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作者:许松来</p> <p> 2020.08.08应龙湾小学68届同学会组委会邀请,我参加了他们在瑶溪山庄举行的五十年来首届同学会!</p> <p> 五十年,半个世纪啊,昔日耕读学子,现已都过花甲之年,我只因教过他们,便左一个许老师,右一个许老师,把我请在了同学会的主席台。我只所以非常愿意且十分积极参加,这里有我与龙湾的不解情结,龙湾是我人生的第二故乡!</p><p><br></p> <p> 会上,同学们要我讲话,我自然不放过这个要表述此刻心情的机会。</p> <p> 记得十分清淅,1965.07.17,初中还没毕业的我(那年16岁)跟着下乡务农大军,胸前戴着大红花,从市简巷一朔门街道办事处出发路经百里东路,于市区麻行码头登上拖驳船向永强区龙湾公社白楼下码头驶去,下午四点靠岸后,各大队的干部将分至其大队的下乡青年领走,龙湾大队共十四名,除了我和一女生是刚刚从学校出来,其余十二位都属社会闲散劳力,也正因我刚出校门,在日后农村实行农家子弟边耕耘边读书的“耕读小学”任教。</p><p> 白天下地由于年少,又无体力和不谙农活,一天所挣工分只有四分,不抵半个劳力,換言之,那时整劳力是一工(一工是一元),那么我干一天,所得则是四角錢。然而,晚上我教两节课,也可以得到四分工分即四角钱,隐约间,初尝到了,知识就是力量和财富!</p><p><br></p><p><br></p> <p> 首先我说了“龙湾”这个名字好,我们都是龙的传人,龙湾则是龙栖息的地方,是块宝地;是个出人才的地方。今天参会的三十二名同学中有十二名老板,事业有成,其中特地从内蒙、成都、宁波、沈阳等地放下手中生意赶来参会就是例证!</p><p><br></p><p>下乡务农也需拜师,由大队安排了当年己六十有一的贫雇农,名叫王银云,由于掉了牙齿镶上一颗银牙,人们就以“银牙伯”尊称之。</p><p><br></p><p>师傅不仅农活是能手,还有一招抓跳魚的绝招,中饭后休息间隙,他拿起一把短柄的锄头(当地人叫“铁板”),即到离家仅200来米的涂坦上抓跳鱼,他慧眼识跳鱼洞,伸手一抓就是一条,一个饭隙都有两三斤的收获,满满的一鱼篓,当时农村柴火是稻草,俗话说,紧烧魚、慢烧肉。海鲜用大火,味道特别鲜!师母是妇联委员,为人热情,视我为自己子女。那年代我正长身体,是师傅抓的跳鱼,捕获的青蟹给我打下了结实的身体!</p><p> 师傅为人厚道、宽容,又敢于担当。记得一次抢收抢种季,收割后的稻茬要即刻翻耕並插下晚稻秧苗,有三个稻茬靠近田埂边没翻耕,被生产队长发现了,便破口大骂,“这是哪个婊子干的”这骂声在旷野里犹为难听,整个队的社员都不敢吭声,也不知此处的地是谁负责,而骂声则越来劲,年轻的我没见过如此情景,不知如何是好,刹那间,只听到我师傅远远的喊着跑过来:是我、是我,边拿起锄头,一、二、三下稻茬被翻踩在了泥土里。人们都明白,这活绝不会是我做活极认真的师傅干的,只不过是他为了平息这不是事的事。此时,我肃然起敬!我的师傅此时是如何的高大!多年后,我在公司每周一次的生产调度会上,常说起,叫中层干部常扯皮、推卸责任的习惯要改一改,以我师傅为榜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p> <p> 下乡务农起始为五年,在龙湾学会了耕地、挑糞、插秧、收割,晒谷、碾米、制糖、捣年糕……。起先在耕读小学教书,后转到全日制学校任教,且拿到了温州市教育局颁发的工作证。文革初始,学校成立战斗队,我校隶属温州市小教兵团,永强“长征”分团;战斗队的名称取之毛主席诗词:五洲震荡风雷激的“风雷激”,而后,有学校取名“云水怒”,是续诗词后句。疯狂的年代,曾赴上海(住大世界),杭州(九溪十八涧)名曰革命串连!</p><p><br></p><p><br></p> <p> 复课闹革命的1968年我积极报名参军,那时为跳出农村,也可叫:当兵渡金。体检那天正是大哥结婚的日子,体检地点在永强寺前街,那时交通不便,另则次日一早要空腹验血。结果没来为大哥贺喜!甚是内疚,好在大哥通情达理!体检虽合格,政审通不过,因父亲的糕饼作坊曾有过三个雇工,即雇工剥削!而落榜!那时的心情跌到了冰谷,那时的时光如今回想,不知是怎样度过的。</p> <p> 当兵恐下乡知青的唯一出路。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1969年12月18日我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空军高炮七师招兵入伍,成为保卫北京,保卫党中央、毛主席的卫士,为曾经当过兵,不仅自豪,也不悔此生!</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如今,五十年前的学生召开同学会,</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被千方百计找到,受到了拥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真所谓:源远流长师生情!</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