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对二胡乐器的调试其实是无止境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因为二胡乐器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所以才会让人不断地折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作为我的职业生涯经历而言,我已试奏调试过的不同材料,不同形制的二胡可以用万位数来计算,并且对二胡琴弦、码、垫、千斤等附件做过大量的实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为了避免主观意识的左右,尽可能理性客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配合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对民族乐器二胡进行过声学检测分析研究工作。运用音乐声学以及乐器声学理论去剖析二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当今制作研究中,尝试采用电脑频谱软件系统,对二胡的声学品质进行辅助分析研究。探索乐器声学的基本规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咱对二胡乐器的了解和经历还真不是说大话。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苏州民族乐器一厂工作期间,除了学习二胡制作技艺的同时,还承担专业二胡的调试和试奏鉴定升级工作,每个月近200把专业演奏级琴;一年:2400把,一直持续了六年左右。后期重操旧业时又继续这项工作,每年1200把左右,共七年。加起来两万把以上都不为过。为什么如此解释?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只有通过艺术实践的积累和归纳总结方能悟道成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如果运用实证研究二胡。这必须要将二胡中的所有声学元件分拆研究,再组合后综合研究,方能全面系统的去论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其实有些事并不是人为就能完全掌控的。例如:天然材料、自然环境因素以及还存在一些不可预测的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用实证研究二胡,其实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代价。 现在很少有人愿去“玩”。大多是为了利益而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玩”实证研究要有良好的心态。急功近利是无法“玩”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只有兴趣和爱好的使然,才能心无旁骛。这也是一个逐渐进步的过程。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充实自己的综合素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所以人要成功,首先离不开兴趣和爱好形成的动力。如果仅为了名利,那就不好说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其实我是民族乐器制作二胡专业十三年,与二胡制作工艺大师学艺。担任职校专业老师四年。后又放弃原有职业十年,再重操旧业十多年,体会多多,感悟深刻。</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其实很多知识是触类旁通的。例如:用音响技术与二胡制作相比较。虽然音响理论基础属于电声范畴。二胡仅是乐器,是以物体机械振动而产生乐音的音乐器具,但它们之间有很多相通的类比关系。均受物理声学、音乐声学、心理声学的制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通俗的讲:不管是二胡;还是音响都要让人听了舒服,好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根据二胡的形制演变过程来看,与音响发展有关的形制就有椭圆形琴筒二胡,这一形制的产生就是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椭圆型扬声器的启发。作为这一形制是否好听?仅从现状来看就可明白一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其实具有音响研究基础的人士对二胡的理解还是很容易深入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根据我的理解可以将以下部件进行类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琴筒 = 音响箱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皮膜 = 扬声器纸盘(或其它材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只不过两者的发声原理不同,并且对声源的激励方式差异较大而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个是天然材料和手工制作;一个是科学设计,工业技术制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但两者都具有非常综合的物理和声学知识的集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作为兴趣“玩”,可以通过不同视角去分析研究“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也是咱在“玩”二胡时的深刻体会,以及借鉴其它学科知识的体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i>一句话:只有博学,才能真正搞好自己的专业。</i></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如果仅抱着单一局限的经验,封闭保守的思想,不求进取的态度。将永远不可能理性客观的面对。最终只能停止不前,被时代的发展而淘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