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成游记】神奇而不朽的印加文化(探访拉美三大文化之三)

黄志成

<p>拉美三大文化中的两个都处于墨西哥,而另一个——印加文化,起源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几个国家。据考证,作为印加帝国,发端于秘鲁的库斯科。虽然印加帝国的历史并不长,从公元1200年帝国崛起,到1532年被西班牙殖民者摧毁,仅300多年,但印加文化却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并且印加文化至今仍深深扎根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国家中,成为拉美三大文化之一,也成为世界有影响的文化之一。</p> <p>印加文化区域主要是指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中部的广大地区,包括的国家有: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智利、哥伦比亚、阿根廷、巴拉圭等。其中在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印加文化的印记更深一些。</p><p><br></p><p>16世纪初,印加帝国达到鼎盛时期。印加帝国统治下的民族多达1百多个,人口达8百多万,领土面积达2百多万平方公里,南北长达4千多公里。</p><p><br></p><p>在整个拉丁美洲地域中,印加帝国成为一个统治地域最广、统治人口最多的强大帝国。</p> <p>印加文化是神奇而不朽的:</p><p><br></p><p>虽然没有文字,没有数制,不会使用轮子,不会使用金属工具,但印加人建立了强大的帝国,印加文化兴旺发达。</p><p><br></p><p>虽然使用结绳记事,但其统计一点也不比现代计算机逊色,印加人纳税记录准确无误。</p><p><br></p><p>印加人建造的石墙,不用任何黏合剂,却将块块巨石镶并得严丝合缝,连刀片也插不进。</p><p><br></p><p>印加人逢山开路,逢河架桥,在整个帝国疆界里修建了四通八达的庞大公路网,而且建筑技艺高超,在山间、崖边、沙漠、丛林中留下了众多伟大工程。</p><p><br></p><p>印加帝国具有强大的国家行政体系,治理有方,臣民同法,很少腐败,民众有吃穿,有房住,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印加人遵循了朴素之理念——勤劳、交税、不行窃、不说谎、不欺骗、不谋杀。虽然印加王过着奢侈的生活,但他是太阳之子,享有其特权。</p> <p>去秘鲁看看印加文化的神奇,一直是学西班牙语的我的一个愿望。80年代在智利留学时,趁暑假相约巴拿马同学一起去秘鲁旅游,但在申请签证时,巴拿马同学当场给签,而让我等秘鲁外交部的批准,但暑假结束了,也没等到签证。厥倒!</p><p><br></p><p>学习之余,我在智利乒乓球俱乐部兼职,为中国国家队教练担任翻译。有一次,智利乒乓球队去秘鲁比赛,作为随队翻译,球队也为我一起办理了秘鲁签证,有15天的期限。在结束了三天比赛后,乒乓球队回智利,而我一人直奔印加文化的大本营——库斯科-马丘比丘,第一次满足了我实地探访拉美三大文化之一的印加文化遗址的愿望。</p> <p>比赛是在秘鲁第二大城市阿雷基帕,我们是从秘鲁最南部的边境小城塔克纳(Tacna)入境的。当时智利在军人皮诺切特总统执政下,经济发展飞速,而秘鲁却比智利落后一个档次!但智利人更崇尚民主,反对皮诺切特很厉害,而秘鲁人却开玩笑地说他们很欢迎皮诺切特到秘鲁去当总统!可见,人民还是首先迫切需要过上好日子,然后再进一步追求民主!</p> <p>阿雷基帕(Arequipa)是秘鲁南部最大的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印加时期的一座古城,但后来遭到西班牙殖民者洗劫,又屡遭地震损毁。在西班牙殖民时期,该城被改建成了一座具有西班牙风格的城市。远远看去,阿雷基帕一片白色,因其大部分建筑都由白色的火山岩建成,故又“白色城市”。2000年阿雷基帕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p><p><br></p><p>在阿雷基帕时,正好遇到游行队伍,全副武装的军警,维护着社会秩序。60-70年代的拉美,大多数国家都经历了军人执政的时期,而到了80年代,拉美国家兴起了民主运动,所以街上游行也已司空见惯了。</p> <p>从阿雷基帕坐火车可以直达印加帝国的都城——库斯科(Cuzco)。</p><p><br></p><p>在火车上,坐在我对面的是家住库斯科的一家三代人,我们一路聊天,很快就熟悉了。在快到库斯科时,有人在车厢中推销库斯科旅馆住宿,我也拿了一份介绍在看。这家人悄悄地告诉我,推销的旅馆很贵,如果我愿意,可以住到他们家里。我看这家人很热情,也是很本分的人家,于是就欣然答应。</p><p><br></p> <p>库斯科是一座山城,平均海拔3千多米,最高山峰达6千多米。</p><p><br></p><p>库斯科市中心以西班牙风格的古建筑为主,天主教堂占据城市的中心位置,高高地傲视全城。也能看到一些印加人留下的遗迹:许多街道的地面多为小石块铺的路,古色古香;有些建筑的墙基是印加帝国时期的遗产;虽然库斯科人都讲西班牙语,但同时也会讲印加人的语言——克丘亚语;大多数库斯科人还穿戴着传统的印加人的衣帽。</p> <p>整座库斯科古城依旧保留着印加风格的小街古道和坚固结实的巨石基墙,同时也嵌入了西班牙风情的街边建筑,使库斯科古城糅合了欧美两种不同文化,从而又产生出了一种新的文化:以印加文化为基调的、以西班牙文化为色彩的秘鲁文化。</p> <p>有几条小街道,保留着古老的印加遗风。高高的巨石铺就的山墙,坚实牢固,显示着印加人打造巨石建筑的高超技艺。街道尽头是西班牙高大的天主教教堂。</p><p><br></p><p>一座城市,两种文化,但也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新的文化!</p><p><br></p><p>这就是拉丁美洲文化的最大特色!</p> <p>作为一个帝国的中心,库斯科古城曾建有多座雄伟壮观的建筑,尤其是印加人的宗教建筑,如太阳神庙、月亮神庙、星座神庙等。遗憾的是印加人的这些建筑大多被西班牙殖民者摧毁,也有被地震毁坏。</p> <p>西班牙殖民者将印加人的神庙摧毁后,在原来坚固的巨石地基上,兴建起西班牙天主教的教堂。</p><p><br></p><p>于是,这座历史悠久的印加古城,现在显现出更多的是西班牙式的建筑。然而,更精确地说,在西班牙风格的建筑中,依然流露出印加文化的古遗风!</p> <p>库斯科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石头城。勤劳智慧的印加人,仅凭一双勤劳的手和智慧的脑,将众多的石块垒砌成一座神奇而不朽的石头城。</p> <p>库斯科最著名的是一块四边共有12只边角的巨石,这块巨石镶嵌在宫殿的一长条巨石基墙的中央,它的12只边角,与周边的巨石镶嵌得严丝合缝,连一片刀片也插不进,这在没有金属工具、不用任何黏合剂的情况下,这种镶嵌技术,真令人叫绝!</p> <p>印加(Inca),在当地的克丘亚语中的词义为“首领”或“君主”。据现有资料,印加帝国共有13位君主,统治了帝国3百多年。</p><p><br></p><p>印加帝国大约于1200年兴起于秘鲁南部的库斯科,是首位君主曼科.卡帕克创建的。</p> <p>据传说,在秘鲁中部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家四兄弟和四姐妹,一天,他们相约一起外出寻求更好的生活。途中,三兄弟变成三座神殿,供人们敬拜。最小的弟弟曼科(后成为印加第一位君主)跟着姐妹们继续前行。后来太阳神授予曼科一根金棒,让他在到达适合定居的地方将金棒插入地下。当曼科有一天来到安第斯山脉一处平地时,他认为这儿适合居住,就把金棒插入地下,金棒刹那间就消失了。于是曼科就在此地兴建起了库斯科城,并在插入金棒之地,建造了一座辉煌的太阳神庙。经过多年的发展,曼科终于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帝国,自己成为帝国的第一任君主,并被奉为“太阳之子”。第一任印加王统治了最初的帝国约30年。</p> <p>曼科成为印加君主后,按惯例娶其姐姐奥克略为妻,王后和蔼可亲、乐于助人。</p><p><br></p><p>印加人信奉太阳,自认为是太阳的后裔,将太阳看作是至高无上的神,建有太阳神庙供奉。印加君主被奉为“太阳之子”。</p><p><br></p><p>印加人也将月亮看作是月亮神,是太阳的姐姐,是永远伴随着太阳的夫人,是月亮的化身。根据印加人的信念,印加王就要娶自己的姐姐为夫人。因此,印加人也建有月亮神庙。</p><p><br></p><p>这一婚姻习俗表明,印加王通常都是娶其姐或妹为妻的历史缘由。</p> <p>印加文化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建立在该地区众多早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中,主要的文化有:</p><p>1、查文文化</p><p>2、莫切文化</p><p>3、帕拉卡斯文化</p><p>4、纳斯卡文化</p><p>5、蒂亚瓦纳科文化</p> <p>1、查文文化(Chavin)</p><p>公元前1400年至公元前400年,查文文化兴盛于印第安山脉的秘鲁东部,最早开辟了太平洋与亚马孙地区之间的贸易。查文人制作的陶器、布匹、金属制品等很早就在安第斯山脉流通。尤其是他们最早使用羊驼的毛,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他们还使用天然染料,织出花布。查文人的纺织技术为印加帝国时期织出精细布匹打下了基础。</p> <p>2、帕拉卡斯文化(Paracas)</p><p>公元前600年,帕拉卡斯文化兴起于秘鲁南部。帕拉卡斯人已掌握了织布、制陶、金属加工等技术。特别是在该地区发现的木乃伊,为人们研究印加人丧葬习俗和生死观念等揭示了很多未知的奥秘。</p> <p>3、纳斯卡文化(Nazca)</p><p>公元200左右,纳斯卡文化兴起于秘鲁南部。纳斯卡人擅长纺织,但最令世界惊奇的是:他们怎么会在荒漠的大地上创造出巨大的地画!人在地面上是一点也看不出来这些地画的,只有在空中才能观其全貌。地画绘制的有蜂鸟、猴子、蜘蛛等动物。至今还没有人能知道谁画的这些巨幅地画?为什么要画这些画?怎么画出来的?</p><p><br></p> <p>4、莫切文化(Moche)</p><p>公元100年至700年,莫切文化兴盛于秘鲁北部的谷地。莫切人创建了安第斯山脉地区的第一个王国。在建筑上,莫切人建造了许多大型建筑,如金字塔、神殿、神庙等。他们也会使用粪肥和兴修水渠,为印加帝国时期的农业发展打下了基础。</p><p><br></p> <p>5、蒂亚瓦纳科文化(Tiahuanaco)</p><p>公元200年至1150年,蒂亚瓦纳科文化兴盛于玻利维亚的的喀喀湖的南部。蒂亚瓦纳科人是建筑高手,在巨石切割、巨石建筑方面技艺高超。印加人吸收了他们的技艺,提高了砌石工艺的质量。</p> <p>在吸收了早期的其他部落文化的基础上,从1200年起,印加人在第一代首领曼科.卡帕克的带领下,在库斯科地区建造印加人自己的家园,除了建造自己的住房外,印加人更注重建造太阳神庙,让人们来祭拜太阳神。</p><p><br></p><p>第一代印加君主去世后,他的木乃伊要安置在原来的王宫里。因此,每一位新印加王都要重新建造自己的新王宫,此外,还要扩建原来的神庙。</p><p><br></p><p>从1200年起,印加帝国共有13位君主,统治了帝国300多年,至1532年被西班牙殖民者摧毁,印加帝国彻底瓦解。</p> <p>16世纪早期,在西班牙流传着新发现的美洲大陆上有一个黄金国。西班牙退伍军人弗朗西斯科.皮萨罗(Francisco Pizarro)被传言吸引,于1502年去新大陆寻找黄金之国。后定居巴拿马,虽成为富人,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于是与另一探险家迪亚戈.阿尔马哥罗(Diego de Almagro)于1524年一起向南美洲大陆进发。</p><p><br></p><p>仅仅带领200人的皮萨罗,于1532年终于征服了具有8万士兵的印加帝国,统治了原印加帝国的领地,同时也获取了大量的金银财宝。</p> <p>尽管西班牙殖民者于1532年就占领并统治了印加帝国的首都,但是印加人的反抗一直没有停止过。</p><p><br></p><p>1570年,最后一任印加君主图帕克.阿马鲁登上王位,再次带领印加人反抗西班牙的统治。但是反抗没有成功。1572年西班牙人攻破了印加人的最后据点——比尔卡班巴,并将整座城市焚毁,还将印加君主押解到库斯科,最终将其杀害。</p><p><br></p><p>为纪念这位反抗西班牙统治的最后一任印加君主,现在在库斯科中央广场上矗立着他的全身雕像。</p><p><br></p><p><br></p> <p>在库斯科市中心的武器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雕像,就是为了纪念秘鲁的民族英雄、印加帝国的最后一位君主图帕克.阿马鲁。</p> <p>虽然印加帝国已被西班牙殖民者摧毁,整个帝国的版图都被西班牙殖民者统治300多年,但十分离奇的是,离印加帝国都城库斯科不远处,却还保留着西班牙殖民者一直不知道其存在的另一座后来闻名天下的印加古城——马丘比丘。</p> <p>马丘比丘(Machubichu)位于库斯科西北130公里的高原山地,平均海拔3千米左右,最高峰达6千多米。在西班牙殖民者占领库斯科后,并不知道还存在有马丘比丘的印加古城,即使西班牙统治秘鲁300年,也对马丘比丘一无所知。直至1911年,马丘比丘被美国耶鲁大学考古学家宾汉(Hiram Bingham)发现,震惊了世界!这座印加古城终于在失落400年后,重新回到世人的眼前,成为最受欢迎的文化旅游胜地之一。</p> <p>1983年马丘比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去参观马丘比丘的人日益增多。从库斯科到马丘比丘要坐一种只有一节车厢的窄轨的小火车。车厢倒是蛮现代的,宽敞明亮,座位舒适,视线很好,一路上可以欣赏到沿途美丽的风光。由于山路崎岖,有的地方很陡峭,火车是用前面一个火车头拉,中间是车厢,后面还有一个火车头推。最有趣的是,有时还会倒着开,后面的火车头变成前面的车头,走成“Z”字型,向山上爬行。</p> <p>马丘比丘建于公元1440年左右,直到1532年西班牙殖民者来到秘鲁时,都一直有人居住,后不知何因,马丘比丘人弃城而去,留下一座空城。马丘比丘没有受到过人为的破坏,是保存完好的印加文化遗址。</p><p><br></p><p>封闭而独特的地理位置、无人知晓的印加历史,使马丘比丘充满着一种神秘的色彩,也吸引了世界考古学者的眼光。</p> <p>据说,印加人都知道马丘比丘的存在,但是他们就是不告诉西班牙殖民者,以致西班牙殖民者统治秘鲁300多年都不知晓马丘比丘的存在,因而马丘比丘得以较完整地保存下来。其实,类似于马丘比丘的印加古城还有好几座,目前也正在进行考古发掘。</p> <p>马丘比丘并非是一座普通的城市,它离印加都城库斯科并不远,很有可能是一座印加皇室的离宫,休闲时可以来此度假。</p><p><br></p><p>也有人认为马丘比丘是印加人祭拜太阳神的宗教圣地,因为这儿建有雄伟的神庙,祭拜太阳神;还有多处建有观测太阳的观测台。</p> <p>马丘比丘共有200多处建筑,包括神庙、宫殿、住房、浴室、储藏室、各种住房等,还有几处是广场。建筑都是由切割整齐的石头紧密地垒砌起来的,其建筑技术和质量之高,令现代建筑师也大为震惊!</p> <p>马丘比丘大约有1000多人居住,他们主要在此祭拜太阳神和耕种梯田。</p> <p>马丘比丘坐落在高山峻岭之中,常年云雾缭绕,雨水充足。聪颖的印加人充分利用山间的泉水灌溉田地。</p> <p>印加人生活在高原地区,冬季很长,种庄稼的季节很短,而且农田稀缺,从而开发出层层的梯田。</p><p><br></p><p>印加人用两种方法来扩大农田:一是沿山坡修筑梯田,开辟了广阔的梯田;二是将沼泽地的水排干,修建了大量的水渠。</p> <p>马丘比丘更主要的功能是宗教中心,建有一座神圣广场。在广场的左边,是用白花岗岩垒砌的建筑,所用的石块比人还高。最令人不解的是中间部分:一排用巨石垒起的山墙,有一人多高,中间开着三扇窗,面向初升的太阳。三扇窗的两边是大小相同的暗窗,估计是神龛。据说这个广场上原来建有神庙和观测天象的观测场所。</p> <p>也有人说这是一座三窗神庙,神庙的顶盖已不见踪影,仅留下了用石块垒砌成三个窗户。通过这三扇石窗,可以观察到东边的日出。</p><p><br></p><p>三窗神庙的里面,还留有一块花岗岩石板,也不知其真实的用途,或许是安置贡品吧。</p> <p>神奇的天窗,是印加人观察天象的绝佳之处。印加人很早就使用了太阳历法,也使用月亮历法。</p> <p>神圣广场边上有一段长长的花岗岩铺就的阶梯,走到尽头,可见一块高高的石块,孤伶伶地矗立在巨石平台上的,印加人将这一石块叫“印第瓦那”,意思为“拴太阳的石头”。太阳是拴不住的,估计印第安人是用这块石头来测量春分和秋分之节气。</p> <p>拴日柱——拴住太阳的石柱,打磨得很平整光滑。这么高的山上,这么大的石块,是如何搬来的?当时没有金属工具,那么又是使用什么工具将巨石切割打磨得如此平整?</p> <p>山顶上的太阳神庙,虽然庙顶已不存在,但可以看到神庙的建造十分精致:</p><p><br></p><p>神庙两边山墙互为对称,墙基均由巨石打造,中间一排是一只只等距的神龛,最上面铺着四层平整的石块板,看上去十分坚固整齐而不失雅致。</p><p><br></p><p>神庙中间的主墙,墙基中部为一块横置的长方形巨石,具有两种功能:作为墙基的一部分,又作为安放贡品的祭坛,构思巧妙,建造新颖!</p><p><br></p><p>在经历多次强烈地震后,虽然主墙右边有些开裂和倾斜,但依然挺立不倒!</p> <p>在马丘比丘的太阳神庙的底部,印加人利用自然山洞,雕凿出精致的台阶、祭坛和神龛,并在山洞边上砌起了一堵墙,与上面的神庙连成一体,精妙至极!</p> <p>印加人逢山凿路,遇河造桥,打通了帝国统治的领地。最早印加人造的桥是藤条索桥,是用藤条绳编织起来的,底部粗绳可供步行,两边的粗绳供行人手扶。</p> <p>印加人的金属加工技术非常先进,尽管他们的工具比较简单和原始。</p><p><br></p><p>又有谁会相信,印加人就是用坚硬的石头作为锤子,来敲凿经过热处理的原材料,制作出如此精致的真金面具。</p> <p>这是戴在印加贵族木乃伊手上的用黄金打造的一副长手套。手套的手背上的图案是身着戎装的战士,手臂上是不同的花纹。可见当时印加人的金属制作工艺已达到十分精湛的水平。</p> <p>印加人将黄金看作是太阳的象征,印加君主就是太阳的儿子,所以,所有的黄金都属于印加君主。</p><p><br></p><p>印加君主生前使用黄金打造的器具,死后黄金饰品也作为陪葬用品下葬。正是这些黄金饰品被陪葬,才有幸逃过了贪婪的西班牙殖民者的大肆掠夺,让我们现代人能欣赏到印加人精湛的工艺,不然的话,这些黄金饰品很可能都成为一枚枚金锭,运送到西班牙的皇宫。</p> <p>印加人制作的精美木刻酒杯。酒杯外部的木刻图像,表现了印加人贵族和平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p> <p>印加人没有货币,货物买卖都是以货换货,交易都是双方自己协商。货物交易都是在一个很大的露天市场进行。</p> <p>印加女子将编织制品看着比金子更珍贵,因为她们花费了大量的功夫来纺织。印加人织衣大多是用当地的特产——羊驼的毛来织衣的。羊驼毛细腻而保暖,经染色后,色彩鲜艳。</p> <p>几乎所有的印加女人从小就从事纺纱织布。</p> <p>印加君主戴的项圈,外围一圈是用珍珠贝壳镶串;内圈是用不同色彩的规则花纹织成的精细布环。</p> <p>排箫是印加人主要的乐器之一。排箫用芦苇或竹子制作,粗细不同的管子,发出不同声音,细管发高音,粗管发中低音。排箫吹出的声音非常独特,时而低沉,时而悲伤,会长时间回荡在安第斯山间和谷地,令人回味无穷!</p> <p>印加人还有一种乐器叫“雨棒”,即用一根长1—2米的竹筒,装进少许豆粒儿或小石子,再封死两头。音乐人将竹筒上下慢慢倒翻,里面的豆粒儿或小石子也随着竹筒上下而发出一种像下雨的声音,优雅舒缓,十分好听。</p><p><br></p><p>印加人也擅长舞蹈,大多是欢快的集体舞,身着民族特色的服装。无论是重要的节日,还是家庭聚会,都少不了舞蹈。</p> <p>印加人的艺术天分还充分地表现在建筑上。在印加君主宫殿的墙上,雕满了复杂精美的几何型花纹图案,也许这些图案记录着印加人的历史事件,印加人的生活方式,印加人的宗教信仰……</p> <p>印加宫殿遗址的墙上雕刻着浮雕图案,栩栩如生,活龙活现。</p> <p>印加人会巧妙地利用山区高低不平的地势来建造层层梯田,并很智慧地积蓄起雨水来灌溉梯田。</p> <p>印加人也很会运用水系来灌溉田地。这是印加人特有的水与田相互交错的灌溉方法。</p> <p>印加人的医术也很高明,他们大约在公元前400年就会在脑部进行外科手术,使用的是一种环锯式切割手术,可以在头部的任何部位,而且手术成功率很高。</p> <p>印加人不仅将石头视作坚固的建筑材料,而且他们对石头还有一种毫不掩饰的宗教热情。印加人以对宗教的神圣信仰,用高超的石工技艺,在自然生成的石块上,留下了令人惊叹的作品。他们用手工打造出了比现代机械工具加工出的更加平整的宗教祭坛。</p> <p>著名的太阳门,是用一块重约100吨的巨石雕凿而成。比雕凿太阳门更艰巨的是将其从几百公里外的采石场上拖运到此,尤其是在没有任何运输工具的情况下。</p> <p>印加人确实是天然的山区建筑师。这一排排依山而建的房屋,每一间都建有一个落地门窗,在房间内就可以欣赏到远处河谷的壮丽景色。</p><p><br></p><p>作为一个建在山区的白色建筑群,镶嵌在高高的青绿色山面上,与山麓的景色自然地融为一体,远远看去就像一朵美丽的白云,飘荡在空中。</p> <p>通往马丘比丘的一条山路,紧贴悬崖峭壁,充分体现印加人精湛的工程技术。</p> <p>在印加帝国鼎盛时期,还在都市库斯科的近郊建造了几处王室的别墅。这些别墅建筑设计风格协调一致;所用的材料,是红色的火山石,比普通人家住宅要好很多。</p> <p>同时,别墅中也少不了宗教建筑。在别墅的围墙上,墙面最上方是神龛,中间是结实的山墙,最下面两层还建造了美观而神圣的泉水。</p><p><br></p><p>生活在山区的印加人,非常智慧地利用水的便利,不仅将山上的水变成泉水,还将水引来灌溉梯田。</p> <p>印加人建造的雄伟建筑,令人惊叹!巨石垒砌起的城墙,高大而雅致,结实而优美。</p> <p>块块巨石垒砌的城墙,使印加人的城市成为名副其实的石头城。</p> <p>看似像堡垒的圆形建筑,美丽壮观,矗立在周围建筑群中,十分显目。实际上,这可能是印加人用来观测天象的观测站,可以看到,整座墙面上只留有一个小小的观测窗口,观测冬至前后太阳的轨迹。</p> <p>印加人的建筑十分神奇。这座神庙的门廊与众不同,四周巨石墙都是由多边形巨石相并组合而成的,墙面上有几处凸起的圆石块,就像迷一样,其作用令人费解,至今的种种猜测(有人说是运巨石时的把手;有人说是宗教意义的守门神……),仍解不开其神秘的功能。</p> <p>印加人石建筑的精品——梯形神龛。在一座神庙的一面石墙上,镶嵌着光滑、平整、对称的梯形神龛。神龛框架上有很多小孔,是用来固定金板的。这个库斯科的神庙曾经推放了大量金饰品,遗憾的是,这些金饰品都被西班牙殖民者掠夺而去,打成金锭运回西班牙,成为西班牙王室的饰品。</p> <p>据说印加人也将美洲豹作为神,他们在建造库斯科城时,就以美洲豹为图形来建城的。</p> <p>印加人没有创造出书面文字和计数制,还处于一种结绳记事的阶段。但是,印加人在计数方面还是很准确的。</p> <p>印加人的结绳记事也蛮有趣的:在一根主绳上附系着多条分支绳,表明各家交了多少税,以绳子长短表明交税的多少;在各条分支绳上又有多个结,表明各家有多少男子交了税。</p> <p>马丘比丘是1911年发现的印加人建造的最雄伟壮观的宗教圣地。之后,又听说还有一座更大的印加城市——维尔卡班巴还未被发现。于是,引起了更多探险家的兴趣。</p><p><br></p><p>美国探险家杰内.萨伏依用了30多年的时间,走遍了安第斯山,还是没有发现维尔卡班巴,但却发现了40多处被湮没于丛山峻岭之中不为人知的印加文化遗址。</p><p><br></p><p>这是萨伏依发现的格兰帕亚顿的一处十分壮观的遗址,由成千上万块石头垒砌起来的神庙,底层由石块镶拼出一个个人型,有的头上发光,有的头长翅膀,栩栩如生。</p> <p>1963年发现的最重要的一座城市叫“格兰维拉亚”,虽然至今仍未被开发,但其规模及其宏大,据说印加帝国都城库斯科与之相比都会显得十分渺小。</p><p><br></p><p>格兰维拉亚是由很多巨大的圆形建筑组成,其真实面貌和功能,还有待人们去揭开其神秘的面纱。</p><p><br></p><p><br></p><p><br></p><p><br></p> <p>已被发现和有待挖掘的印加遗址有:格兰帕亚顿、格兰维拉亚等。据说,在原印加帝国领地还发现了众多印加文化遗址。</p> <p>印加文化是神奇的:库斯科的雄伟巨石建筑、马丘比丘的山地农耕梯田、印加人用羊驼毛纺纱织布、建造了2万多公里的公路把整个帝国联系在一起……</p><p><br></p><p>印加文化是不朽的:当年巨石垒起的建筑依然屹立着、当年开垦的梯田依然耕种着、当年使用的纺织技术依然使用着、当年建造的公路依然存在着……</p> <p>虽然印加人没有留下文字,没有记录下他们历史,但是,他们用精致垒砌的建筑,为我们留下了永恒的印加文化遗产!</p><p><br></p><p>虽然这些石头建筑不会开口叙述印加的历史,即便世上不再有印加人,但是,印加文化在地球上留下的遗迹将无法磨灭!</p> <p>虽然深处高山峻岭,虽然时常雨雾缭绕,但是马丘比丘还是露出了她迷人的微笑!</p><p><br></p><p>虽然远隔千山万水,虽然旅途千辛万苦,但是马丘比丘还是十分珍贵最值得一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