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土耳其是有着西方基因的东方国家,从地理位置看,它在欧亚大陆的交汇点,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连接了黑海、爱琴海和地中海;从历史角度看,这里靠近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曾经是古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的中心,东西方文明在这片土地上相遇、冲撞和融合,这里有太多的神秘传说和奇特的自然风貌,吸引着我来到这个国家,聆听千年诉说,感受美丽风情。</p> <p><b>圣索菲亚大教堂</b></p><p>伊斯坦布尔老城区是浓缩历史精华的地方,第一站是参观圣索菲亚大教堂,也是我最想看的历史建筑。</p><p><br></p><p>圣索菲亚大教堂始建于公元532年,花了5年时间,建成当时世界上堪称最金碧辉煌的基督大教堂。在漫长的1500年历史长河中,它见证了拜占庭帝国的辉煌和衰落,十字军东征的大肆掠夺,奥斯曼帝国的雄心扩张,是一部政治、宗教、建筑的石头史书。</p><p><br></p><p>从外观上看,大教堂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大上,暗红色灰浆外墙显得十分朴素,周围4座细高的尖塔,是15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人战胜拜占庭帝国,把索菲亚大教堂改成清真寺后加上去的,这反而减轻了教堂外形的臃肿感觉,为其增色不少。</p><p><br></p><p>圣索菲亚大教堂既保留了原来拜占庭式的圆顶十字架结构,又留存了伊斯兰尖塔和礼拜堂,体现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建筑特点和文化融合,现在,圣索菲亚既不是一座教堂也不是一座清真寺,而是一座国立博物馆。</p> <p>经过长廊,跨过以前只有帝王和苏丹才能走的三重门,进入教堂大厅,顿时眼前一亮,果然是金碧辉煌;墙面和柱子用白、绿、红、黑等彩色大理石贴面,仰头望,帆拱上用金箔为底色的《圣母与圣子》镶嵌画散发着金色的光芒,刻有真主、默罕默德以及早期哈里发名字的巨型圆盘悬挂在弧三角拱上,它们组成在一起,千百年来各自接受教徒们的礼赞和祈祷。</p> <p>圣索菲亚大教堂的中央穹顶直径33米,由40条拱肋分散重量传递到底座,在拱肋底部开设出40个窗户,从窗外散射进来的光线,使得大厅朦朦胧胧,仿佛穹顶悬浮在半空中,营造出一种宗教神秘虚幻气氛。</p> <p>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筑的最高成就,它在建筑史上的意义在于:以帆拱作为连接体,解决了将穹顶放置在正方形空间四角柱子上的难题,使得大厅空间更加开阔流通,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设计,作为一名建筑工程师,我必须向当年的设计者和建造者致敬,为他们的智慧、魄力、胆量点赞。这种建筑样式的发扬光大,使得后人在世界许多城市中可以看到以大穹顶所构成的天际中心线。</p> <p>护栏围起来的彩色大理石区域,被称为“世界肚脐”,是拜占庭皇帝和奥斯曼苏丹加冕的地方。</p> <p>上到二层,可以看见墙上几幅未被穆斯林完全覆盖的拜占庭镶嵌画,虽然有些斑驳,依然可以看出它的精美。这就是拜占庭建筑的另一个贡献,马赛克镶嵌画艺术。</p><p> 《圣母子、约翰二世和皇后》</p> <p>拜占庭建筑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丰富的柱头样式已不再拘泥于希腊柱式和罗马柱式,而是把柱头作为艺术表现的媒介,创造出精美的雕刻花纹造型。 </p> <p>看见一群土耳其姑娘在拍集体照,便蹭拍了一张,结束后她们问我:Are you Chinese? 得到答复Yes后,她们纷纷拿出手机要和我合影,没想到,大妈我踏上这片土地只有2个多小时,却受到如此待遇,咱也是礼仪之邦出来的嘛,这点要求是必须满足的,忙乱中自己却忘拿手机与姑娘们合影,只能孤单拍一张到此一游的照片吧。</p> <p><b>蓝色清真寺</b></p><p>蓝色清真寺与索菲亚大教堂中间隔了一个小花园,时间却相隔1000年。从远处看,外形和大教堂很相似,而且更加宏伟高大,中央是一个大圆顶,四周还有四个小圆顶,周围有6个高耸入云的尖塔,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六座尖塔的清真寺,其中有一个搭设着维修的脚手架,在阳光照耀下,浅蓝色的圆顶和金色的塔尖熠熠发光。</p> <p>蓝色清真寺是奥斯曼帝国最后辉煌的产物,始建于1609年,从大门进入便是一个庭院,中间有一个净洗亭,专供穆斯林礼拜前清洗之用。</p> <div>缠头赤脚进入礼拜堂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大小小的圆顶和立柱组成的空间,配有伊斯兰特色图案的瓷砖和彩色玻璃窗户,显得非常漂亮,260扇窗户投进的光线与室内吊灯明光幻舞,整个大厅比圣索菲亚要明亮许多。<br><br>蓝色清真寺比索菲亚大教堂晚建造1千年,建筑风格也是采用圆形大穹顶设计,似乎没有学到拜占庭工匠的核心技术,穹顶下4根裸露大柱子作为支撑,空间被大大压缩。相比之下,索菲亚大教堂的4根支撑柱被巧妙的包进墙壁之中,视觉效果好多了。<br></div> <div>穹顶和墙壁贴有2万多片具有土耳其特色的白底蓝彩釉瓷砖,蓝色清真寺也因此得名。最抢眼的是铺满红蓝花纹的著名土耳其地毯,鲜艳夺目,柔软舒适。</div> 大厅4根柱头上和穹顶的蓝底阿拉伯金字,挂在柱身及墙体的黑底阿拉伯金字,我猜想大概是《可兰经》的言辞,欣赏阿拉伯书法如同欣赏阿拉伯艺术花纹,它和中国书法一样,都是作为高度尊敬的艺术形式而存在。 <p>从蓝色清真寺出来不远,便是苏丹阿赫迈特广场,以前是罗马帝国迁都君士坦丁堡后修建的赛马场,如今是名副其实的露天博物馆,现存的三大纪念碑都是历尽数千年风霜,屹立不倒的珍贵遗迹。</p><p><br></p><p>《青铜蛇柱》,其顶端原有三个蛇头支撑一个金碗,最初在希腊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是为纪念古希腊人战胜波斯人的一场战役而铸造,已有2500年的历史,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期间,金碗被盗,蛇头也不见了。</p> 《图特摩斯三世方尖碑》,原为古埃及法老图特摩斯三世为纪念战争胜利而建造,矗立在埃及卢克索卡纳克神庙门前,后由古罗马的迪奥多西大帝在公元390年从埃及运回君士坦丁堡,距今已有3500年历史,仍保存完好。 《君士坦丁方尖碑》又称墙柱,身高32米,碑身外原来镶满镀金青铜浮雕,公元13世纪,被十字军东征军队洗劫而融化,仅存核心石柱。 <p>抵挡不住的美味,土耳其冰淇淋。</p> 马尔马拉海岸风光 轮渡达达尼尔海峡,从欧洲又来到亚洲。 <div><b>特洛伊遗址</b></div><h3>传说公元前1200年左右古希腊人为了讨回一位名叫海伦的美女,向特洛伊城发动进攻,这场战争持续了10年,最后古希腊人依靠木马计攻下特洛伊城。后来被诗人荷马写进了史诗《伊利亚特》,又被好莱坞拍成了电影《特洛伊》,成为人类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一场古代战争。</h3><h3><br></h3><h3>现如今这里已开辟成了特洛伊遗址公园,入口处有个用木头建造的木马模型,约有2层楼高,可以钻进木马肚子里,眺望整个特洛伊平原。</h3> <div>沿着公园内木栈道行走,两边是一片残垣断壁,据历史学家考证,这里埋藏有9座古城,最早的城墙大约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后来的居民在旧城的基础上不断扩张,直到公元500年左右,这块地方才最终被遗弃,我们看见的是古罗马帝国时期的神庙、市场和剧场等废墟。<br></div> <div>放眼望去,遗址周围是平整的农田和大片的橄榄树,一片美丽爱琴海田园风光,远处达达尼尔海峡隐约可见,显而易见这里是从地中海通往黑海的第一个关口。</div><div><br></div><div>从地理位置来看,特洛伊之战并不是传说中为了美女开战,而是为了地中海贸易,争夺海上交通要道权,是兵家必争之地,特洛伊之战是开启了东西方冲突之先河。</div> <div><b>守望爱琴海的小镇</b></div><h3>切什梅小镇被爱琴海包围,对面便是希腊,登上被称为“守望爱琴海的古老遗迹”切什梅城堡,俯瞰海天一色的爱琴海,蓝的令人心醉。爱琴海,在希腊神话里是一个悲壮故事的由来,如今是浪漫、美好、春暖花开。<br></h3> <p> 爱琴海日出</p> <p> 爱琴海落日</p> 阿拉恰特小镇,原来是希腊战乱时难民避难的地方,1923年,希腊、土耳其人口大交换,希腊人回到了故乡生活,而土耳其人延续了希腊风格,将它逐渐演变成爱琴海沿岸的浪漫小镇。<br> <p><b>古希腊遗风,以弗所遗址 </b></p><p>以弗所是在土耳其境内的亚洲西岸,早在公元前九世纪,雅典人渡过爱琴海在此建立以弗所,公元前六世纪,波斯人占领了这片土地,二个世纪后,亚历山大把以弗所纳入希腊马其顿帝国的版图,由此凭借地理位置的优势,成为爱琴海沿岸重要港口。公元前二世纪,以弗所又归属于罗马帝国,成为小亚细亚首府,人口多达25万,经济欣盛、文化繁荣,被誉为亚洲第一个和最大的大都会,也是基督教早期重要传播中心。斗转星移,几经沉浮,盛极而衰,数次地震及泥沙淤积,使得以弗所在公元六世纪被毁弃,现在,只留下一片废墟在向游客诉说:你们知道当年这里有多繁华吗?</p><p>库里特斯街是以弗所一条主要街道,也是世界上最早有街灯的大街,路面铺设大理石,街道两边分布着俊美的雕像和雄伟的建筑,有神庙、喷泉、浴池和店铺,仿佛现代都市的CBD一般。</p> <p>哈德良神殿,建于公元二世纪,哈德良是罗马帝国五贤帝之一,神殿上用雕刻的形式展现了以弗所起源的传说。</p> <p>修拉斯提卡浴场,建于公元一世纪,在公元四世纪时,浴场在一场地震中遭到毁坏,后来被信奉基督教的修拉斯提卡重建。</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大街左侧是富人区,地面是用色彩鲜艳马赛克拼接而成,颜色虽然只有几种,但是图案却异常精美,请不要忘记,这可是公元前的城市哦!</span></p> <p>塞尔苏斯图书馆坐落在库里特斯街的尽头,是古代三大图书馆之一,鼎盛时期藏书有1.2万卷,也是第一座凭索书单领取书籍的图书馆。图书馆正立面的底层壁龛里有四座雕像,分别是仁慈、思想、学识、智慧女神,是100多年前的复制品。</p><p><br></p><p>沧海桑田,图书馆后面藏书室已不复存在,由16根大理石柱支撑的立面,依然是古希腊罗马雕刻艺术的不朽之作,恢宏气势、精美雕刻,让人流连忘返。</p> <p>沿大理石街走不远就到以弗所大剧场,大剧场始建于公元前三世纪希腊时代,是希腊风格的沿山而建半圆形建筑,后来罗马统治时期对其维修完善,剧场面向大海,气势磅礴,坐席共有66排,可容纳2.7万人,<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历经2000年风雨,至今仍在使用,每年八、九月间这里都举办以弗所艺术节。</span></p> <p>赫尔墨斯(Hermes)希腊神话中主司畜牧、商业、信使的神。奢侈品爱马仕名字就取之于这个脚有双翼,健行如飞的商业保护神。一个富人的神哦!</p> <p><span style="color: rgba(0, 0, 0, 0.8);">胜利女神Nike的浮雕,Nike是宙斯的有翼天使,宙斯授意Nike所到之处就是胜利。体育品牌 耐克名字就是这样来的,耐克的Logo像不像女神飘逸的裙裾。</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世界上最早的座便冲水厕所!石板下面是石头砌成的沟渠,2-3米深,有流动的水自然冲刷,同时厕所还是交际场合,可别小看这厕所,它体现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a(0, 0, 0, 0.8);">从图书馆出来向左转的街上有这样一个脚印。这个脚印是介绍前面妓院的一个广告。</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a(0, 0, 0, 0.8);">这个脚印的右边可以看到一个女性头像: 比对你左脚的大小,大于广告上尺寸的人,请带着钱币,向左前方寻找,有女子正在等候。原来脚印是身份证明哦。</span></p> <p><b>棉花堡</b></p><p><span style="color: rgb(71, 71, 71);">坐在车上远远望去一层又一层的山坡,仿佛是铺满了棉花一般,</span><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近看阳光折射使水面变成浅蓝色,配上白色棉花梯田,如人间仙境。</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71, 71, 71);">赤脚进入钙化池,“棉花”虽然看似软软的,真正踩上去才知道那是坚硬的石灰岩,脚底有刺痛感,仿佛在做脚底按摩。</span></p> <p><b style="color: rgb(60, 60, 61);">赫拉波利斯遗址</b></p><p><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在棉花堡上面,有一处赫拉波利斯遗址, </span>它始建于公元前190年,在公元二至三世纪发展至鼎盛时期,与<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棉花堡一起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文化遗产。</span>由于时间关系,已不能仔细观看,只能向遗址中的罗马剧场直奔而去,剧场建于公元二世纪,呈半圆形,共有45排座位,可容纳1.5万人。整个剧院使用高大的石柱和精美的大理石浮雕作装饰,如今坐在顶层石凳上,看着残留的剧院与夕阳交相辉映,想象着当年贵族们在浴场洗浴后来到剧场看戏剧的情景,有种穿越般感觉。</p> <p><b>费特希耶</b></p><p>土耳其的南部绵延而曲折的海岸线在费特希耶迂回成了一个大回转的海湾,这里的海面波澜不惊,平和而静谧。在蓝天碧海,青山白沙的映衬下,这片死海沙滩是那么的妩媚多情。</p> <p><b>安塔利亚博物馆</b></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安塔利亚博物馆是土耳其第三大博物馆,始建于1919年,1985年又大面积进行改造和修复。</span><span style="color: rgba(0, 0, 0, 0.8);">博物馆有13个展厅,收藏了本地区发现的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以及罗马、拜占庭时期的珍贵文物,其中古希腊古罗马的众神塑像和石棺雕塑栩栩如生,尤其令人震撼。</span></p> <p> 美慧三女神</p> <p> 镇馆之宝<span style="color: rgba(0, 0, 0, 0.8);">《疲惫的赫拉克勒斯》</span></p> <p><b>梅乌拉纳博物馆</b></p><p>孔亚古城,12—13世纪是塞尔柱帝国的都城,也是旋转托钵僧的故乡,土耳其宗教文化的中心。</p><p>梅乌拉纳博物馆其实就是一个清真寺,它的前身是伊斯兰旋转苦行僧的修行场所,如今对穆斯林而言,更是一所圣殿,每年有150万人来此朝拜。 </p> <p> “提拉维特”《古兰经》诵读室</p> <p>蜡像馆里的人物栩栩如生,再现苦行僧们认真学习的场景。</p> <p>苦行僧住的一间间房屋,陈列着当年的一些物品。</p> <p> 著名的“四月碗”</p> <p>梅乌拉纳是旋转舞的创始人、哲学家和诗人。旋转舞体现的宗教哲学思想是:宇宙和世界都在运动,人们要相互尊重,相互敬爱。 </p><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跳舞者穿白色长袍,表示放弃世俗,进入到一个纯真状态;戴咖啡色高帽,象征坟墓;旋转时,右手向上接天;左手向下传地;头右垂,弃我顺从天意;舞者以左脚为圆心不停地旋转,预示万物旋转,生死循环,冥想通神。</span></p> <p><b>卡帕多奇亚</b></p><p>卡帕多奇亚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区域,位于最初人类文明摇篮的土耳其安纳托利亚境内。<span style="color: rgb(73, 73, 73);">数百万年前,三座火山先后大爆发,火山灰覆盖了卡帕多奇亚地区,岩浆冷却、自然风化及雨水冲刷,将软土和泥沙带走,坚硬的石灰岩突兀挺立形成岩锥、山谷或磨出平滑的石头波浪,使得这里地貌看起来像月球表面一样。</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在这里可以上天入地,在高空看卡帕多奇亚奇特地貌,在地下观人类神奇所在。</span></p> <p>格雷梅是卡帕多奇亚中的一个小镇,它最大的特点是平地上有许多笋状石柱和烟囱状的石岩拔地而起,并环绕在古老的山庄和一系列山脉中,蔚为壮观。</p> <p>落日时分登上山坡,俯瞰格雷梅全景,夕阳把峡谷映照着一片金色,岩石群像石头的海洋,亮起的灯光星星点点,万籁俱寂,夜色真美。</p> <p><span style="color: rgb(73, 73, 73);">1963年一个农民在家里挖出一个洞口,发现一座地下城市,轰动世界。后来又找到30多座地下城,在两三百平方公里的地面下,有一个靠地道互连的城市网,最多有30万人生活在地下。</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73, 73, 73);">大约在4000多年前,居住在安纳托利亚高原的赫梯人,建造了两层地下城,用来防范叙利亚人和腓尼基人入侵。到公元四世纪时候,耶路撒冷、约旦及叙利亚的基督徒来到此地,他们把这个地下洞穴修得更大更深,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六层,总共有八层。</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73, 73, 73);">走进地下城,就仿佛进入了一个复杂多孔的巨型乳酪,到处都是洞,小路绕来绕去,上上下下的路有好几层,迂回曲折的走道又低又窄,人在里面需弯腰行走。一路上,可以看到穴居生活的痕迹,储存油、酒和水的罐子,挤压葡萄的水槽,油烟熏黑的公共厨房,牛棚马圈和深不可测的竖井 ,在各层之间的通道口都有一个大圆石盘的安全装置,有人来袭时,搬动机关,石盘就可将洞口封住。</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73, 73, 73);">在这里可以看到:当人类身处绝境时所迸发出的智慧和力量,令人感叹和震撼。</span></p> <p>格雷梅露天博物馆,位于格雷梅山谷之中,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卡帕多奇亚自然和人文历史的浓缩。在这里汇集了三十多个大大小小不同特色的石窟教堂,这些教堂最初由躲避政治迫害而迁移到卡帕多奇亚的基督教徒所建,为掩人耳目,他们将山体凿空修建教堂,<span style="color: rgb(26, 26, 26);">里面的空间多数只有几平方米,大的也不过十来平方米,却在墙壁上画出一幅幅圣经故事的壁画,让人再一次看到信仰的力量。</span>虽然在八世纪圣像毁灭运动中受到浩劫,但残留的壁画都有历史和艺术欣赏价值,为了保护壁画,教堂内部不允许拍照,咱也必须遵守。</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卡帕多奇亚独特的地理环境、气流和季节性因素,使得这里得天独厚,成为全球热气球运动的著名圣地,几乎来这里的人,都会倾囊出动,赶赴和月球地貌以及热气球的约会,我因在埃及坐过热气球,这次以另外一种视角,</span>看上百个热气球同时升上天空的体验。</p> <p><span style="color: rgb(26, 26, 26);">天未亮来到一个高处,静静等候热气球的到来。远眺天空,</span><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越来越多五颜六色的热气球漫天飞舞,在初升太阳映照下,热气球就像是一朵朵花瓣,纵情盛开在天空中,飘逸的轻盈和厚重的大地,形成一种视觉对比,如童话般梦幻,这种独特的摄人魂魄的美,让我的旅程划上美丽的句号。</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