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我是1976年1月高中毕业的。按照当时的政策规定,我将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办理手续,在本村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的户口是六二压政策回村里的,一直在村里居住,后来,转为城市户口后,我没有与父母去城市,这样,就由我奶奶为我做饭。</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3月18日,我在县“五.七”办公室领到了《上山下乡通知书》,还有后期转账到大队会计那里的560元的生活补助费在本村插队。我记得当时花180元买了一辆“永久"牌28型号的加重自行车,当时这是三大件之一,令人羡慕。在村里为数极少。</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560元是李庆霖给毛主席写信后对以后插队知青实施的一个政策。</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1972年,李庆霖冒险写信给毛泽东“告御状”,反映儿子李良模当知识青年“口粮不够吃,日常生活需用的购物看病没钱支付”的问题。受到毛泽东主席重视并亲自回信</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寄上300元,聊补无米之炊。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成为中央高层调整知识青年政策、补助生活困难、改善供应,对迫害知青的地方干部严厉整肃的一个契机。</b></p><h1><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我是村里属于第二批插队的知青(一人),1969年,我们村来了第一批北京插队知青,一共16人。到1976年时,参加工作调走的、回京的,仅剩一位女士。村里也特别照顾知青,让她看电话机。就是当时每个村里都有(仅有)一部手摇电话,有时上边来通知,接一下,记住。或电话找村里人时,把电话放一边去叫人来接电话,这属于村里的特殊工种,基本上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是村里人羡慕的职业。我办完手续后,村里决定让我到机房磨面。也是电工。主要的职责是看磨房。当时,我们村的经济条件不错,通了电,买了三台机器为百姓磨面,其中有一台是磨面机,主要是磨麦子、高粱。把麦子倒在上面的漏斗里,启动后两个铁滚将粮食挤压后,用罗子筛,然后由人工再把筛完的粮食用铁菠萁盛到漏斗里,属于半机械化。这台机器的好处是把面一遍遍地分开,最后能把皮剩下。另一台叫“一风吹”,是长治市壶关县产的,主要是磨玉米、豆类及杂粮,把粮食倒漏斗里后,最后出来就是面,连皮都磨进去了。这台机器的工作量非常大,集体时分的口粮玉米、高粱占大头,麦子很少,大部分人家是过节或家里来亲戚才吃一顿纯白面。经常因为粮食太湿或杂粮中搅拌谷物引起堵塞烧毁电动机。我曾在当班时烧过一台。第三台机器是碾谷机,就是脱小米用的。这台机器功率大,但使用率不高。原因是当时集体给分的口粮主要是玉米、高梁,像麦子、谷子、豆类很少。</b></h1><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那时候的电不够用,掌控权力是县供电局,一般是半夜来电,半上午停电,有时候停好几天,我只能是临睡前把灯开了,这样就知道来电了,由于电不正常,需要加工的粮食造成积压,村里有二百多户人家,机器属于超负荷状态,除碾米机外,两台机器只能是在停电期间休息,只要有电,连轴转,没有闲的时候,经常有人因为停电磨不了面而没吃的,还有的人不愿排队而发生纠纷。这样,我磨面的工作就得半夜三更起床。我家离磨面的机房有一里地,夜深人静时,一人打着手电去上班,刚开始,还有点胆怯,渐渐也变得胆子大了,经常一人独行。有时半夜来电了,磕睡的起不来,人年轻,正是能睡的时候,看见灯亮了,奶奶叫好几回,就是光答应,起不了床。有时村里急需磨面的人也来叫,也起不来,有时候很长时间才能起来,现在想起来心里觉得有点愧疚。</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记得有一次来电了,由于负荷太大,把高压线上的跌落(连接电的开关)顶了,掉下来一个,三根高压线上只有两根通了电,这样,只能照明,不能运行所有的机器,从县城至西乡的高压线经我们村到西乡的五个公社,我与村里另一个电工,拿上绝缘棒,到一公里外的祁村村口去合开关。到地点后,我把三节绝缘棒连接扭起来,好像是应该先将三个开关全部断电后再重新合闸。我操作吋,把跌落往开挑时,由于电流太大,产生的电弧把跌落开关烧着了,这样,不仅没通了电,反而把开关烧坏了,这样,县供电局的师傅将烧坏的开关换成新的。后来,参加了县供电局组织的电工班培训,考取了《电工证》。</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1976年,村里买回来一辆天津产的"铁牛”牌拖拉机,由于自己喜欢开车,找到父亲的朋友、县农机局长白水昌叔叔要了一本《拖拉机驾驶员手册》,每天看,在后来就学会了开拖拉机。当时,人年轻,胆子也大,开拖拉机秋夏碾场、耕地,到公路上也跑过……很快掌握了这门技术。</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总之,插队二年多,当了电工,学会了开拖拉机,那时候,还拆修过钟表、自行车,肯动手,收获也不小。没怎么下地干活,没受过雨淋日晒。生活上,由奶奶为我做饭,基本上没受苦。</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1978年5月,参加工作,插队时间是二年多。</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二年多的插队时间,对我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学到了技术,勤动手,这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成果,很有必要。</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我插队的地方——山西省武乡县涌泉公社窊里大队(现在改为村)。</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