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学八19班 暑期红色研学——“追溯红色记忆,缅怀虞舜英烈,传承革命精神”

车厘子

<p>有一抹鲜红,</p><p>让我们永远烙印;</p><p>有一种力量,</p><p>让我们永远感奋;</p><p>有一种精神,</p><p>让我们永远传承;</p><p>有一种使命,</p><p>让我们永远牢记!</p> <p>  上虞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红色之地,青山绿水中屹立着革命斗争的红色丰碑。</p><p> </p><p> 烈日炎炎,阻挡不了我们探寻红色记忆的步伐。8月15日,实验中学八19的孩子们相约红色之旅。打开上虞“红色地图”,首站——我们怀着崇高的敬仰来到了上虞革命先烈叶天底纪念馆。</p> <p>  叶天底,上虞丰惠镇人,是二十年代革命文艺战士,我党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传播马列在沪苏,躬亲实践在家乡”,这是对叶天底革命生涯最精辟的概括。他是上虞党组织创建人,毕生从事党的工作。1927年,在白色恐怖下,叶天底不顾个人安危,坚持斗争,分头发动农民,组织人员,调配武装力量,但计划被敌人探悉,在上虞不幸被捕。</p> <p>  在狱中他发出“我决不愿跪着生,情愿立着死!”的革命誓言,多么豪气干云!</p><p> </p><p> 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叶天底撑着几乎瘫痪了的病体,挺起胸膛,昂首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叶天底牺牲时年仅30岁。</p> <p>在叶天底纪念碑前合影</p> <p>我们围在导游旁侧,仔细聆听着导游讲解,革命先烈叶天底动人心魄的革命事迹仿佛在我们眼前重演。</p> <p>我们认真做着笔记,记录着革命先驱的丰功伟绩。</p> <p>  叶天底是革命文艺战士,他富有艺术才华,善绘画,会书法,能篆刻,是李叔同的得意门生。</p> <p>第二站参观上虞乡贤胡愈之的故居</p> <p>  胡愈之(1896-1986),上虞丰惠镇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具有多方面卓著成就的革命学者。早年创建世界语学会,与沈雁冰等成立文学研究会。1922年初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九一八”事变后与邹韬奋共同主持《生活》周刊,主编《东方杂志》等刊物。先后筹办《世界知识》、《妇女生活》等杂志。</p><p> 1935年后参加上海文化界救亡运动,为救国会发起人之一。抗战胜利后,在海外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建国后,曾任《光明日报》总编辑。曾任新中国首任国家出版总署署长。</p> <p>  胡愈之故居占地广阔,三进院落,四排楼房及多间附属平房,门柱梁气势俨然,雕花窗精致文雅,整座建筑不见奢华繁复,但求卷帙浩繁。</p><p> 最气魄的当属众多匾牌和楹联:“中翰第”、“大夫第”和“二百年祖宅,十一世书香”等。祖上来说,是大户人家,门庭赫奕。</p><p> </p><p> 现在故居也是丰惠镇乡贤馆,三进分别为古代百贤,近代百贤和当代百贤。</p> <p>我们对着这块匾额,愣是看了一分多钟,揣测这中间是啥字🤔</p> <p>胡愈之父母的卧房</p> <p>  胡氏的高祖乃宋代大儒胡国安。他是北宋哲宗朝进士,被擢为“太学博士”;钦宗时被敕封“太常少卿”和“起居舍人”两职,但皆被他辞官;高宗时又被敕封为“中书舍人”兼“侍讲”两职。</p><p> 胡国安五次被敕封而辞官,这便有了“勅五堂”。</p><p> 勅五堂——这座已薪传火继了300年的胡氏古宅。诞下了第九代的第一个男孩,就是日后被称为“中华民族脊梁”的社会活动家——胡愈之。</p> <p>  上虞乡贤辈出,丰惠这座有着悠悠千年历史的古城,更是有些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p><p> 我们上虞的乡贤,我们挨个仔细看。</p> <p>当代茶圣——吴觉农</p> <p>有着“浙东第一古镇”美誉的丰惠古城,玉带街河穿城而过,有河必有桥——八字桥、木桥、九狮桥、通济桥……各式古桥遥相呼应,沧桑静默,虽经风雨侵袭,石级斑驳,但桥身至今岿然不动。</p> <p>  “几年跪磴倦攀跻,叠石成功信可稽;楹列九狮留旧事,车乘驷马待新题。长河俯瞰多飞鹢,高岸横陈有断蜺……”这是元代诗人黄和中《九狮桥》诗。</p><p> 九狮桥,一座雄浑苍老的干砌石拱桥,因原桥桥栏上有九尊石狮而得名。</p><p> 现存的九狮桥是元代等慈寺僧人化缘重建而成的那一座,幸运地保留了下来。此桥为单孔石拱桥,拱矢高大,跨径三丈有余,桥而宽阔,古拙雄浑,如今看上去已老态龙钟,但数百年来一直坚固耐用,1997年列为省级文保单位。</p> <p>我们和九狮桥的亲密合影</p> <p>老街新貌,但似火骄阳下的老街安然沉睡。我们的到来,让她焕发生机。</p> <p>一路迤逦,我们在车上谈笑风生,不觉到了第三站——位于陈溪的浙东新四军后勤基地纪念馆。</p> <p>穿过历史的尘烟,这些印满历史痕迹的文物和照片静静地无言地诉说着:屈辱惨痛的历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同仇敌忾走向解放的光辉历程。</p> <p>孩子随带的老式水壶在此刻此地非常应景😆</p> <p>看的是过往历史,感受的是红色力量。</p> <p>厚重的历史,凝重的心情,接受红色研学洗礼!🙏</p> <p>  居然剜心吃心?!惨无人道的罪行令人发指。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土地横行蹂躏践踏,但决不能践踏中国人的尊严。</p><p> 王再夫,上虞人民的好儿子,党的赤子,英勇顽强,宁死不屈。如若不是这次红色研学,我们何曾能知晓您的名字。但是今天起,您的大名如雷贯耳,撼人心魄。</p><p> 日寇的滔天罪行,时时警醒国耻勿忘。伤痛铭刻在心,使命牢记不忘。</p> <p>第四站王阳明先祖居住地陈列馆</p> <p>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字伯安,别号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p> <p>“知行合一”的心学精髓</p> <p>遗墨真迹</p> <p>  本次红色之旅,让我们认识到对家乡历史了解的不足,这是理应弥补的严肃的一课。建功新时代,不忘开路人。革命先驱为光明洒下的满腔热血,他们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将不断鞭策我们奋发学习,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更加自觉坚定地坚守理想,勇担使命。</p>

上虞

叶天底

红色

我们

胡愈之

乡贤

九狮桥

革命

研学

丰惠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