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拿破仑说,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p><p><br></p> <p> 其实所有的心理问题,最终都指向我们的情绪。</p> <p> 情绪,尤其是强烈的情绪,如果没有处理好,伤已又伤人。成长过程中,因为父母、老师的各种教导或者他们的干预方式,让我们觉得有些情绪是不适合的,是不能有、不能表达的,或者他们的教育方式,让我们习得一种忽视、压抑自己情绪的习惯,我们会自动的把它压抑下去,或者觉得它无所谓。但是事实上,这些情绪一直存在着,变成“内伤”,不断积累,有一天突然爆发出来,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怎么突然这个样子,相信很多人体验过,或者见过这样的现象。</p> <p> “无意识的发泄”有以下两种常见的表现方式:</p><p> 一种是以情绪化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别人觉得你的表现有点过分或者有点奇怪。</p><p> 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验,你跟对方交流过程中,不知道说的哪句话“伤”到了TA,对方突然很大情绪,明显感觉到对方说话声音大了点,情绪也激励了点儿,你给对方反馈,对方会说“没有啊”,然后给你解释一大堆TA为什么会这么说。</p><p> 这种情况下,其实对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而直接以“激烈”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别人不知道该如何与TA沟通,因为这个时候,TA说话的方式、内容,只是为了表达情绪,是不会和你讲道理的,你讲的道理,TA也是听不进去的。</p><p> 另一种是转移到其它地方,让那些“其它人”觉得你莫名其妙。</p><p>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某些人突然莫名其妙对你发火,你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感觉自己也没有做错什么,跟TA反驳,TA会不断辩解,你觉得莫名其妙。最常见的现象是在公司受了气,回家冲另一半、小孩发火,当然这里说的发火,是TA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情绪、自己受了伤。</p><p> 以上两种方式,都是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然后冲其他人发火,别人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莫名其妙的“被”伤及无辜。</p> <p> 情绪发生时,自己有没有意识,有一个质的区别。</p><p> 自己没有意识,我们就会把情绪压抑下去,或者下意识的以“消极的方式”表现出来或者转移到其它地方。</p><p> 这种情况下,情绪会附带在我们的言行中,变相去表达,让我们的行为不受控,我们以为自己在表达内容,实际上是在潜意识的表达情绪,别人不知道我们为什么会这样子,变得不讲道理。</p><p> 有时候,我们也自己也觉得,为什么自己控制不了自己,其实都是情绪惹的祸,而自己并不知道。</p><p> 对情绪的敏感觉察最大的益处在于,我们知道自己有情绪,也知道自己这样说、这样做有发泄情绪的因素在里面,当效果不好时,我们就可以及时调节,情绪也就变得可控。</p><p> 最常见的“有意识的情绪管理方法”,就是“有意识的宣泄”,即,我们意识到自己有情绪,并选择一种方式去宣泄(倾诉、体育运动、睡觉、唱歌、看电影等等)。</p><p> 有时候在沟通过程中,我们意识到自己有了情绪,也意识到自己的声音大了点,语速快了点,觉察到了自己的情绪。</p><p> 当沟通不畅时,或者因自己带情绪的表达方式让沟通效果不理想时,我们可以意识到是自己的情绪在作怪,就可以及时调节、控制,这也是很多擅长沟通的人经常做的,他们会主动承认自己刚才有点情绪,当他们这样表达时,一般换来的,都是对方的理解和真诚,也让沟通有了转机。</p> <p> 情绪管理,再怎么管理,还是有情绪,如果消极情绪更少,积极情绪更多,岂不更好?</p><p> 情绪管理的另一个水平,就是觉察与成长,目的就是放下、接纳、爱。</p><p> 情绪从本质上来讲,是动机、欲望满足与否的表现,欲望满足时,我们开心、高兴、兴奋,各种积极情绪。欲望没有实现时,我们伤心、生气、愤怒,各种消极情绪。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我们有欲望,我们易受伤害。</p><p> 而我们的大部分欲望,来源于我们成长过程中的欲求未被及时满足,我们太容易受伤害,也源于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没有及时得到父母等“重要人物”的认可与支持。</p><p> 每一次情绪的发生,其实都是我们觉察与成长的机会。</p><p> 觉察情绪过程中的心理感受、身体反应,可以让我们对自己更了解、对身体更敏感,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直觉能力,让我们更容易与自己、与他人以及大自然联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