦心的事?你所遇到的人,哪能都是满意的人?想的浅一点,活着就该随遇而安!看的淡一点,头顶就有一方蓝天</p><p>17.伊星燃</p><p>感悟: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事,宁受一时之寂寞,勿取万古之凄凉。恪守道德节操的人,只不过会忍受一时的冷落;而那些依附权势的人,却会遭受千年万载的凄凉。胸襟开阔且通达事理的人,重视物质以外的精神价值,顾及死后的名誉,所以他们宁愿承受一时的寂寞,也不愿遭受永久的凄凉。</p><p>这是《菜根谭》开篇第一句话,可见作者很重视道德修养。道德历来是人性的一块试金石。在道德面前,一切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最终都会显出原形。恪守美好道德的人,尽管每每寂寞与当时,但其身后之名,则隽永久长。而那些趋炎附势,依附权贵的人,虽然在生前显赫无比,最终常常落得千古骂名,真正有骨气的人恪守道德,甘于清贫,尽管贫困潦倒,寂寞一时,终将受后人赞颂。</p><p>18.孙煜涵</p><p>“气度平和,悦纳他人”</p><p>一个人的清高品行与他待人平和谦虚并不是冲突的。正是因为一个人拥有了超越常人的内心感悟与生活境界,他才不会对所谓“君子”过分甚至于偏执地在意。一个有才华的人,不会因别人的才华不及他而鄙弃别人,否则,自言是圣人,却满是凡夫俗子的道德劣根性,又有什么资格说自己是圣人呢?不因功成名就而颓废散漫,不因登上高位而骄傲自大,踏踏实实做事,才是一个君子的品性。</p><p>一个想成就大业的人,应该戒除极端,学会以宽容的心态、平和的气度对待别人、悦纳别人,当忍则忍,当让则让,而不能因为行事偏激而遭人记恨。</p> <p>19.贾舒涵</p><p>学会感恩,一生无憾</p><p>人间烟火,车马喧嚣,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去体来到世间,睁开眼的那一刻,伴随着声声啼哭,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徐徐展开,整个世界如同包装好的礼物,等着我们去打开,去发现,去探索。做一个满怀感恩之心的人,世界也会用爱来感恩你。就像露珠滑落枝头亲吻绿叶,就像繁花拥抱泥土以生命的赞歌。就像蓝鲸浮沉于大海且听风吟,就像日月吞吐于浩浩长空。</p><p>我们总是身处于世界的美好,悄然无息地接纳他的怀抱。山川,湖海,峰峦,溪流。</p><p>哪怕是清晨起床,确没有阳光直投入我的心中。我望着清晨灰蒙蒙的天空,为空气感恩,为光芒感恩,为仍活着感恩。</p><p>20徐欢益</p><p>宽容是一种能容纳江海的胸襟。倘若不是宽容,怎会有“六尺巷”的历史佳话?倘若没有宽容,怎会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美名,怎会有蒋琬的名垂千古?他们博大的胸怀宽容的胸襟,博得了世人的赞誉,成就了一生的美名。</p><p>宽容更是一种境界,催人不断奋进。拥有宽容,它会让你获得人生更多的机遇。还记得几下桥为黄石公拾鞋的张良,面对老人的多次要求,他不但不愤怒,反而表现出一种常人所不能及的大气度一宽容,从此他的人生注入传奇的色彩。以小失换大得,这便是宽容的真谛。当时你似乎失去了一些,但收获的将是享用一生的人生财富。</p><p>21姜其琛</p><p>“宽之自明,纵之自化”</p><p>有一句话说:欲速则不达,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想拼命的到达一个地方,但是越是离那个地方越来越远。当你面对一些事情,太过于操之过急的时候,未必能达到之前理想的状态。一个绳子,如果结在一起,你拼命的想把这个绳解开,但是越解越乱。当你用一种缓和的心态去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反倒容易得多。所以,在面对问题时,不要过于心急,心平气和的时候反而守得云开见明月。一个人在急躁的时候,头脑和心智都不是清醒的。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之下非但没有头绪,反而越弄越糟。</p><p>22肖鸾慧</p><p>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关爱,给自己,给家人,给朋友,给素不相识的人。当关爱在心灵深处绽放的时候,世间的一切烦恼与纷争,困惑与误解都会化为一缕清风飘然而去,留下的只有那一份脉脉温情。有时候,关爱好像一滴水,虽然很微不足道,但却在不经意间渗透进深处。生活当中的奇迹,往往就发生在这些不经意的言行之中,一句温暖的话,一只扶持的手,一个指引的箭头,都能让人体会到爱心与真诚,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p><p>23杨镕辛</p><p>操之过切,过犹不及,物极必反,慧极必伤。这些词汇无一不说明一个问题,度的掌握。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急功近利,最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即使一开始的成效不显,但是日积月累,水滴石穿,终会有从量变到质变的一天。无论在任何时候,保持着一份平和的心态都是很重要的,执着是美德,但如果成了执念,那就成了作茧自缚,这也是说明度的重要性。质量是守恒的,当你把一切中心都放在了一边,那另一边自然会失衡。愿我们都能平衡生命当中的各种关系,在这条路上坚定的走下去嗯。</p><p>24周泓廷</p><p>气度平和 悦纳他人</p><p>山之高峻处无木,而溪谷回环则草木丛生;水之湍急处无鱼,而渊潭停蓄则鱼鉴聚集。此高绝之行,偏急之衷,君子重有戒焉。</p><p>山峰险峻的地方没有树木生长,而溪谷蜿蜓曲折的地方却草木丛生;在水流湍急的地方没有鱼儿停留,而平静的深水潭下则生活着大量鱼鳖。</p><p>所以过于清高的行为,过于偏激的心理,对一个有德行的君子来说,是应当努力戒除的。</p><p>为人处世应平和宽容,只有无为而不争才会少一些祸患。看到别人的缺点时,不要一味的盯着不放,应该秉持着宽容的心如看待。</p><p>25李劲哲</p><p>气度平和,悦纳他人。山之高峻处无木,而溪谷回环则草木丛生;水之湍急处无鱼,而渊潭停蓄则鱼鳖聚集。此高绝之行,偏急之衷,君子重有戒焉。</p><p>山峰险峻的地方没有树木生长,而溪谷蜿蜒曲折的地方却草木丛生;在水流湍急的地方没有鱼儿停留,而平静的深水潭下则生活着大量鱼鳖。所以过于清高的行为,过于偏激的心理,对一个有德行的君子来说,是应当努力戒除的。</p><p>自视清高的人往往是孤独的,过于偏激的人,人们也都敬而远之,所以,高绝偏急是君子应当谨慎戒除的。恃才傲物者多半是身怀一些常人所不及之本事的人,有的恃才傲物者是出于性格清高,有的则是故意与人“叫板”,但不管是属于哪一类,都不是明智之举,更非低调之人的低姿态行为。</p><p>26刘书含</p><p>闲时吃紧,忙时悠闲</p><p>古人云“身不宜忙,而忙于闲暇时,亦可儆惕惰气,必不可放,而放于收摄之后,亦可鼓畅无机。”人们不必一生太过于忙紧,适时放松,找些轻松的事情来做,过一过缓慢节奏的生活。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可以劳逸结合,紧张的学习令人疲惫时,我们可以听一听轻音乐,或者稍稍放慢学习脚步,调整状态,心态,向自己擅长的路出发。这种转换,在整个人生轨迹中是一种和谐的艺术。譬如饮酒干杯则不知酒味,泥醉而不知微醺,要小酌,小酌才怡情,生活亦是如此也。</p><p>27.王端端</p><p>自视清高的人往往是孤独的,过于偏激的人人们也都敬而远之,所以,高绝偏急是君子应当谨慎戒除的。恃才傲物者多半是身怀一些常人所不及之本事的人,有的恃才傲物者是出于性格清高,有的则是故意与人“叫板”,但不管是属于哪-类,都不是明智之举,更非低调之人的低姿态行为。-一个人有了才气,自然值得尊敬,但是这并不能成为他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资本。自视清高、恃才傲物只会使自己与群体脱离,甚至被人孤立和记恨,令自己陷人困难的境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