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

行者

<p>《西行漫记 》Day 1</p><p><br></p><p>有谁读过我的诗歌</p><p>有谁听见我的饿</p><p>&nbsp;</p><p>人间是一片雪地</p><p>我们是其中的落雀</p><p>它的白&nbsp;&nbsp;使我们黑</p><p>它的浩盛&nbsp;&nbsp;使我们落寞</p><p>有谁读过我的诗歌</p><p>有谁看见一个黄昏&nbsp;&nbsp;领着一群</p><p>奔命的人</p><p>在兰州</p><p>候车</p> <p>兰州人光顾的夜市,接地气。</p> <p>南关民族夜市的醪糟马爷,77年的兵为人热情大方,我买了一份10元牛奶鸡蛋醪糟对他说:拍几张相片。他女儿居然坚决不收我的钱,马爷还坐下来和我聊天。</p> <p>配料十足</p> <p>20元的烤串火辣辣</p> <p>《西行漫记》 Day 2</p><p>兰州市有一本杂志全国知名,就是我学生时代最爱的《读者》,在心灵鸡汤还不盛行的那些年,就专心只煲这一锅鸡汤,难怪滋味浓郁闻名于世。</p> <p>在兰州本地宝可以预约甘肃省博物馆,每天限流2000人,早餐后在兰州火车站坐31路公交车,支付宝申领一张兰州公交卡,一元到七里河桥下走300米即到甘肃省博物馆。3个小时参观完感觉大多数中国人普遍对历史溯源和教育缺乏专业的普及认知,类似博物馆的布展和规划可见一斑,整体感觉好的精品内容没有完全展现表达出来。</p> <p>最最喜欢的还是这个书桌上的屏风,难以想象当年的模具和工艺水准。</p> <p>精美绝伦的印章</p> <p>到了兰州才知道,原来,兰州没有拉面。到了兰州才知道,兰州最出名的不是拉面,而是牛肉面。我们问当地人哪里有兰州拉面,他们是一脸茫然:拉面?是牛肉面吧!牛肉面8元,加肉8元,小菜2元/份,合计:22元。</p> <p>一碗面一条河一本书一座桥一个雕塑,兰州的五张名片。兰州这个城市,是两山夹一河,河就是黄河,黄河穿城而过,还有白塔山和兰山。中山桥又称“天下黄河第一桥”,德国人建造,1907始建,三年完工。</p> <p>抖音直播</p> <p>买个肉夹馍垫垫肚子,一个人就是简单。</p> <p>你以为摆摊是促进消费?促进就业?</p><p>其实真正的核心就是: 去库存!</p> <p>坐公交车找到黄河母亲的雕像</p> <p>古老的羊皮筏子。</p> <p>配置齐全干净的28自行车已经很罕见,老人的装扮很有个性。</p> <p>《西行漫记》 Day 4</p><p>在兰州2天3夜集结完成,今天将离开金城开启自驾之旅:兰州—临夏—八坊十三巷—夏河—拉卜楞寺—桑科湿地。</p><p><br></p><p>山高路远,探寻未知。</p> <p>6.21. 夏至,父亲节又想起老爸</p> <p>早晨,在兰州大学提车发现电瓶匮电,临时换了一个蓄电池耽误了半个小时,适应新的车一路,顺利到达第一站临夏。</p><p><br></p><p>临夏古称河州,河州尤以“八坊”最为著名,所以,“八坊”与“河州”同时成为临夏的别称。早在唐朝就有大食(今沙特阿拉伯)、波斯等国商人和宗教人士在八坊一带来往经商、传教和定居,逐步修建了伊斯兰教的八座清真寺及其教坊,形成了一个“围寺而居、围坊而商”穆斯林聚居区,因此得名“八坊”,含有“教坊”和“番坊”之意。</p> <p>八坊十三巷打个卡</p><p><br></p><p>八坊十三巷是典型的回族聚居区,由大寺坊、祁寺坊、西寺坊、北寺坊、铁家寺坊、前河沿寺坊、老王寺坊、新王寺坊等八坊,大旮巷、小南巷、坝口巷、北巷、沙尕楞巷、专员巷、大南巷、仁义巷、细巷、拥政路、铁家寺巷、王寺街等十三巷组成。街巷结构最早形成于清初,具有临夏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p> <p>漫步于八坊十三巷,风也轻轻,云也淡淡。曾经的寻常巷陌,变成了古朴典雅的古街巷,曾经杂乱拥挤的大杂院,变成了庭院深深、风姿绰绰山水画一般的四合院。</p> <p>我们寻了一处100多年的老宅河州食府吃饭,刚刚落座,主人便为我们泡上了地道的🍵。</p> <p>店家的小孙女不停的和我做着鬼脸,捉迷藏。😘</p> <p>午餐后去夏河,天空昏暗看着要下雨了,抓紧赶路。</p> <p>甘南,拉卜楞寺,世界上藏学体系最完整的藏传佛教寺院。</p> <p>拉卜楞寺的守护神。</p> <p>拉卜楞寺院,建于1709年,曾号称辖一百零八座寺院,是甘、青、川藏区的宗教信仰中心,与西藏拉萨、四川德格印经院并称为藏族三大文化中心。寺院内收藏经书典籍约六万余册,其中一些典籍在“文革”中散佚,但仍为全国珍藏经书最多的寺院之一。所藏经书典籍分为全集、哲学、密宗、医药、声明、缀韵、历史、宗教、传记、工巧、数学、诗词十二类。</p> <p>生活的苦难可以被疲劳麻痹,被娱乐转移,无论如何只要还生存着,行尸走肉也可以得过且过,最终习以为常,可以称之为钝化。学习的痛苦在于,你始终要保持敏锐的触感,保持清醒的认知的丰沛的感情,这不妨叫锐化。</p> <p>此时此刻此地的日食</p><p><br></p><p>生而为人,总要花些时间在无用的事情上,总要留点时间侧耳听风、抬头看云。</p> <p>藏传佛教就是沿这条道路,从唐代传入甘肃的。甘肃境内的藏传佛教主要分布在今天的甘南、临夏、武都一带,著名的寺院有夏河拉卜楞寺等等。</p> <p>我一路走一路拍,遇见了藏族小姑娘桑玛,像男孩一样调皮,抓着个气球。一开始还不好意思面对我的镜头。我买了一瓶康师傅红茶送给她,双方之间的关系就融洽了许多,拍摄也特别顺利😂。</p> <p>世界最长的转经长廊</p><p><br></p><p>拉卜楞寺共有一千七百多个转经桶,环绕寺院三面,绵延3.5公里长,很是壮观。要转完所有的转经筒,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p> <p>这张照片是我比较喜欢的,当时不分男女,不分老幼,不分宗教的人都挤在一个屋檐下避雨。</p><p><br></p><p>我也把这张照片投到《周记》公众号里了。</p> <p>佛教东渐的传播线路,除通过西域、河西走廊一线,还有一条重要的线,即今天的尼泊尔经西藏、青海进入甘肃东传入内地。</p> <p>酥油花,是用酥油作原料塑造的各种艺术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它与唐卡、壁画并称为藏传佛教艺术的“三绝”,而拉卜楞寺的酥油花艺术,更是远近闻名,最早始于1768年,已有250年的历史。</p><p><br></p><p>农历正月十五是拉卜楞一年一度的酥油花供灯法会,寺内法号长鸣、人山人海,数万信众和海内外游客齐聚拉卜楞寺共赏绚丽酥油花。</p> <p>续部下学院主要教授:密宗教义、广授法师之灌顶,教化善根弟子入密宗金刚乘门。续部下学院的佛殿是整个拉卜楞寺现存唯一一座第一世嘉木样活佛时所修建的佛殿,风格古典文物众多,近300年来没有经过任何维修。续部下学院游客较少,主要供信教徒烧香朝拜许愿祈祷。</p> <p>《西行漫记》之夏河 Day 5</p><p><br></p><p>上午从夏河拉卜楞寺出发,270公里5个半小时穿越桑科草原,沿途风景无话,非常漂亮!</p> <p>途中在一个不知名的村落休息,遇见一群收工的藏族妇女,居然主动问我们要食物,我看车上还有一部分蛋糕就随手递给她们,只见她们开心的在分享。</p> <p>请问:交警在哪里?😱</p> <p>草原上的小可爱:土拔鼠。</p> <p>觅食的土拔鼠</p> <p>老🐮也需要挠痒痒</p> <p>要描写扎尕那,大概应该像那些古老的传说一样:翻过九十九座山,跨过九十九条河,最后穿过一条长长的峡谷,远远望见两山之间的峡谷里山峰雄奇,再往里走,豁然开朗:青天白日,白云朵朵;奇峰伫立,宛若画屏;青稞碧绿,溪流缓缓;木屋层叠,经幡猎猎……宛如世外桃源!</p><p><br></p><p>扎尕那山海拔3970米,周围最高山峰海拔4500米, 扎尕那藏语意为“石匣子”,现实中看扎尕那就是一座浑然天成的石城,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百年前美籍奥地利裔约瑟夫·洛克就曾极力赞美过这里。2009年“扎尕那山”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p> <p>来过甘南的朋友也许对扎尕那都不陌生,云雾缭绕的山巅、朝霞明微的寺院、炊烟袅袅的藏寨……这些都成为大家对于扎尕那的最美印象,但至于去扎尕那该干些什么,很多人却知之甚少……</p><p><br></p><p>扎尕那地区拥有4个藏寨,达日、代巴、业日和东哇村都有提供客栈供徒步者休息。</p> <p>扎尕那地形整体是个环型,四面石山环抱,形似盆地,依山势住着3个村落。沿着村子盘旋而上便可到达达日观景台,在这里整个藏寨尽收眼底,白云、远山、麦浪、豆荚地和村庄相映相衬,构成了一幅极具视觉冲击力画面。</p> <p>客栈3岁不到的小姑娘会爬楼梯,手里还紧紧攥着我送的沙琪玛。</p> <p>扎尕那位于甘肃南部迭部县益哇乡,迭部古称“叠州”,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至西秦岭西延部岷迭山脉、白龙江大峡谷过渡带上,有着“两山夹一江”的地形特点。迭部藏语意为“大拇指”,可以理解为是山神“摁”开的地方,扎尕那四周被山峰包围,也侧面支撑了这个解释。</p> <p>直播2小时卖了1万多元羊肚菌,晚上请我喝酒去了🍺😂</p> <p>遇见客栈里2个兰州人在直播带货,我也被邀请加入,哈哈😄</p><p><br></p><p>很多朋友对于扎尕那的雨天有一种排斥心理,但当你在村子寻一家客栈,沏一壶清茶静下心来慢慢欣赏烟雨之中的扎尕那时你就会发现,烟雨扎尕那才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被云雾遮掩的山峰,将每一个来这里的人们对美的幻想都放大无数倍。在云山雾罩中,让人不由得有花非花,雾非雾,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感慨。</p> <p>《西行漫记》 第6天</p><p><br></p><p>今天的计划是从: 扎尕那—冻列乡—花湖—唐克—黄河九曲第一湾。</p><p><br></p><p>6-8月是甘南全年中最暖和的时候,此时的甘南平均气温为10-20℃,绿草如茵,野花遍布,草场茂盛,色彩斑斓,最能欣赏到高原美景</p> <p>位于若尔盖县北部,川、甘两省交界白龙江流域高山峡谷地带,距县城130公里,平均海拔2460米,年均气温10℃,无霜期120天,受季风影响形成独特、清晰分明的立体生态环境,拥有“高原小江南”的美称。昨天受兰州一位旅行设计师的建议,从这里去花湖可以看到野生的梅花鹿。可路实在是糟糕,几乎都是单行道很窄,还要翻山。途中还遇到几次塌方的地方,幸亏我们是四驱的车,能顺利的通过。不过景色是没话说:太美。</p> <p>终于冲上山顶,云开雾散。</p> <p>回首看看来路,原生态的山脊,层层翠翠,仿佛生活在远古社会。</p> <p>2005年热尔大草原(花湖)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 中国 最美的湿地”。它位于四川若尔盖和甘肃郎木寺之间的213国道旁,是热尔大草原上的一个天然海子。</p><p><br></p><p>这里也是出川北前往甘肃、青海、宁夏等西北省区游览游客的必经要道,是阿坝旅游西环线的北部支撑点,并成为西北旅游客源市场网络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它位于热尔大草原腹心,核心区辐员面积约6.7平方公里,是热尔大草原上的一个天然海子。</p> <p>一花一世界,一湖一天堂。天堂很远,但花湖很近。其实每一个去过若尔盖的人,都对花湖恋恋不忘。大抵,也许是因为这里有最纯净的水光和最浪漫的景象吧,所以人们不自觉地驻足、不自觉的怀念。</p> <p>花湖也是“高原湿地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成群结队的斑尾榛鸡在水面上扑腾飞跑,一群灰雁栖于湖畔或游于湖中,把倒映在湖中的蓝天或白云捣碎。突然间,一只赤麻鸭张开了翅膀,以惊人的速度向前飞游,好像在炫耀什么……</p> <p>这只不知名的小鸟在我转身要离开的时候,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我举着相机,疯狂的拍了几十张。😂</p> <p>热尔大草原的腹心地带镶嵌着三个高原湖泊,花湖是居中的一个。花湖境内数百亩水草地让这里形成了“高原湿地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每到夏天,这里仿佛就是被上帝用画笔调了颜色,绿得碧翠、蓝得深邃,湖光倒影、游鸟飞云,这令人窒息的美丽景象,如人间的瑶池一般,无所遁形。</p> <p>从拉尕那翻山越岭300公里到达唐克,天终于晴朗,20:00去看黄河九曲第一湾的夕阳。</p> <p>当黄河流经位于四川、青海、甘肃三省交界处的若尔盖县唐克镇时,与其支流白河交汇,天地造化,生成这样一幅奇景:黄河自甘肃一侧来,白河从这里汇入,黄河水量大增之后,又掉头向甘肃青海而去,形成一个巨大的回湾,如同天地写就的优美一笔“ S ”,故此地称为黄河九曲第一湾。</p> <p>要想一览黄河九曲第一湾的全貌,必须得上到河畔的小山之巅。上山的路有两条,可以慢慢从木质步行栈道爬上去,沿途欣赏草原上的美景,约需一到两小时;也可以乘坐电梯直接上到山顶,这样节省体力,对于害怕高原反应的游客而言,也是不错的选择。</p><p><br></p><p>我选择了从步道上山。</p> <p>在去观景台的路上,遇见这两只麻雀居然叠在一起。这难道就是传说的如胶似漆吗?😂😂😂</p> <p>登上山顶观景台,俯瞰脚下河山,顿觉眼界为之一宽,胸怀为之一畅。只见一条雄浑静美的长河从天边而来,纤长的身体划出曲线优美的“ S ”形。连绵起伏的雪山是她的背景,辽阔无边的草原是她的前路,她轻轻挽起白河的手,一起奔向远方。</p> <p>登上唐克乡索克藏寺后面的山丘远眺,只见草原铺陈开来,蛇形水域自天际蜿蜒远去。九曲第一湾无疑是秀美祥和的序曲,在辽阔原野间,在佛塔的注视下,带上高原的纯净,蓄起史诗的力量,回首向北,悄然远去。</p> <p>当太阳缓缓西沉,第一湾最美丽的时刻来到了。游客们纷纷举起长枪短炮,占据最有利的地势,对着眼前的美景一通狂拍。</p> <p>此时的黄河充分展现出自己柔情似水的一面,夕阳将河水染成了淡金色,粼粼波光,九曲柔肠,恰如彩带飘飘,又似哈达飞舞。一轮红日在黄河之上发出万道金光,将周围的云彩映照得姹紫嫣红,与下方蜿蜒曲折的河流相映成趣。不时还有归巢的水鸟在落日余晖下划出优雅的舞姿,让人想起著名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p> <p>此时此刻真的很冷很冷🤧</p> <p>黑夜里是寂静的</p><p>也许是寂寞的,关上灯一个人抽烟</p><p>摆不出一副安详的姿势</p><p>一些光去了哪里,像一些人</p><p>走失了就永远地走失了</p> <p>《西行漫记》 Day 7</p><p><br></p><p>8:30从黄河九曲第一湾出发去莲宝叶则,前方的车陷入水中,……瓦切塔林。</p> <p>从唐克小镇出发,大约半个小时就到了瓦切塔林,它位于红原县瓦切乡。</p><p><br></p><p>1000多平方米的经幡围绕着数百转经筒,成就了现在占地30多亩的藏传佛教圣地——瓦切塔林。塔林周围是一片连绵的经幡,甚为壮观。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成排的白塔、连片的经幡是非常好的题材,是不可错过的景点之一。</p> <p>翻过查理乡3920米的阿依拉山在麦玛尔镇吃了一顿川菜,下午在阿坝县城由于修路而使导航迷失方向,耽误了40分钟才绕出城。</p> <p>唐克到莲宝叶则268公里需要5个小时,途径诺尔盖红原大草原,翻过海拔3940米的阿拉依神山,还有80公里1小时50分钟路程。</p> <p>远处的君君,是我们这次旅行的管家,吃住行都安排的妥妥的。</p> <p>山花烂漫</p><p><br></p><p>莲宝叶则的入口处,寂静而安详。“莲宝叶则”的汉语意思为尊严的玉石之峰,民间通常称为石头城堡或石头山。</p> <p>莲宝叶则风景区是巴颜额拉山南段支脉,位于四川省阿坝县和青海省的久治县、班玛县之间,总面积约800余平方公里,而我们阿坝县的景区面积大约500余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5154米,山峰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藏区著名的神山,位居藏区十大神山的第八位,安多地区众神山之首。</p> <p>莲宝叶则即是一个充滿幻想、变幻莫测的奇峰异石世界,更是让人充滿无限遐想的大自然杰作。是格萨尔王征战的古战场,至今还传扬着许多格萨尔王的故亊。这里水奇湖秀,瀑布飞扬,温泉蒸腾的奇峰异石的艺术殿堂,是一座雄伟的石头城堡。</p> <p>扎尕尔措湖海拔4600,面积约0.6平方公里,是阿坝县境内四个著名湖泊中海拔最高的湖泊;湖水清幽宁静,游鱼穿梭,湖中有一种小巧奇特的"大肚"胖鱼。扎尕尔措湖口东侧是雄浑的石峰,西侧有一座一大二小的尖利石峰直刺天空,象是扎尕尔措的门将和锐利的宝剑。</p> <p>湖后是如刀劈斧削的锋利刀刃般长长的绝壁“城墙”,真有"孤城万刃山"的雄伟悲壮气息。</p> <p>行到水穷处,遇山</p><p>走近才知</p><p>惊人的事物几乎绝迹</p><p>只有我和鸟鸣是起伏的部分</p><p>而那鸟鸣的合唱,是一种训示</p><p>野蘑菇沉默不语,和我有着相同的病菌</p><p>偶尔有野果子跌落</p><p>也是静静地,将今生和来世签订</p><p>想把满山的良木栽移,连同那静</p><p>我不禁回头眺望</p><p>自己喧嚣的源头</p> <p>20:30抵达青海久治县,天还没有完全黑,除了瓦切塔林的短暂停留和莲宝叶则的90分钟徒步基本上都在翻山越岭的赶路,国道G628和G347基本上限速在70和部分村落的40,离开莲宝叶则已近黄昏,夕阳下的山川草原美景只有亲历者才可以感受到。</p><p><br></p><p>21:30晚餐在久治县找了个老字号品尝羊肉砂锅和牛肉火锅,料足味好价格便宜。</p> <p>《西行漫记》之端午节 Day 8</p><p><br></p><p>首先㊗ 家人和朋友一切安康!</p><p><br></p><p>今天的旅行地是: </p><p><br></p><p>久治—阿万仓湿地—郎木寺。</p><p><br></p><p>全程大约217公里4小时,郎木寺藏语代表仙女的意思。</p> <p>在2008年《中国国家地理》举办的“选美中国”活动中,阿万仓湿地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草原湿地”的第一名。如今的阿万仓湿地已成为甘南自驾的必去之地。</p> <p>藏语称“河”为“曲”。藏语玛曲,即“黄河”之意。黄河源头卡日曲汇口以下干流称玛曲,黄河首曲由北入扎陵湖,从南部流出东行流入鄂陵湖,出湖盆后,转东向南流约65公里为黄河沿,于此以下干流始称黄河。首曲玛曲县位于青藏高原东端,甘、青、川三省交界处,黄河第一弯曲部。</p> <p>站在湿地边缘,或远离草原的高处,眼前的风景呈现出的安详和静谧,具有抚平一切焦虑和不安的力量。草原带来的感动,瞬间就让纷乱的心绪归于平静。</p> <p>今天正好赶上端午节,当地正在举行一些祈福仪式,画面中间的大师和我简单的交流和合影,虽然言语不通,但是彼此的真诚问候和祝福是能够相互感受到的。</p> <p>阿万仓湿地景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在3400~3700米之间,由于河岸极低,河水宣泄不畅,牧草种类丰富,覆盖地带受黄河和贡曲、赛尔曲长期宣泄影响,形成水潭和多沼泽地,成为中国最美的湿地——若尔盖、尕海、曼扎塘湿地的核心景区。</p> <p>沿着阿万仓湿地观景步道拾阶而上,山风呼啸,视野渐开。俯瞰阿万仓镇,如一块红宝石镶嵌于碧绿的草原上;远望阿万仓湿地,蜿蜒流水泛着银色光芒。</p> <p>一位藏族青年骑马经过,一家当地村民在草地上席地而坐,眺望风景,美好而惬意。</p> <p>草原上的摩托也是一个主要的代步工具,不过需要高超的驾驶技术吧?</p><p><br></p><p>历史上,贡赛尔喀木道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的生态意义,还在于它险要的地势。拉日玛峰和沃特峰隔河对峙,像贡赛尔喀木道的南北门户,谷深狭长,是通往陇南、川西和青海的咽喉要道,也成了自古兵家必争之地。也因此,这里很久之前就有“欲得河曲,先占贡赛”的说法。</p> <p>为大师拍几张纪念,大师加了我的微信。👍</p> <p>撒龙达</p><p><br></p><p>在一座小山上,一个男子在撒龙达。撒龙达的场面在这里很常见。龙达是藏传佛教祭祀各种神灵的主要内容之一,通常是为了祈求神灵保佑吉祥如意,或是祭祀亲人。和汉族人沿途撒纸钱类似,他们一般会在垭口等地方撒龙达。还有一种说法是,龙达必须由男人来撒,他们要趁清晨登上高山,边抛边高呼:“龙达、龙达、龙达……”,场面真是壮观,使人不由地心生敬意,肃穆观看。抛撒龙达时各色方纸在空中翻腾,被晨风带着飞向远方,仿佛真能带去一些东西。</p> <p>龙达有纸制和布做的两种,纸薄薄的,两寸见方,颜色为白色或较暗的红、黄、绿色。上面印有图案和经文,呈正方形或长方形,中间印有一匹驮着摩尼宝珠的骏马,上有日月,四角印有龙、鹰、虎、狮四种动物。</p><p><br></p><p>在藏族文化中,图案上的动物都有各自的象征意义:龙象征繁荣,鹰象征蓬勃向上的生命力,虎象征身体,狮象征彪悍英武的精神,马象征灵魂。</p> <p>新奇震撼的仪式</p> <p>早晨从青海久治出发,经过尕海草原的时候,路途颠簸,发现汽车轮胎胎压不足。结束了阿万仓湿地的行程去玛曲县城,赶紧找汽车修理厂检查。在玛曲加油站加油的时候,我偶然发现,右后轮有一个大大的钉子。因为今天是端午节,许多商店和汽车维修点都休息关门了。我们在县城转了一圈,正要绝望的时候。遇到一个即将关门的修理厂。补最好的材料,80块钱。好在我们租车的时候买了保险。平生从没有见过这么长这么粗壮的钉子。也许是在阿万仓遇见的大师在保佑我们吧。🙏🙏🙏</p> <p>去朗木寺镇的路上又发现一个郭莽湿地,暴雨即将来临……</p> <p>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p><p><br></p><p>傍晚时分赶到朗木寺镇,刚刚入住酒店一场大雨不期而至,人品爆发✌️</p> <p>《西行漫记》Day 9 天</p><p><br></p><p>今天的行程:朗木寺—合作—米拉日巴佛阁—兰州。</p><p><br></p><p>郎木寺,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下辖的一个小镇。一条小溪从镇中流过,小溪虽然宽不足2米,却有一个很气派的名字“白龙江”,如按藏文意译作“白水河”。小溪的北岸是郎木寺,南岸属于四川若尔盖县,属于甘肃的“安多达仓郎木寺”和属于四川的“格尔底寺”就在这里隔“江”相望。一条小溪分界又联结了两个省份,融合了藏、回两个和平共处的民族;喇嘛寺院、清真寺各据一方地存在着;晒大佛,做礼拜,小溪两边的人们各自用不同的方式传达着对信仰的执著。</p> <p>我们去的是四川的朗木寺,进入大门遇见两只梅花鹿。鹿很乖,完全可以亲密互动。</p> <p>“若不能常常想到无常,想到死亡,虽有绝顶的聪明,照理说也和呆子一样。”——仓央嘉措。</p> <p>和谐共处</p> <p>活在这珍贵的世间</p><p>太阳强烈</p><p>云朵温柔</p><p>人间值得</p><p>未来可期</p><p><br></p><p>米拉日巴佛阁闻名遐迩,是由合作寺的大瑜伽自在洛桑达吉上师依照藏传佛教噶举派祖师玛尔巴大师的四柱弟子之一——米拉日巴(1040-1123)遵师命建造的九层碉房的造型修建,故名。始建于藏历十三胜生火鸡年(公元1777年,清乾隆四十二年)原建的佛阁全毁于“文革”期间。</p> <p>中午抵达合作市的米拉日巴佛阁天空放晴,此地非常适合摄影爱好者打卡,17:30顺利在兰州大学北门的神州租车还车,全部的压力终于释放出来,有惊有险。6天自驾在青海、四川、甘肃三省交界流窜,跑了1760公里,多为山路和草原,限速和耗时是常态,九色甘南值得每个中国人来看看,大美河山!</p><p><br></p><p>由于疫情,甘南景点目前都是免费的。</p> <p>《西行漫记》 Day 10天</p><p><br></p><p>今天的行程:兰州—天水 麦积山</p><p><br></p><p>T269 7:16 兰州站—兰州西站D2692 7:49 换乘🚄 去天水南站,中国四大名窟:麦积山在召唤……</p><p><br></p><p><br></p><p>兰州西站到天水南站高铁🚄 1小时15分钟,出站滴滴快车52元,35公里到麦积山石窟,车站内的出租车贵。</p> <p>偶遇快手老张和我一路坐公交上山</p> <p>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陇上林泉之冠”。因山形似麦垛而得名。 麦积山是小陇山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其石窟始建于384-417年,现存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余平方米壁画。景区由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街亭温泉五个子景区180多个景点组成。</p> <p>在漫长岁月中,人们在狭长的千里甘肃大地上,修建了众多的石窟寺院。从敦煌到、武威(古凉州)、天水,千余里的丝绸之上佛教洞窟连绵不断,壁画塑像难以数计,如敦煌石窟、天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等在佛教石窟文化艺术发展史上更是留下了浓重的笔墨。</p><p><br></p><p>麦积山石窟,原是一个完整的山体,唐开元二十二年,天水一带发生强烈地震,使崖面中间部分塌毁,整个窟群便分为东崖和西崖两部分。东崖现存洞窟54个,西崖140个。由于麦积山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子母岩,不宜精雕细镂,所以大多采用泥塑和绘画。麦积山塑像,主要题材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尽管各代塑像同处一堂,但并不因袭模仿,而是保持着各自的时代特色,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泥塑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无论是高达15米的巨像,还是只有0.3米的小像,都给人以美感。</p> <p>麦积山高达142米,石窟多凌空凿于20至70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有崖阁、摩窟、摩崖龛、山楼、走廊。窟形有人字坡顶、方塌四面坡顶、拱楣、穹顶、方楣平顶、方楣覆斗藻井、方形平顶、圆形小浅龛、盂顶。这些不同类型的窟龛、崖阁,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和建筑结构演变、发展的实物资料。据记载,当年开凿石窟时,从下堆积木材,达到高处,然后施工,营造一层,木材拆除一层,直到山脚。相传,李允信为其亡父造七佛阁时,就动用人工40万个。直到现在,当地还流传有:“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民谣。</p> <p>《约翰·福音》里有句话:</p><p><br></p><p>从前我是瞎的,如今我看得见。</p><p><br></p><p>我想:人只有真正见过这个世界是如何运转,才能形成成熟的“世界观”。</p> <p>《西行漫记》 Day 11天</p><p><br></p><p>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p><p><br></p><p>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看云时很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