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20年8月16日,有幸聆听罗萍老师的关于“备上评”三位一体,促教学质量提升的讲座。之所以说是有幸呢,是幸好自己认认真真聆听了并思考了。在这之前,也确实不认识罗萍老师,但是短短的三个小时,就让我成为了罗老师的粉丝,我想这就是人格魅力吧。作为一名即将赴任的新教师,学生对我也一无所知,那我怎么才能让这些学生用最短的时间适应我的教学方式,信服我有能力帮助到她们呢,我想这也是我需要去沉淀,去积累的东西。我也非常感谢集团提供这么好的机会,让我们新老师有机会去向前辈们学习,毕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很多事情都会“事半功倍”。</p> <p>课一开始,罗萍老师就提了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接受教育?我当时也思考了,当时想到的就是龙应台写给她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会给你快乐!</p><p>人为什么要接受教育?大概是为了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拥有更自由的人生,成为一个完整意义的人。下面我从罗萍老师说的三个方面阐述一下听了她的课我自己的一些想法。</p><p>一、教育给人无限的可能性。</p><p>通过接受教育,农民的孩子也可以变得很优秀,他可以通过接受教育获得比他祖辈更多的知识和更大的格局。他将来的选择也不仅仅局限于当农民或者打工(这里绝对没有贬低农民和务工者的意思)。曾经有位记者采访一位放羊娃,大致对话如下:</p><p>记者:你放羊为了什么?</p><p>放羊娃:赚钱</p><p>记者:你赚钱为了什么?</p><p>放羊娃:娶媳妇</p><p>记者:你娶媳妇为了什么?</p><p>放羊娃:生娃</p><p>记者:生了娃干什么</p><p>放羊娃:放羊。 </p><p>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放羊娃眼界的局限性。他完全放弃了人生的很多种可能性,而且还会把这样的观念传递给他的后代。我想这就是接受教育与不接受教育的区别之一吧。</p><p>二、人接受教育,是为了自由</p><p>罗萍老师说,这里的自由包括思维自由,身心自由,选择自由,人生的自由。接受教育的人,他们在面对同一现象的时候,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和选择。而往往越豁达越睿智的人不会选择钻牛角尖,他们会更随心一点,更理智一点。</p><p>三、接受教育,是为了规范行为</p><p>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已经开始与社会接轨,教育让学生懂得如何与人相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底线不能触碰。</p><p><br></p><p><br></p><p>最后罗萍老师总结了一句话:教育就是发现,挖掘学生的潜能。这句话我深表赞同,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她们自己的闪光点,但这需要老师去用心发现。聪明的孩子,老师可以一眼就看出来他是个可造之材,那对于那些学习成绩可能不怎么好或者很差的呢?难道他们身上就没有可以挖掘的地方吗?这都需要我们教师去发现,去肯定其存在的价值。<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正如习近平所说:</span><b style="color: rgb(60, 60, 61);">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b></p> <p>以前的课堂基本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现在的课堂,教师角色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而不是满堂灌。在教学过程中,最好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现在的教育模式正经历着从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这是我们这些新教师需要转变的一些观念。</p> <p>在课堂上,罗萍老师播放出一张她经过抽样得到的调查数据。数据从备课,上课,评课,和校本研究方面都显示了很多问题。数据显示,在备课方面,直接抄写教案的占绝大多数,但是在课堂实施环节,真正按照备课时写的教案上课的老师却很少,大部分教师的教案也是为了应付检查。评课大部分也是随心所欲,而校本研究也是大部分老师们不得已而为之。那么花了这么多时间来做这些事情真的有效吗?是否取消这些形式上的东西会好一点呢?我也不敢苟同这样的观点。很多事情,制定者的出发点和意图应该都是好的。只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些事情就变味了。我想那些制定这些规章制度的人,一开始也只是为了让教师的教育教学变得更规范,而不是为了让教师们“怨声载道”吧。如何去平衡这个度也是个问题。</p> <p>通过罗萍老师展示的五要素课堂,让我们进一步更清晰地明白,在备课过程中,应该备什么,怎样才能备好课,怎样去上一堂有教学质量的好课。干货满满~</p> <p>最后,以罗萍老师这项PPT结束我的所思所获。</p><p>没有教师的发展哪有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树立教到老,学到老的意识,知识在更新,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学生会的东西,我们老师不一定会。所以有机会去学习新的东西,就一定要抓住机会去给自己充电。</p><p>没有教师的解放哪有学生的解放:教师也要学会放手,要相信学生。其实很多时候,放手让学生去尝试,会收获很多学生带来的惊喜。同时也希望“形式”上的东西少一点,务实的事情多一点,真正地给教师减负。</p><p>没有教师的创造哪有学生的创造:这几天给我们做分享的这些老师,很多都有过当班主任的经历。看得出来,她们都非常非常用心且富有创造力,带的班级都很有自己的style. 只有有创造力的老师才能激发和包容有创造力的学生。</p><p>没有教师的转型哪有学校的转型:教师的转型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的转型。一所学校的先进教学理念会影响着一群老师,同时一群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的老师也会促进一所学校更好的发展。</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