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图解读《爱莲说》

莲池·名师工作室

<h5><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span></h5><p> 周敦颐(1017-1073年),字茂叔,晚号濂溪先生,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少时喜爱读书,志趣高远,博学力行,后研究《易经》,在亲友之助下,谋了些小官,不久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创办了濂溪书院,开始设堂讲学。周敦颐是中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但是他生前官位不高,学术地位也不显赫,在他死后,弟子程颢、程颐成名,他的才识才被认可,经过后来朱熹的推崇,学术地位最终确定,被人称为程朱理学的开山祖。</p> <p>  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p> <p>  因为周敦颐的推崇,莲花地位后来有所提高。历代诗人关于莲花的诗句很多。比如李商隐的“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王昌龄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p> <p>  历代文人中,爱花的人很多,所爱也不尽相同。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和它们各自的特点息息相关。这四种植物身上体现出的精神,正像人世间的君子一样,正直、无畏、谦逊、文雅,用自身的精神感染着他人。</p><p> 梅花迎寒独自开,剪雪裁冰,美丽绝俗,一身的傲骨,具有傲霜斗雪的特质,常常被比喻成坚韧不拔的人格的象征。最喜爱梅花的非林逋莫属,他甚至终身不娶,把梅花当成自己的妻子,人称“梅妻鹤子”。他一生写过很多关于梅花的诗句,《山园小梅》堪称写梅经典,尤其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更是无人能够超越。</p><p> 兰花空谷幽静,色淡香清,与世无争,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爱国诗人屈原不仅种兰,身佩兰花,而且以兰蕙高洁自比。他在《离骚》中就多次写到兰花:“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余”、“秋兰兮青表,绿叶兮紫茎”、“余既滋兰之九豌兮,又树蕙之百亩”。这些名句被广泛传播,使“兰”这个词成为“君子”、“德人”、“美人”、“佳人”的代称,并由此使“兰”离开了它本身的植物性成为一种色彩绚烂的文化符号。</p><p> 竹子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 修长挺拔、清雅而高格。经冬也不凋,且自成美景,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郑板桥有诗《竹石》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写出了竹子的坚韧与稳重。</p><p> 菊花金秋绽放,凌霜自行,清丽而淡雅、芳香袭人,艳于百花凋后,不趋炎附势,不与群芳争艳,故历来被用作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爱莲说》中说晋陶渊明独爱菊。也由此可见,陶渊明对菊花的喜爱之情。“菊,花之隐逸者也”,想那时,陶渊明隐居的地方一定很孤寂,一般娇艳名贵的花也不会在那生生长,只有菊花与他为伴。正因为这些,陶渊明对菊花有着特殊的好感,因此也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与惬意。</p> <p>文章内容来自网络,脑图解读原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