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鬼谷子》内容丰富,全国甚至全球研究者无数,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时机解读出来意义有时相去甚远,研究《鬼谷子》可以多多学习各家解释,结合自己情况得出自己有益的学习心得。本人选取部分内容结合自己实际做一些自己解读,可以作为各位学习参考!</p> <p>这里首先选取《鬼谷子》第十谋篇(10),谋篇第一主要内容如下:</p><p><br></p><p>【原文】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①,以求其情。审得其情,乃立三仪。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壅②,始于古之所从。故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③者,亦事之司南也。故同情而相亲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偏害者也。故相益④则亲,相损则疏,其数行也;此所以察同异之分,其类一也。故墙坏于其隙,木毁于其节,斯盖其分也。故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⑤。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数⑥也。</p><p><br></p><p>【注释】①因:依据、凭借。②奇不知其所壅:奇计是没有什么可以壅蔽的。③度材、量能、揣情:度量才干、能力,揣测实情。④益:有益、有利。⑤因以制于事:因而用来制约事物。⑥数:数术。</p><p><br></p><p>【译文】各种谋略规划都有一定的规律,一定要弄清事物的起因,把握有关的实际情况。弄明白实情,就可以确立"三仪"标准。所谓"三仪",就是"上智"、"中才"、"下愚",三者相辅相成才能产生奇迹,而奇迹是没有什么壅蔽的,这是自古以来就被遵从的规律。所以郑国的人挖掘玉石,用安装有指南针的车子装载,是为了不迷失方向。度量才干、能力,揣测实情,也是行事的指南。所以凡是观念相同而又亲密的人,必然是在各方面都很成功的人;凡是欲望相同而又互相疏远的人,必然是只在一方面很成功的人。假如同时受到憎恨可又互相亲密,一定是都受到损害;同时受到憎恨却又互相疏远,是只有一方受害。所以假如能互相有好处就感情亲近,反之,假如互相有坏处感情就疏远,这都是常常发生的事情,同时这也是判断异同,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所以墙壁都是由于有裂痕才崩毁,而树木都是由于蛀虫毁坏了枝节才折断,这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所以事物变化会生出事端,有事变就生出计谋,有计谋就会有筹划,筹划产生议论的基础,议论产生学说,学说产生进退,进退确立规章制度,因而用来制约事物。由此可见各种事物遵循一个道理,各种道理遵循一个法度。</p> <p>谋篇第一本人认为:</p><p><br></p><p>这里主要谋的基础是因果关系的掌握和肯定,强调事物的因果关系,凡谋有道,必得其因!然后根据因果关系进行推断,制定出相关的对策。</p><p>知道了各种因的可能变化,从而制定出不同的策略变化,其实是很自然,很简单的事,并非所谓奇谋奇计,实乃简单而必然!列举了指南车在因果关系中的指导运用!</p><p><br></p><p>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基础上,建立起新的因果关系,属于规律的转换运用。</p><p><br></p><p>在人际和国家关系处理中,必然存在矛盾问题,会出现多种可能,这种可能的不同,也是因果关系存在的必然!如果,对双方有利,自然就是相益就亲,相损就疏,如此等等!从而使得从开始的矛盾关系,寻找出因果关系,最终有利于很好的解决问题。</p><p><br></p><p>还详细举例木毁于节,墙坏于隙等实例。</p><p><br></p><p>最后强调因果关系的广泛性:这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所以事物变化会生出事端,有事变就生出计谋,有计谋就会有筹划,筹划产生议论的基础,议论产生学说,学说产生进退,进退确立规章制度,因而用来制约事物。由此可见各种事物遵循一个道理,各种道理遵循一个法度。</p><p><br></p><p>现实中在国与国关系处理上提示我们:我们要推出一些有利于两国的好办法,不能做一些对人家不利的事,对等策略并非优选!!要从矛盾问题上建立起新的因果关系,以新的规律解决旧的规律矛盾规律不能解决的问题。</p><p><br></p><p>股票的操作,我们需要多多考虑股票的基本面,技术面,最后使得有因必有果的必然胜利和收益,不做一些虚无缥缈,漫无边际的事。</p><p><br></p><p>凡事多多寻找因,就不会觉得奇怪。</p><p><br></p><p>(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