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沱茶是云南茶中相当古老的制品,现代形状的云南沱茶创制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由思茅地区景谷县所谓“姑娘茶”(又叫私房茶)演变而成现代沱茶的形状。</p><p>云南沱茶,创制于云南下关,故又名下关沱茶。</p><p>产制历史悠久,早在明代(1368—1644)谢肇制的《滇略》一书中有“士庶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的记载。</p> <p>下关沱茶选用云南省临沧、保山、思茅等30多个县出产的名茶为原料,其初制工艺经过人工揉制、机器压紧数道工序而成,形如碗状,造型优美,色泽乌润显毫、香气清纯馥郁。汤色橙黄清亮、滋味醇爽回甘。</p><p>具有明目清心,提神养颜,抑菌治病之保健作用。</p><p>在国外,人称“减肥茶”、“美容茶’、“益寿茶”。</p><p>在中国,下关沱茶与云南白药、云烟被誉为“滇中三宝”。</p> <p>下关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四通八达的交通形成集散地的最佳条件,制作工艺精湛,下关茶厂以沱茶闻名于世,素有“沱茶之乡”的美称。</p><p>云南下关茶厂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大理市点苍山与洱海之间,这里有东方日内瓦的美誉。</p><p>“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是大理优美的风光写照,也是茶叶生产加工的优良生态环境。</p> <p>下关茶厂创办于1941年</p><p>下关茶厂的前身是康藏茶厂</p><p>1950年康藏茶厂改名为中国茶叶公司下关茶厂</p><p>1955年永昌祥、复春和、茂恒等商号的茶叶加工厂并入下关茶厂。</p> <p>下关茶厂以较细嫩的一、二级优质青毛茶为原料,蒸压制成的云南沱茶主销国内;</p><p>以普洱散茶为原料蒸压制成的普洱沱茶主要供应出口,销往西欧、北美。前者香气馥郁、滋味醇厚,</p><p>后者有独特的陈香,具有显著的降血脂功效。</p><p>20世纪七十年代,下关茶厂同时推出了甲、乙、丙三级沱茶,其中丙级只在当时生产一批,甲、乙级则续有生产;</p><p>七十年代中后期,下关开始生产熟普沱茶,是侨销品,沱体较大较,沱体没有甲字迹;</p><p>八十年代才见有印甲字,故此时的沱体较扁,俗称面包沱。</p><p>1989年后,下关茶厂先后开发出有绿沱茶、红沱茶、普洱茶三种类型的旅游迷你微型沱茶、小沱茶、下关茉莉花沱茶,历史上还生产过苍洱沱茶、大理沱茶、大泉沱茶、大众沱茶和503沱茶等。</p> <p>康藏茶厂一直使用“宝焰牌”商标,直到20世纪五十年代初期。</p><p>1951年之后下关茶厂的产品以“中茶牌”为主。</p><p>1991年向国家商标局申报“松鹤牌”商标,于1992年正式启用,主要用于沱茶产品。</p><p>目前下关茶厂使用的商标有:</p><p>松鹤、宝焰、南诏、三通、感通七子园饼等。</p> <p>历史沿革</p><p> 1941年(民国三十年)蒙藏委员会派任桑泽仁与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省茶司)商定,共同合资于大理下关创办康藏茶厂,也就是下关茶厂的前身。主要加工紧茶、饼茶销西藏地区,加工沱茶销四川。至目前为止,紧茶与沱茶仍然是下关茶厂主要的特色产品。</p><p>1942年加工的紧茶销往西藏、四川,及云南省当地少数民族地区,注册商标为『宝焰牌』。</p><p>1944年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退股,省茶司改名为云南中国茶叶贸易公司。</p><p>1945年抗日胜利后,业务不振,蒙藏委员会退股,下关厂遂变为省茶司独资经营。</p><p>1949年停止生产。</p><p>1950年改名为“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分公司下关茶厂”。</p><p>1952年中国茶叶公司所属系统内统一使用“中茶牌”商标。</p><p>1953年改名为“云南省茶业公司下关茶厂”,行政归属云南省商业厅。</p><p>1955年,下关地区历史悠久的私人制茶商号全部纳入下关茶厂。</p><p>1957年改名为“云南省供销合作社下关茶厂”。</p><p>1958年又改名为“大理茶厂”</p><p>1959年又恢复为云南省下关茶厂。</p><p>1986年建立大理州茶叶公司,直属州政府主管,下关茶厂为其管辖。</p><p>1990年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宝焰牌(紧茶、饼茶、方茶)注册商标正式启用。</p><p>1992年松鹤牌沱茶注册商标正式启用。</p><p>1994年由云南省下关茶厂、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重庆渝中茶叶公司、云南省下关茶业综合经营公司、下关茶厂职工持股会,共同发起组成“云南下关沱茶股份有限公司”。</p><p>1997年下关茶厂投资组建云南茶苑投资有限公司,以及大理茶苑旅行分社。</p><p>1999年下关茶厂正式规范为云南下关茶厂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p><p>2004年4月正式改为民营。</p> <p>1952~1968</p><p>1951年紧茶统一规格,每个238g,每筒七个,每担30筒。</p><p>1952年中国茶业公司所属系统内公司统一使用“中茶牌”。下关茶厂开始生产七子饼茶。进入60年代因原料调拨计划和加工产品的分工,下关茶厂以沱茶与紧茶为主要产品,圆茶只少量生产,多数计划交由勐海茶厂。</p><p>1953年茶厂通过试验,将饼茶揉制由布袋揉成圆型后,再用十八公斤重的铅饼加压的方法,改用铝甑直接蒸压的方法。</p><p>1955年经省公司批准,紧茶规格由心脏型改为砖型,先生产10吨到丽江等地试销并征求消费者意见。同年,省公司通知茶厂对出口紧茶进行人工后发酵试验。下关茶厂七子饼茶形状由凹型底改为平底。</p><p>1956年按股合并私营茶庄或茶业公司于国营企业,从此结束私商经营茶业的历史。</p><p>1958年试验成功高温快速人工后发酵,达到缩短发酵周期、降低成本的效果。 </p><p>1960年批准量产250g普洱方茶。</p><p> 1962年开始生产125g沱茶。</p><p> 1963年边销紧茶内包装改用牛皮纸袋、麻绳捆渣,改变长期以糯叶包装。</p><p> 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影响,紧茶宝焰牌改为团结牌;而心脏型不利于机械加工、包装,遂停止生产。</p><p>1967年开始生产砖型紧茶,配料与加工工艺不变。</p><p> 1968年为配合茶厂定量定量供应的原因,沱茶重量从原来的125g改为100g。</p><p><br></p><p>1972~1978</p><p>1972年经省茶叶公司批准,恢复七子饼茶的生产。同年六月,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合并省土畜产进出口公司,才正式成立“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经省公司批准恢复七子饼茶生产。</p><p>1973年昆明茶厂吸取下关茶厂紧茶渥堆发酵的原理,再经高温高湿人工速成的后发酵处理,制程现今的云南普洱茶(熟茶)。</p><p>1975年试制普洱沱茶(熟茶),1976年批量出口沱茶(7663)专供香港天生行,由该行转销法国市场销售。</p><p>1976年省公司召开全省普洱茶生产会议,要求昆明、勐海、下关三个厂加大生产普洱茶(渥堆熟茶),并决定茶品唛号。下关厂为76开头,末尾为3。</p><p>1978年下关茶厂原本产量不大的圆茶(七子饼茶),因原料调拨困难,省公司将生产计划下达给勐海茶厂加工。</p><p><br></p><p>1979~2004</p><p>1979年香港天生行到下关厂参观,1980年再偕同法国茶叶批发公司、专栏作家、医学博士等一行人到厂参观。</p><p>1983年因订单需求,向省公司申请恢复制作七子饼茶,唯量少以供应日本外销订单为主。</p><p>1985年为解决厂内的野生茶(荒野茶,又称大树茶)出路问题,经抽样送商业部杭州茶叶加工研究所鉴测,结果确认属茶科植物,可饮用。</p><p>1986年班禅参观下关茶厂,希望恢复心脏型紧茶的生产,并当场订购500担,由下关茶厂加工后运交青海省政协;而当时亦在省内边销茶区销售一部分,但数量不多。</p><p>1987年底台湾开放大陆探亲,1988年底台湾茶艺界一行十四人到下关茶厂参观。</p><p>1988年为解决中档原料过多,开始试制加工「丙级沱茶」。</p><p>1989年昆明茶厂开发出旅游微型沱茶。下关茶厂于1997年生产3g微型小普洱沱茶,主要出口日本。</p><p>1992年松鹤牌沱茶(内销)注册商标正式启用。</p><p>1993年开始生产「一级沱茶」。</p><p>1994年由云南省下关茶厂、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重庆渝中茶叶公司、云南省下关茶业综合经营公司、下关茶厂职工持股会,共同发起组成『云南下关沱茶股份有限公司』。</p><p>1996年茶厂决定将厂徽图形做为产品标志,压制在甲级沱茶上,以取代原来压制在甲级沱茶上的「甲」字。</p><p>1997年下关茶厂投资组建云南茶苑投资有限公司,以及大理茶苑旅行分社。</p><p>1999年下关茶厂正式规范为云南下关茶厂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此时,下关茶品配方与制程出现重大变化。</p><p>2004年4月改为民营企业,国营下关茶厂正式走入历史。</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