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 <p><b style="font-size: 20px;">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默雷》(长篇小说)~ 廖华强著,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默雷》于2005年6月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后,7月即上了上海图书销售排行榜,在二十名上榜书目中,排位第十三。廖华强系广东文学院专业作家,曾出版长篇小说《泣歌伴我》,中篇小说集《山鬼》,在《当代作家》等名刊发表《魔女港》,此作获广东省新人新作奖,并由广州电视剧制作中心改编成电视剧《海那边的故事》,以及中短篇小说多部。</b></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据当时多家媒体报道,《默雷》出版后,先后召开了两场研讨会。一场由广东省作家协会创研部召开的文学研讨会,一场由广东省批评家协会召开的从小说到影视研讨会。</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在文学研讨会上,因事未能前来参加研讨会的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发来了贺信,肯定《默雷》是一部颇具震撼力的值得评赏的作品。</b></p><p><b style="font-size: 20px;"> 研讨会上,专家们对《黩雷》进行了热烈讨论,认为其具有如下特点: </b></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一、为苦难故土深情而凄怆的吟唱</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作品中的“雷岛”,其实就是作者生于斯、长于斯的雷州半岛。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作品中的主人公江流的爷爷和许多乡亲一样因饥饿全身浮肿后死去;江流的姐姐水妹将几个海榄子做成的馅饼留给弟弟而自己饿死;已经几天没吃过一点粮食的小村姑亚娥,带着小江流去河边摘酸味籽,饱吃一顿后也被撑死;挺着大肚子的江流母亲到远处打水。走在干旱的大地上,从高坡跌落导致流产而死亡;江流的父亲水成为了护水也命丧黄泉;江流的姐姐雨芳,饱受人生折磨受刺激太深,最后裸身自沉水库;嫁给林跃进的越南女子阮玲,在“文革”中受到得势小人李宽等的轮奸跳海自尽……。</b></p><p><b style="font-size: 20px;"> 作者为苦难的故土吟唱了一首首深情而凄怆的歌谣,为那片红土地描绘了一幅幅震憾人心的风俗画。</b></p><p><b style="font-size: 20px;"> 作者没有人为地制造苦难和灾难,而是用客观的笔调描述那里发生的一切,掀起了读者心中的情感巨浪。</b></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二、作品显示出雄强力量和人性光辉</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连年天灾人祸的凄惨生存环境,锤炼出雷岛人顽强的生存意志和雄强不屈的力量。一代又一代,无论生存环境多么恶劣,他们始终不渝地坚守在红土地上。在那个特殊年代,几十万民工在水库工地连吃喝都无法保证的情形下,天天进行超强的劳动竞赛,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将水库和运河建成。</b></p><p><b style="font-size: 20px;"> 作品以其红土地一样粗犷的雄强力量,一扫当前文坛小女子时尚写作和无病呻吟的萎靡之风。</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尽管生存环境险恶,雷岛子民的内心依然闪耀着人性美丽的光辉。如:在台风将临水鬼湾时,水成冒着生命危险推走大伙,独自留下找寻走失的两位乡亲;当大难临头时,平常死蛇一样的“懒虫”突然爆发出一种雄性力量,不顾死活地救护寡妇梁二婶。在生死面前,梁二婶得知“懒虫”从未尝试过女人做味道,便神态从容地要为“懒虫”献出自己;当工地发生哑炮,需要爆破手前去排查的时候,村民水牛推开同是爆破手的芋头,勇敢扑向一排排导火索,以至被炸得血肉横飞。 </b></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三、生动的故事场景和感人的细节 </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默雷》生动的故事场景对读者形成了巨大的吸力。如:林跃进在战争年代英勇战斗,负伤后神奇地被异国女子救起并彼此相爱;雨芳从劳动模范变为逃兵,因过于劳累在工地运输队的牛车上被人偷奸,返回工地后处心积虑地寻找仇人,及最后出人意料的生命结局;村民在水鬼湾采摘海榄子遇到风暴袭击;“大跃进”中,村干部发动群众大炼钢铁,共产主义突击队到家家户户搜查木材和铁器等等。</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感人的细节是小说《默雷》的一大亮点。再如饿急了的“猪大肠”迫不及待将已硬得像“缸瓦片”一样的木薯饼干塞到嘴里狠狠一咬,只听到“格嘣”一声,慌忙吐出了一只门牙和饼干碎;也是由于饥饿,“懒虫”在水鬼湾抓到了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鱼,就贪婪地大口大口啃食等等,都给作品增添了不少真实感人的魅力。一个个精彩的细节,反映出作者深厚的生活积累。 </b></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四、独特鲜明的地域文化与民俗风情</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只要是到过雷州半岛的读者,一下就可知道《默雷》写的正是这个半岛。作品中描述的“雷歌”、干旱、红土、烈日、祈雨、打斋、番薯粥、白斩狗、男人抽“大碌竹”水烟筒,用木瓜叶当烟叶等等,这些都是无法复制的地域文化物征,都是别处没有的民俗风情。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继从文学角度召开研讨会之后, 又一个“《默雷》从小说到影视研讨会”在广东迎宾馆召开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会议由广东省批评家协会举办,著名评论家黄树森主持。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等单位的教授、专家和省内外的影视导演以及制片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会议指出,长篇小说《默雷》是广东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廖华强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新作。该书主要讲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发生在雷岛(雷州半岛)的故事。时间跨度近半个世纪。既描绘了恶劣环境下雷岛人贫穷、坚韧的生存状态,也挖掘了岭南古朴纯粹的不离不弃,生死相许的乡土情结,具有独特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生、死、情、爱在生动的故事场景和感人的细节中得到充分体现,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专家和导演认为:小说中的许多精华之处,为小说改编电视剧提供了很好的空间与基础。</b></p><p><b style="font-size: 20px;"> 著名评论家黄树森(原广东省批评家协会主席)指出:关于《默雷》的艺术价值,包括它宏大的历史背景,具有雷州风情的生活场景和感人的细节等,我们都在上一次研讨会中进行了充分讨论。但上一次的讨论主要是在文学的领域中进行。而文学不能忽略到大众和市场,文学不是与大众、市场断裂。怎样将作品从一个狭隘的文学领域,引导至更广阔的文化产品市场,可能是文学发展要探索的新的形式、新的道路。</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在这个前提下,今天我们不仅邀请了学术界的朋友,而且邀请了影视界朋友,希望在大家的探讨下,进一步挖掘《默雷》的价值,找出一个点,来把这本书激活。这部小说的涵量是很高的,不仅写到了大跃进,青年运河,而且它当中有大量雷州半岛风情的描写,这些场景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我们怎样将里面丰富的涵义进一步挖掘出来,从文化的、民俗的角度,通过影视的形式,镜头和语言表现出来,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b></p><p><br></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在这部长篇小说出版之前,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希望作者廖华强为《默雷》设计封面和插图。当时作者的想法,是否可以不用画笔而用鼠标在电脑上画插图呢?要知道,十多年前的电脑是没有现在的先进,而且绘图软件少之又少。廖华强只能勉为其难,用鼠标,以简单的线条和色块将小说插图完成。</b></p><p><b style="font-size: 20px;"> 鼠标虽然容易跳跃,画出的线条也比不上画笔流畅。但在当时,也是好玩的一次尝试。</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b></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默雷》插图描述:</b></p><p><b style="font-size: 20px;"> 至今江流还记得,他是在晚霞最后一次回光返照中见到那双十分女性的眼睛。当时,他还没从五八年的时空中完全退出。小高炉的灰烟还在徐徐升腾,母亲的丧歌还在耳边回响。阿爷的新坟还历历在目。但那双眼睛着实迷人!既似朦胧夜空中闪烁清辉的星星,又如一汪静卧深山的清泉,或是一股春风一缕阳光,渗进他几近窒息的心胸。</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b></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默雷》插图描述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几根被笑声颠落的禾草,正好粘挂在她的刘海上和衣衿上。江流想,这是一幅多么地道的风俗画!如果自己是个画家,准会把阿娥的样子往画布上涂鸦并拿到当今的嘉德拍卖会敲出前所未有的高价。可惜江流只能眼呆呆盯着阿娥那条补了又钉钉了再补仍然遮不住白皙修长双腿的破裤子,心里泛起一股异样。现在看来,那应算是江流一生中最早的性萌芽。</b></p><p><b style="font-size: 20px;"> 从此,七岁的男孩江流和十四岁的少女阿娥便有了丝丝缕缕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大都发生在禾草堆中。即便是多年后的今天,每当江流想起或者有机会见到禾草堆,都抑制不住来自内心深处的颤栗。</b></p><p><b style="font-size: 20px;"></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默雷》插图描述 :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新房就设在一幢国民党时期留下的砖木结构小楼的一个单元里。过去,这里曾经作为一个大军阀的豪华别墅而显赫一时。之后依次作过北伐军第三师的司令部,侵华日军慰安所,国民党党部和进城解放军警备处。新中国成立后,它的经历就更多了。在历史长河中,小楼被浸润得霉迹斑斑,砖墙上常年渗滴着不知来源的水,那些水把一茬茬苔藓滋润得茂茂苒苒。楼柱与层面的衔接处,不知何年何月哪只刚啄吃了榕籽的鸟在此撒下粪便,就有了一棵棵年代久远的榕树。龟裂的墙面和攀附四壁的榕根,使小楼显得更加古老苍桑。楼内层面与楼梯全是昂贵的柚木铺就,只不过在天长日久中,经历无数践踏而变得面目全非。过去平滑光亮的地方,已成了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凹坑,当中还盛满悠悠岁月的粉尘。</b></p><p><br></p><p><br></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默雷》插图描述 :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一路转辗,林跃进于当天下午五点多钟才赶到阮玲毙伏的那个海滩。当时海滩上百里无人。晃动着落日霞辉的海潮为这个沉静的世界亮出一片血色凄凉。远远望去,孤寂地仰卧于沙滩的阮玲,就像一位正晒着日光浴的天体女郎。她姿态悠闲,毫不理会尘世间的纷争。一只灰白相间的海鸟停在那条丰腴细腻,然而苍白无血的大腿上,正用红莹莹的小嘴啄弄着在海风中轻轻颤动的一小丛体毛。待林跃进走得很近了,它才惊叫着飞走。</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有很长一段时间,林跃进都木讷地注视着那具熟悉的躯体。直至一阵海风袭来,他才猛然回过神,用哆嗦的双手脱下自己的外套,覆盖住女人身体上那不该裸露的地方。</b></p><p><b style="font-size: 20px;"></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默雷》插图描述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猪腰和雁娉登上烽火台之后,发现这里少了一些人间的鼓躁,多了一份临近天界的宁静。</b></p><p><b style="font-size: 20px;"> 雁娉边欢呼边跑到烽火台的另一面。</b></p><p><b style="font-size: 20px;"> 与那边人头攒动的长城相比,这里更加幽静,绝对是个远离尘嚣的世界。就连从山下传上来的喇叭声,经过湿漉漉空气的过滤,也变成美妙的天音。背靠烽火台的雁娉平展双臂,白云般的连衣裙与青灰色的墙砖叠印出一幅十分鲜亮的图画。这画并非在雾雨的作用下渐显朦胧,而是猪腰透过兴奋的泪光才意外发现它的独到之美。</b></p><p><b style="font-size: 20px;"> 热辣祈盼的眼神,性感微启的小嘴以及娇喘起伏的胸脯。每处构造都各具神韵。这时,猪腰开始感到不能驾驭自己的目光。他听到雁娉在叫他,那是一种空旷中迷离的声音。这声音又像水秀的,那么遥远弱小却亲昵动听。最终证实确是雁娉在呼唤时,他犹豫的目光与她渴望的目光僵持了许久。</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大约过了五分钟之后,雁娉将双手反转于背,活像一个超级的时装秀。因此,猪腰便有机会欣赏到她更加挺拔的乳峰。雁娉开始用手拉连衣裙后的拉链。这个魔鬼般的女人,竟把这个本应充满激情的动作表现得异乎寻常地平静。目的是向猪腰发出一种无需付出任何代价就可美餐她一顿的信号。</b></p><p><b style="font-size: 20px;"> 蓦地,猪腰的脸胀得通红。</b></p><p><br></p><p><br></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默雷》插图描述 :</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果然,在二十多年后一个霞光艳艳的早晨,猪腰以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生的身份,踏上了梦牵魂萦的家乡热土。站在水库大坝,便像极了一尊历经风霜的雕塑。而大坝另一头,是那个小分头杜仲。与过去不同的是,被一头浓密黑发遮盖的那颗头颅,现在已秃顶甚至反射着天光。因为背光的原因,猪腰看不清这个几十年来将人生的一切都浸泡在眼前这座水库里的单身男人是何种表情,只听到他以沙哑的声音在轻轻唱——</b></p><p><b style="font-size: 20px;"> 腰骨痛,过山龙,猪腰煲杜仲……</b></p><p><b style="font-size: 20px;"> 这首儿歌对于猪腰来说,简直就是生命的呼唤。他啪地丢下行李,直冲杜仲奔跑过去。</b></p><p> </p><p><br></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廖华强</b></p><p><b style="font-size: 20px;">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广东摄影文学委员会顾问。 </b></p><p><b style="font-size: 20px;">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亲炙学院众多画坛名师指授。历任文化馆美术创作员、报社美术编辑、记者、刊物主编、广东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文学院副院长等职。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书画院艺委会委员,广东省政协书画院理事,职业书画家。</b></p><p><b style="font-size: 20px;">文学作品著有长篇小说《默雷》《泣歌伴我》、中篇小说集《山鬼之旅》、报告文学、散文、诗歌、电视剧集等散见于国内多家刊物或出版社。</b></p><p><b style="font-size: 20px;">美术作品曾参加全国性美术展览、省级美术展览、海峡两岸作家艺术家水墨丹青大展,被《人民日报》《北京晚报》《中国艺术报》《美术报》、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广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香港文汇报》《香港大公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珠海特区报》《信息时报》以及人民网、雅昌艺术网、凤凰网、网易、南方网等多家新闻媒体和艺术网站以大篇幅版面广为报道推介。并被多家专业美术馆、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华文学基金会及海内外人士收藏。</b></p><p><b style="font-size: 20px;"> 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美术馆、岭南美术馆、中山美术馆、珠海诚丰美术馆、肇庆端砚美术馆、珠海市委宣传部、珠海市文联、肇庆市文联、东莞市文联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大型山水画个展和书画精品展,曾在广州、东莞、中山、肇庆、珠海等地成功举办。</b></p><p><br></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