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托希望

铃儿

<p>  又到周五了,该去乡村小学给多为留守儿童的孩子们上葫芦丝课了。徐美芬匆匆吃完中饭,便驾车赶往十几公里外的龙游士元乡小学…</p><p> 汽车沿衢江,穿过龙游石窟风景区和红木小镇,一直向龙游的东北方向驶去。这条路原先可是狭小颠簸的,汽车都不太好走,现在大部分路段已经开发整治得很好,沿途风景也很美,徐美芬见证了这条路上的变化,一走便是四年。</p><p> </p> <p>  徐美芬原是龙游工行内退职工,一直是位文艺爱好者,跳舞唱歌特别有灵气,闲赋在家时又学习了葫芦丝吹奏,并取得了业余级别的最高等级(十级),经常参加社区团队的活动。</p> <p>(徐美芬和她的学生)</p> <p>  四年前,美芬的一位远房侄女新任了士元乡逸夫小学的领导,她觉得育人先育心,便把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和精神世界作为切入口,于是找到了美芬姑姑,希望她能担任孩子的葫芦丝老师。</p><p> 因学校地处偏远,师资力量不足,孩子的父母基本都外出务工了,多数孩子是随爷爷奶奶生活的,由于文化和精力上的不济,爷爷奶奶只能做到不让孙辈饿着冻着,致于别的方面就任其发展了。那是一群放养的自由生长的孩子,迫切需要精神层面的引导。了解了这些后,徐美芬毅然接受了这项任务,当起了公益教师。</p><p> </p> <p>(徐美芬在为孩子们上课)</p> <p>四年多了,寒暑冬夏,学校每周五下午的兴趣课,她都提前到达。学生一届届毕业了,她送走大的带小的,上完大课开小灶,从一个大班到分成二个层级班(按年级和乐器水平分),每年六一节前后还帮学校排节目;校文艺汇演,县文艺比赛她都操劳着,并获得各类奖项。经过四年的努力,她的学生已经有:</p><p> 四人通过了葫芦丝八级考试;</p><p> 六人通过了葫芦丝六 级考试;</p><p> 六人通过了葫芦丝三级考试。</p><p>每学期结束徐美芬都会买礼物奖励孩子们。虽忙虽累还贴钱,但看着小树苗的不断成长,她甘之如饴。</p><p><br></p> <p>(汇报演出)</p> <p>(表演赛现场)</p> <p>(孩子们获得奖励的快乐瞬间)</p> <p>  徐美芬是从工行大家庭中走出来的一员,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人,是她这几年践行公益事业的动力;汇入时代大潮,着眼未来,承托希望,是每一位工行人为社会尽一份责任的心愿和行动。</p> <p>(孩子们的练习曲)</p> <p>说明:一直想写美芬在希望小学助学的事,各种原因没有行动,这次单位"扶贫攻坚成果"征文活动促成了文章的落地。由于早些年曾听我们葫芦丝老师以称赞的口吻说:美芬在士元希望小学教葫芦丝。所以一直以为是希望小学(虽然也曾二次随美芬去学校帮过忙)。文章完成后需补图,让美芬传希望小学照片才发现原来是逸夫小学,和征文主题有点不合,但转而一想,精神层面的扶贫何尝不是更高境界的扶贫呢,没有离题哦,不知我的理解对不对?好在我的心愿总算完成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