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雅

扎西

<p>从省道S165民丰到轮南的沙漠公路与县道X685的交叉口,往右有一条县级公路通往亚通古斯,过了雅通古斯河,可以到安迪尔古城。而从三岔路口,往西到尼雅古城遗址,直线距离只有27公里。即使在塔克拉玛干,这个距离徒步来回四五天,在适当的季节应该是可以的。虽然这个做法有点困难,想法还是要有,万一实现了呢。尼雅,一直是我的梦!</p><p><br></p> <p>《大唐西域记》记:“媲摩川东入沙碛,行二百余里至尼壤城,周三四里,古大泽中,泽地热湿,难以履涉,芦草荒茂,无复途径,唯取城路,仅得通行,故往来者莫不由此城焉,而瞿萨旦那以为东境之关防也”。</p><p>尼雅,是一个遥远的地方。从首府乌鲁木齐出发,要到吐鲁番,经吐鲁番的托克逊,过干沟到天山南部的库尔勒。上学的时候我们班三个同学到新疆采风,那时候对新疆没有什么概念,属于走哪算哪的那一种。南疆的铁路到库尔勒就没有了,公路是砂石路面。从库尔勒坐班车到喀什用了三天,其中在库车和阿克苏要住宿。我们跟着体育系的一名和田的维吾尔族同学。他当时已经辍学回乡,在做什么生意,带着10万块钱,就装在一个运动包里,扔在最后一排座位的后面。我们那时的生活费是每月100块,所以10万块钱就像塔克拉玛干的沙丘一样多。到喀什后,他邀请我们去和田,想想又得坐三天的班车,我们只好遗憾放弃。河田过去是于田,于田过去才是民丰,民丰就是尼雅,你说远不远。</p><p><br></p> <p>尼雅是老名字,民丰是解放的时候起的名字。直到上世纪90年代,第一条沙漠公路开通从轮南到民丰,全长522公里,一天就可以到了。</p><p>仅仅两年后跟着老韩去南疆采风,回程就走的是沙漠公路。在民丰,老韩带着我们拍骆驼。骆驼不在家,在几公里以外的沙漠里。为了第二天一早拍到日出时分的骆驼,前一天下午,我们到骆驼圈把骆驼牵回来。回来的时候走不动了,我和师兄俩挤着坐在一峰骆驼上,那是第一次骑骆驼,体会到了什么叫蛋疼。</p><p><br></p> <p>后来,我们又经过了一次民丰。是从库尔勒出发到民丰的。那次还是老韩、我,还有铁路的朋友王玉军。我们在孔雀河拍了最后的罗布人的时候,民丰援疆干部张良一个人开车从库尔勒经过,就拉着我们穿沙漠公路去民丰了。</p> <p><br></p><p>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美食是不可或缺的。处在沙漠里的民丰,特色美食居然是鱼。老韩到哈密之前是在民丰工作,尽半个地主之谊,带着我们去吃鱼。过了旅游季节,渔家乐歇业了,大师傅是从几十公里的县城专门专程过来给我们做鱼的,煮了一脸盆,干炸了一脸盆,香得不得了。</p><p>鱼是普通的鲫鱼,湖不普通。民丰渔湖长几十公里,宽只有几十米,看起来像更像一条河。说是地震裂开了一条口子,所以湖的横截面是梯形。湖面小,湖底大,掉下去就上不来了,看着瓦蓝瓦蓝的河水,大热的天,我感觉身上一阵冰凉。</p><p><br></p> <p>大麻扎</p><p><br></p><p>大麻扎是殉教者的安息之地。喀拉汗王朝为了推行伊斯兰教,向当时还是佛国的于阗发动圣战,大批宗教领袖带领信徒沿沙漠南下,旷日持久的战争一打就是四十年,许多战死沙场的将领长眠于漫漫黄沙之下。他们的卓越领袖伊玛目加帕尔•萨迪克即战死于此地。</p> <p><br></p><p>天气晴朗,阳光灿烂,远处的雪山在天际中闪闪发光。从县城出发,公路沿着尼雅河北上,两岸有一座座村庄。这里的房子是用红柳枝编成的,这种古老而独具风格的建筑形式为塔里木盆地的特色。胡杨和红柳不仅固沙挡风,还为人们提供了生产生活资料。</p><p>路的尽头就是大麻扎,以前从民丰到这里需要走三天。每年有大批的朝圣者涌向这里。据说到这里朝圣七次可以顶得上去麦加朝圣一次,所以这里也被称为“小麦加”。</p><p><br></p><p><br></p> <p>清真寺的大门是用木头搭建的,大门前面一条小木头桥横架在尼雅河上,过了桥,一座座小的陵墓散落在沙丘中,远处的大沙丘的顶部,便是大麻扎。</p><p><br></p><p><br></p> <p>沙丘下的一些建筑十分古老,是把一根根的木头深深的插在沙丘上作为地基在上面搭建的建筑框架,墙则是用红柳枝编的再涂上泥巴。一座更古老的寺院同样运用了这种独特的风格,但更多的是用木头做材料。造型奇异的大门前有许多高高的木头杆子,上面像蚕茧一样挂着很多填满麦草的羊皮,古老而神秘。</p> <p>这是一座用红柳枝条编织的建筑,帐篷式的结构有着游牧民族的基因,外表涂抹的泥土,已随时光斑驳。一个小小的门通过方形的甬道进入,房子有一座土灶。从墙壁的缝隙中挤进来的光线迷幻的让人眩晕,时间被定格在几百年前的某一刻,仿佛它的主人那位守墓人还是修道士刚刚还在这里。</p> <p>精绝古国</p><p>《汉书•西域传》:“精绝国,王治精绝城,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户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胜兵五百人。精绝都尉,左右将、驿长各一个。北至都护治所二千七百二十三里,南至戍庐国四日,西通扜弥国四百六十里。”</p><p>1931年斯坦因第四次来到尼雅,他背着监管人员不得动土的指令,让随从在废墟中挖掘出26枚汉代木简,木简上书“汉精绝王承书从……。”这七个字直接肯定了木简出土的废墟就是汉书精绝王的驻地。西汉政府控制西域时,这块土地上有三十六个小国家,统称西域三十六国。尼雅遗址便是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p><p>遗址分布在尼雅河下游的三角洲上,它以佛塔为中心,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七公里,周围有寺庙、民宅、窑址、墓地、果园、林带、道路、水塘等200多处遗址。从分布范围看,当年这座城具有相当的规模。</p><p>精绝国依傍尼雅河而存在的。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的精绝国丰水季节,泽地湿热,生存条件十分艰苦。而随着环境的变化尼雅河水量逐渐减少,沙进人退,绿洲南移。精绝国的覆灭除了环境因素,还有一个原因,是人为的因素,即精绝国毁于战争。尼雅古城出土的木简记载,精绝国长期受到强大部落苏毗人的侵扰,以致灭国。</p><p><br></p> <p>开斋节来临之际,到处都弥漫着节日的气氛,斯坦因在尼雅城一个巴依老爷家宽敞的客厅里喝着茶。有人给了他来自古城信息,那是两块写着佉卢文的木板,找到他的是一位年轻有为的村民伊布拉欣。</p><p>经过三天的旅程,斯坦因从尼雅来到伊玛目加帕尔•沙迪克的陵墓,他将从这里重新进入沙漠。沿着古河道,又走了一天多时间,沙丘间的平地上有了零零散散的陶片,他们离目的地已经不远了。在伊布拉欣的带领下,他们来到了“炮台”跟前,不出所料,斯坦因一眼就看出来这座炮台是一座被沙子掩埋了的佛塔。他将营地驻扎在“炮台”的旁边,然后就派遣各路小分队进行勘探和挖掘了。</p><p>在一座“办公室”的遗址里,他们找到了超出预期的大量保存完好的木犊。这种文件的正文一律用佉卢文书自右向左书写在木片上面,然后成对的捆扎在一起,并用泥印密封,黑色的墨迹,就像昨天刚写的一样鲜明。在接下来近20天的时间里,他探查了沙漠下面有迹可循的每一个废墟。所获的文物多的都让他自己开始担心了。考虑还要考察其他遗址,他决定对此地得发掘告一段落。斯坦英满意地离开这个迷人的地方。在后来的考察中,他又三次来到了心心念念的尼雅古城。</p><p><br></p> <p>斯坦因带领考察队从尼雅遗址返回大麻扎,他不想回到尼雅,再沿去车尔臣的大路东行,而是到麻扎后直接向东穿过沙漠,经亚通古斯到安迪尔牧场,再往东南到达了安迪尔古城遗址。很幸运的他找到了这条线路的向导。在安迪尔古城,斯坦因发掘了佛殿和佛塔,找到了大量的梵文佛经中亚婆罗谜文字的手卷,以及藏文经书。这些文献对研究唐代在天山南部的统治与吐蕃的斗争等方面的历史有极高的考证价值。</p><p><br></p> <p>《大唐西域记》载:“(尼壤)行四百余里,至睹货逻国,国久空旷,城皆荒芜。从此东行六百余里,至折摩驮那国,即沮末地也,城郭岿然,人烟断绝”。民丰与且末之间全是荒漠,没有城镇,遗址也只有安迪尔古城遗址,从距离上看也符合记载,玄奘所说的睹货逻国只能是安迪尔古城。</p> <p>史载汉元年十月,五星齐聚于东方,这在古代是非常祥瑞的天相。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该织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是中国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p><p>新中国成立之际,国旗的设计工作提上日程,在众多的设计方案中,五星红旗并不被评委们看好,初审就被淘汰,复审的时候周总理把这个方案重新提上来,得到主席的认同,最终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 <p>哪怕生命荒凉如许,我愿与你站成永远的风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