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实教学,指导有法,关注语用,训练表达|聆听薛法根老师执教《比尾巴》有感

溪山风月

<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23, 222, 212);">东南教科院儿童阅读种子教师研修班(初级班)昆明市盘龙区东庄小学 马春能</span></p> <p>  今天看了一节薛法根老师的课,再次回味,营养丰富!</p> <p>一、看图猜字,比识字</p><p> 课前,薛老师首先关注了学习的环境,告诉工作人员调整投影,细节的调整,可见薛老师的服务意识之强。让学生觉得这是一个平易近人的,有儿童视角的老师。紧接着,薛老师先通过图画猜字,激发识字兴趣,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最后后出示“比”,引导学生切入课题,读准字音。薛老师幽默的语言,让课堂充满了语文味。</p> <p>二、指导读文,比朗读</p><p> 快速切入课题后,薛老师首先让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对课文有一个总体认识。然后课件出示问句,读出问的语气,将“谁”和“长”放大,引导学生关注这两个字是句子的关键,引导读好问句,薛老师很有耐心。接着让同学练习朗读,在重复读的过程中习得语感,指导学生耐心细致,方法独到。因为薛老师亲切的语态,学生也愿意重复练习。简简单单的动作,给了孩子们读好问句奠定了基础。薛老师既关注重点字音的指导,也在内容理解上颇为用心!拍手读,男生女生读,师生合作读,分组读,表演读,有问有答,形式各样,孩子们在一问一答的合作中学会了读书的方法,发现了句子的特点。课堂轻松活跃,学生参与面广,读着读着就会了。不知不觉中,学生不仅在朗读训练中会读能背,还沉浸在了学习的乐趣中。</p> <p>三、拓展延伸,比积累</p><p> 进入到第三个环节:我来问,你来答。在这个环节中,老师给了孩子们一个支点。老师提问:“谁的鼻子长?谁的鼻子圆?谁的鼻子最敏感?谁的耳朵大?”……孩子们对“说”一点都不畏惧,反而充满挑战欲望。“谁的嘴巴大?谁的尾巴像球拍?……”有问有答,学生已经在生成创作,同学们思维活跃,踊跃参与,轻轻松松之间,学生已经学会了语用。</p> <p>四、重视生字,比识写</p><p> 薛老师的课非常重视生字教学,在认字环节。薛老师“我说,你说”,让学生在说中积累了一组反义词。教学生字“吧”,薛老师通过加一加,归类识字。教“公”字和“伞”,比一比偏旁的不同。其实也是教会学生识字方法。</p> <p>五、迁移仿说,比表达</p><p> 最后的板块,薛老师出示了《水乡歌》,句式和《比尾巴》相似。小朋友读完,跃跃欲试,薛老师引导学生有节奏地读!指名读,评价学生是活泼型、儒雅型,饱含激励和鞭策。接着告诉学生,声音可以有快有慢。学生你读我读大家读,比赛读,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了节奏感,读出了水乡美。</p><p> 作业的设置也很有意思,薛老师让同学们创编儿歌《深圳歌》,“深圳什么多?……”从一首到另一首,从课堂到课外,紧密联系生活,比一比谁的歌谣编得好,让整堂课的品质更上一层楼。</p><p><br></p> <p>  一堂课结束,薛老师儒雅亲切,富有智慧。学生在课堂上思维灵动,完全陶醉在富有魅力的语言文字之中,整节课透着轻松之气。</p>

老师

学生

问句

课堂

识字

朗读

读出

同学

出示

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