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半夏彼岸,似水流年……</p> <p> 庙尔沟,塔城北四县的门户,一个怪石嶙峋、山峦起伏的小镇,那里是我出生的地方。都说孩子的生辰是母亲的难日,的确,我出生时是臀位,在那个几乎没有剖宫产的年代,妈妈生我可是历经了千辛万苦,受了大罪,万幸遇到一个经验丰富的卫生院老医生,据说生出来脸憋的青紫,都没有哭声。</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四岁前的时光,我是在一个叫“七十七”的地方度过的,那里现在已是一片平地,离庙尔沟镇有13公里,因为距104有77公里,因此得名。我的祖父、父母都是公路人,当时他们就负责那个路段公路的养护工作。过去日子真的很苦,父母靠两双劳保鞋和两件皮大衣组建了家庭,日子过得精打细算,捉襟见肘。因为离县城较远,过去交通也不方便,很难吃上新鲜的蔬菜,爸爸经常是用白砂糖拌面条,妈妈用辣椒面拌面条。虽然工资很少,但却很宠爱女儿,那时我特别爱吃金币巧克力,只要有机会去县城他们都会买回来或是让过往的油罐车司机代买,妈妈常说,我吃的金币巧克力都可以用面袋子装了。</span></p><p> 当时,七十七道班住着四户人家,都是养路工人,夏天会有游牧的哈萨克族,奶奶会经常带我去毡房玩,以至于直到现在我对奶茶、奶疙瘩、酥油、烤包子仍是情有独钟。记得,我还有一根小羊鞭,奶奶在道班养了几只羊,她放羊时我会拿着小羊鞭跟在身后,虽然我已记不太清了,但想想都觉得美好……</p> <p> 1985年,我们家遭遇了一场大劫难。春节前全家从江苏返回新疆,坐长途班车到托里时发生车祸,3岁的我不知是因为有心灵感应还是上天的庇佑,就在车祸发生前几分钟我调换了座位而躲过一劫,妈妈却是全车受伤最重的一个,头部缝了十几针,左腿断了三截,在外地辗转几家医院住了一年半才出院,父亲在床边悉心照顾了母亲一两年。当时我的父母才26岁和27岁,可想而知,他们要承受多大的身体痛苦和心理压力。当时,妈妈对女儿的思念比身体的疼痛更加撕心裂肺,她听说我特别喜欢邻居小孩的小自行车,对爸爸说,哪怕是借钱也一定要给我买一辆。</p> <p> 随后不久,我们全家搬到了托里县城,在那里我生活了33年,经历了孩提、少女、青年时代,并成家、立业,为人妻、为人母。人的这一生,不得不说受原生家庭的影响至深。我和弟弟从小虽说不是锦衣玉食,倒也是衣食无忧,父母对老人的孝顺,对子女的疼爱,对邻里的友善,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爸爸因为兄弟较多又是家中老大,为了生计,17岁时跟随他支边的伯父从“鱼米之乡”—江苏来到新疆,打砖块、盖房子、筛沙子、修公路样样都干过,但是,艰难的日子从未阻挡他进取的心。虽然初中都未毕业,但是通过自学,他从记日记开始写起,到后来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文章260余篇。爸爸善于学习、有股钻劲,在他近50岁的时候,他开始学习电脑基础知识,背字根、自学五笔输入法,虽然现在已60多岁了,美篇、微视、彩视APP样样都能玩转。</p> <p> 小时候,爸爸常年在“老风口”道班上班,距离县城26公里,以前的“老风口”实如其名,其风速之高、移雪量之多、危害量之大,为世界所罕见。一到冬天积雪漫飞、狂风肆作,时常会有百十辆车被封堵,爸爸作为道班长冒着生命危险开展救援保障任务。家里的重任就交给了妈妈,妈妈除了上班,还要带我们姐弟俩,无论多忙,她都会让我们放学一到家就吃上热腾腾的饭菜,每天晚上收拾房子、洗衣服和准备第二天的饭菜,家里永远都是整齐利落的。</p><p> 记得,上一年级时我刚满6岁,未到规定入学年龄,上了几天了课学校就把我退回来了,妈妈为了我能入学,天天往学校奔波,硬是跑坏了一双鞋。不过女儿也没有让他们失望,小学、初中学习成绩都位于班级、年级名列前茅。还记得,临近中考,一向节俭的妈妈,那段时间经常在饭馆买好吃的饭菜,我告诉她,妈妈,我每天吃那么好,考不好咋办?“吃的好是为了身体好,这段时间你日夜复习辛苦了,”妈妈的话让我瞬间没有了压力。</p> <p> 小时候,我会是父母照顾弟弟的“小帮手”,他们忙时,我会给弟弟喂饭、哄弟弟睡觉、带弟弟玩,八、九岁的我抱起一、两岁的弟弟如同老鹰叼小鸡。时常想起,弟弟三、四岁生气时把爸爸给他捉的活麻雀塞在嘴里的场景;我上六年级时课间去旁边幼儿园给弟弟送好吃的、他不让我走时的情形;看完鬼片我们会挤一张床的窘态。后来,我们相继外出求学、工作,聚少离多,渐渐地他长大了,也到了三十而立的年龄,但在我眼里觉得他还是个孩子,因为,在我心中,我不仅仅是姐姐,有时会把自己当成“母亲”的角色。当然,我们也会经常绊嘴、生气,但终究都抵不住血浓于水的姐弟情深。</p> <p> 上初中时,有很多从乡镇到县城求学的同学在我家左邻右舍租房子,他们小小年纪自己生火、做饭,冬天为了节约用煤,他们只生一点火,房子特别阴凉,饭菜也是非常简单,见不到一点荤腥。第一次吃烤土豆,就是在同学的出租屋里,她从煤灰里扒拉出刚烤熟的土豆,特别烫,我一边吃一边吹,今后好像再也没吃过自认为这么好吃的烤土豆。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那些同学在今后的事业、生活上也都有一番成就。</p> <p> 虽然父母把我捧在手心,呵护长大,但是他们认为一个人自立很重要,他们都是做饭、干家务的好手,爸爸常说,“女孩子家要学会干家务的,不然到了婆家是会被指点的。”我欣然接受,因为内心中也很乐意成为“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女子。</p> <p> 1997年,第一次离家去外地求学,其实距离也并不远,也就2个小时的路程,但是爸爸还是请了假专程去送我,到学校后带我去报到,看到很多同学即便是很远的路程也是一个人来学校的,我有些汗颜。随后,他把饭盒、盆子等生活用品一一买好,并带我去宿舍帮我铺好了被褥,一切安顿好才离开,望着爸爸的背影,我流泪了,有对家的不舍,有对父母的依恋。</p> <p> 时光如梭,千禧年我毕业了,也成年了,时间的变迁,环境的变化让我成长了许多、改变很多。如今毕业整20年了,一切就如昨天。记得班主任老师常如母亲般教育我们,一句话印象至今深刻,“你们现在不好好学习,等10、20年后同学聚会,看谁开着豪车来参加,看谁骑除了铃铛不响、其他地方都咯吱作响的自行车来参加,每每说起大家都是哄堂大笑,现在想来真的是这样,因为社会就是这么现实。当时我们班在全校各项活动都是第一,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荣誉感都特别强。想念97-3班,想念206宿舍,想念学校食堂的大馍馍……</p> <p> 2001年,我工作了。小小年纪又是去乡镇工作,父母欣喜的同时难免有些担心。父母和干爸一起开车去送我去乡政府报到,带了很多生活用品,连煤气灶都搬了去。端午节到了,妈妈把粽子包好送到了乡里,让我尝到了粽子的香,妈妈的爱。即便是后来成了家,爸妈只要一做好吃的,都会想着多做点给我送过去,连着两个家的路是由父母暖暖的爱铺就的。父母的爱与支持给我动力,我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坚实有力、自信出彩!</p> <p> 养儿方知父母恩。小时候的我身体较弱,每到父母发工资我就会生病,爸爸前脚刚到县城办事,妈妈后脚就带着我去县城住院了。生了儿子后,才真正体会到在那个条件下当时父母养育我的艰辛,想想,我成年后为他们付出的太少,从前忙工作,现在忙儿子,倒是他们一直在照顾我及我的小家,工薪阶层的父母,大到几千元的学习机、平衡车,小到米面、清油都在为我们考虑。</p><p> 父母永远是护你周全的人!</p> <p> 2012年,我三十而立。如同近期热播的电视剧《三十而已》的主人公们,经历坎坷、澄澈思绪、期许未来。三十岁,没有二十岁时的洒脱肆意,不会有四十岁的云淡风清,站在三十岁的十字路口,内心有欲望、有压力,不断攀爬,不断寻找,既想追求物质,又想追求情怀。认为自己是个幸运儿,赶上了许多好的机遇和政策,在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岗位遇到了很多贵人、好人、善人。</p> <p> 这年,我认识了陪伴自己一生的人,可以说,他的出现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他,让我感受到了爱人应有的有力臂膀,父亲应有的坚实胸膛,并助我实现了我梦寐以求的愿望。</p> <p> 人皆俗人,都不是神,会有飘渺的时候,但只要不迷失家的方向就好。家,是宁静的傍晚,那个饥肠辘辘的你远处眺望生起袅袅炊烟的地方;家,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和爱慢慢调和在一起的味道;家,是你褪去各种颜色面具,返璞归真、释然泛舟的港湾……</p><p> </p> <p> 有语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爱情如此,友情亦如此。一路走来,有些人,如几何中的两道平行线,永远没有交叉,有些人,仅仅几面之缘,却能与你牵手,相向而行。我,有6岁时就一起玩的“发小”,在她面前我可以完全褪下色彩、卸下包袱;有初三那年玩起的闺蜜,她向我诠释了一个高情商的人,20多年我们一直不在同城直到去年才汇合,但距离未阻挡我们胜似姐妹的情谊;有中专同宿舍、视我为亲人的挚友,即便分隔两地,我每一个重要的日子她绝对不会缺席;有喝“小白杨”的死党,20年来,我们五个人从同学变为死党,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疯”……朋友不在多,而在于精。</p> <p> 2019年,我们举家搬迁到了乌市,从安逸舒适的小城到生活节奏快的首府,是为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生活环境,也为了挑战近40岁的我们。也许,生活没有你想象的这么好,但也不会有你想的那么糟,什么时候开始,只要你想做,也许都为时不晚。</p> <p> 2020年,庚子之年,“新冠“病毒席卷了整个全球,,乌鲁木齐两次按下暂停键,生产生活再次定格,宅在家里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你安好,我无恙”是今年最美好的祝福。</p><p> 今天,是我的阴历、阳历双生日,一般19年才会遇到一次,我做了蛋糕、擀了长寿面、炒了豆腐……,小时候过生日爸爸做饭总少不了豆腐,他说,“吃豆腐,有福气”。别样的生日,别样的情怀……</p><p> </p> <p> 当前,爱人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坚守防疫第一线,为了更多人的岁月静好而负重前行,担心的同时也感到骄傲与自豪。愿疫去秋来,安好无恙;愿疾散爱浓,隔花重见……</p><p> </p><p><br></p><p> </p> <p> (图:父亲为爱人写的抗疫诗)</p> <p> 这就是我的故事,未完待续……</p><p><br></p><p> 2020-08-1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