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记忆

小雪花

<p>  又是一个把你青春点燃的七月,又是一个把你梦想点燃的七月……这熟悉的旋律成了一个把我记忆点燃的七月。</p><p> 我的家乡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火把节是家乡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儿时最期盼的节日。童年的时光总是单纯无知又充满快乐!饿了找吃、困了找睡,能玩则玩,即便是因为贪玩误事挨了揍,只要一得到玩、便又忘却了一切,不知天地为何物。只要能随心玩乐,身体灵魂、天地万物仿佛都融为了一体。这应该就是我们所留恋的童年美好吧!</p><p> 我们孩童时的年代,很多地方还处在一个缺衣少食的环境中。所以特别期盼过节,因为过节有好吃的。当时日子穷,好吃的总会留到过年过节的时候才舍得吃。与其说小孩子盼过年是盼长大,不如说她们是在盼吃喝玩乐! 而在所有盼望过的节日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火把节了。这个节日除了吃的多、主要是很好玩。</p><p> 我们的火把节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正好是暑假,没了学习压力和老师的管理,可以完全放飞自己、开心的做着放牛娃,穿梭在山林里找菌子,摘野果解馋。就像是大山的精灵,在山里钻来窜去,俨然就是一个个野孩子。其实,我们的火把节从假期开始的那一刻,就在着手准备了。别看我们在山林里钻来钻去,除了摘野果,找菌子,翻地瓜子。我们的眼睛还不停的四处瞄来瞄去,就是为了寻找到一棵适合自己用的火把杆。男孩子们大多会盯上一棵还未成年的小松树。而我们女孩子不会砍树,则是寻找别人砍伐大木头修理下来不要的枝杆。央求半天请大哥哥或是长辈大爹们帮忙修整枝桠,想尽办法搬运回家,放在太阳好的地方晒着。等快干的时候就央着爹爹帮忙制作火把。做好了就放在月台上或太阳好的地方晒着,可千万不能被雨淋到,早也看着,晚也看着,心里喜滋滋的就等着火把节那天大展身手呢!那感觉,比过年得压岁钱还高兴。</p><p> 眼看着就到了六月二十一,村里的老人及家长们聚在一起商量忙碌起来,看黄历,准备贡品和祭品,打拼伙到山神庙去祭山。祈祷人口平安,家畜兴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反正就是要大家都好好的。选定了日子,男女老少齐动手,背锅的背锅,拿菜的拿菜,一群人叽叽喳喳向着山神庙出发。可热闹了。对于娃娃些来说,这可是一次难得的,开心的野炊。就这体验,绝对杆杆的,搁现在,你拿十次海底捞我也不换。到了二十四这天,我们已经把家里屋外都清扫干净了,妈妈或奶奶一大早就起来和面蒸糖包子,今天的糖包子馅和往常不同,要在糖里加上捣碎的干紫苏叶或干薄荷叶,皮面还要点上四个红色的点,蒸好后再备上几份纸钱三柱清香去田里烧田头纸。我真不知道是在祭拜谁,不过规规距距磕完了头,就可以吃糖包了。我不喜欢这个味,不想吃。可总会被奶奶哄劝着吃两个。或者干脆就用这个当早饭,不吃就饿着。说是吃了就不会头疼肚了疼。我每次问为什么,奶奶都说不知道,是上一辈老人说的。或是哪位大神仙说的。等我后来看了紫苏叶和薄荷的药用功效后,才知不论是上一辈人或是那位大神仙都是属牛的,而且是顶牛,原来这些老祖宗们早就把食疗养生和二十四节气结合在了一起。不服都不行啊!这也是我越来越喜欢传统文化和节日的原因之一。不喜欢糖包没事,接下来最期盼的美味正在来的路上,当父亲锯开家里珍藏了两三年的那只老火腿的时刻,就算隔着三里路我也能闻到那沁人心脾,终身难忘,时时回恋的香味。和着自家种的红豆炖一锅,唉呀!口水…流出来了。那余味绕梁三日不散呐。每次都会把肚皮撑得圆鼓鼓的,不过你也不用担心我会消化不了,精彩节目即将登场。</p><p> 早早的吃过晚饭,就抱着心爱的火把跑到大路上找同伙集结。只等太阳落山,天快黑的时候,会有长辈点起一个火堆,我们就挤上去、点燃自己的火把甩开膀子耍弄起来,胆大的调皮哥哥些总会欺负我们小点的孩子,故意近身来吓唬我们。他们有的单手甩圈,时而左手身侧划圆,时而举过头顶绕圈。或两手交叉玩花样。仿佛在比赛,谁的技术差,会被取笑一整年。火把越甩燃得越旺。不一会,一条箐、几个村子都布满了移动的小火点四处游走在田间。今晚我们的第一项光荣使命就是点着火把去照谷子,就是点着火把绕稻田一圈,让火光照亮正在出或即将出的谷穗。奶奶说这样谷子会出得整齐、出得快、比别人家的谷子成熟得早,获得大丰收。并再三交待每丘田都要去照到才行,我一边走、一边甩,严肃认真的完成了光荣使命。跑回家来,把火把甩得旺旺的,再把家里的每个角落都照一遍,床底下是重点去照的地方,奶奶说微虽鬼就爱躲在床底下,它最怕火、一定要把它赶出去。赶走了微虽鬼,家人少生病,冬天不怕冷。其实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它是什么鬼,奶奶也说不清楚它是什么鬼。但听奶奶的准没错。谁叫我一向都是听话的好孩子呢!完成了第二个使命,今晚的活动就差不多结束了,把剩下的一截燃不着的火把尾巴弄息灭,扔到大路边上,预示着把一切不好的东西都扔出去。就赶紧回家钻被窝睡觉。等第二天太阳晒屁股、才悠悠的柔着眼睛爬起来,穿衣服时发现手臂有些酸痛。奶奶说过两天就好了。</p><p> 记得那年我好像是上二年级的时候。外公提前几天来接我去他家玩。我不想去,生怕误了我甩火把。他又说想我想念的紧,并保证火把节一定送我回家,在他再三保证下,我就去了外公家。到火把节的前一天,我叮着外公送我回家。外公舍不得我,就说明天吃了早饭一定送你回家,不耽误你甩火把,如果不送你回去。我给你作一把火把。眼看天色已晚,我只好撅着小嘴同意了。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催他们快点做饭吃,吃了送我回家。不送我我就自己跑回家。外公无耐,决定亲手为我作一把火把。我寸步不离的跟着他去挑材料,因为外公他们住在坝区,离山有点远,所以木料很希有。挑来挑去,这根舍不得,那根也舍不得。这个可以做桌子脚,那根可以做椽子。觉作火把烧了太可惜。我不开心的转身就跑,外公急了,追了我好远才把我追回去。肉痛的选了一根相对来说不是很好的木料,准备给我作火把。借遍了一个村子,也借不到凿子。因为木料紧缺,他们都不会给孩子们制作火把。外公只好找了把才锤用砍刀帮我作了一把火把,也是他第一次作火把。我就盯在旁边作指导,告诉他哪里该怎么弄。外公边心痛的念叨着,我的半截椽子呀、我的半截椽子呀,边开工。由于工具不合拍,敲弄了一下午,刀背也敲卷了。手也伤了好几处,才终于做好了我的火把,我还挑剔的说他笨。嫌弃这火把不够好。不过我的小心愿得到了满足,我还是挺开心的。现在想想,自己当时真的是好任性。不知远在天国的外公此刻是否安好。</p><p> 眼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自己一天天老去。然儿时的过往终是心里最美的记忆。现在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虽然衣食无忧,玩具多得数不清。可他们也少了我们童年时的经历及那份乐趣!也正是缺少了这份经历,很多的文化传承他们只能在教科书是想象一下,却找不到传承的意义。更别说去传承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