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p><p>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p><p>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p><p>这些场景您可熟悉?这样的生活您可喜欢?相信您的答案是肯定的,漫长的农耕社会让中国人骨子里就流淌浓浓的乡土情节。8月13日下午,悠悠朗读第30期约会蒋殊一同走进绿草茵茵、鲜花绚烂、小池静流的农家小院,诵读蒋殊的散文集《阳光下的蜀葵》,探寻向往的生活。</p> <p>蒋殊,因《阳光下的蜀葵》被家乡人民熟知并喜爱,也因此蒋殊与蜀葵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将文字和情感始终留在武乡这片生养她的土地上。武乡的山、水、花、草、土地、村庄、亲人、挚友,甚至猫儿狗儿,都是她笔下的美好。她将乡情、乡愁融入笔端,有欢喜、有沉重,但我们在这些文字里感受到了冲击心灵美好,感受到了记忆乡村的力量。</p> <p>悠悠老师致欢迎辞</p> <p>本期主持人白露</p> <p>农村的婚宴喜庆而热闹,吃喜酒、看新人、与久不见面的亲戚拉话,也许还能邂逅儿时的好友,读者王玉波朗读《婚宴》。</p> <p>我的院子,有树、有花、有菜园、有鸡、有狗、有蝉鸣,还有两扇原木制的栅栏门。来吧,打开那扇木栅门,欣赏蒋殊老师梦中的小院,探寻我们向往的自然而平淡的生活,朗读者郭秀萍朗读《请,打开那扇栅栏门》。</p> <p>许多美好的事物,我们身在其中习以为常,直到将要失去时才突然发现她的美好,就如在梨树边长大的那个孩子,在离开故乡后,才一次次回忆起梨花的美来,读者武丽朗读《忘记了,我与梨花的那些过往》。</p> <p>陪伴是温暖,遇见亦是,我们的一生,会被各种温暖包围。然而童年的温暖实实在在来自于父母和家庭,那种暖暖的爱意无声但有力,就如童年时那些温暖的夜晚,朗读者段菊英朗读《有一种夜晚,叫温暖》。</p> <p>绚烂的蜀葵花,竟因人的离去而不再生长,失去蜀葵花的故乡也渐渐失去了过往,不免让人黯然神伤。《阳光下的蜀葵》让我们再一次认识了蜀葵,倔强、不低头,直射苍穹,也如故乡被我们时时想起,依然暗香盈袖,朗读者崔卫峰为朗读《阳光下的蜀葵》。</p> <p>山野清冽的空气中混杂着植物、鸡狗和炊烟的味道,是一辈子都盘桓与心的生命中最本真的味道,这就是家乡的早晨的味道,请朗读者韩翠英朗读《早晨的味道》。</p> <p>照片是最好的存储器。当你老到只能从镜子里看满脸沟壑时,难道不想从曾经的照片里寻回光芒万丈的过去?精彩或者不精彩都是自己,这就是生活,朗读者魏凯芬朗读《照片里的从前》。</p> <p>故乡的秋夜像一幅平静的山水画,在皎洁而柔和的月光下,袅袅炊烟的院落,饱享着人间烟火的乐趣,故乡的秋夜生动、温馨、感人。《故乡的秋夜》被收入2014年苏教版高中读本,朗读者关志清朗读蒋殊老师的经典之作《故乡的秋夜》。</p> <p>老院,散落着儿时的记忆,那些至亲的人,那些刻骨铭心的故事,一幕幕就像老电影,斑驳了时光,温暖了生命,朗读者董丽朗读《老院,一地碎片》。</p> <p>儿时的伙伴亲密无间,儿时的友谊单纯美好,然而当与儿时的伙伴渐行渐远,那种痛彻心扉的无力感才让我们明白:缘深缘浅,珍惜眼下。悠悠老师朗读《丢失的伙伴》。</p> <p>蒋殊老师与大家亲切交流。她说:《阳光下的蜀葵》出版六年多来,依然被家乡人民喜爱,深感欣慰,阳光下的蜀葵是写给故乡的,儿时的故乡也是我所向往的生活。</p> <p>郝雪廷老师与大家交流感受,他说:一朵花成就了一位作家,一位作家也成就了一朵花,《阳光下的蜀葵》如此被家乡人民喜爱,正是因为它叙述的就是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我们是感同身受的,同时,她的文字优美、深沉而撼动人心。</p> <p>悠悠老师总结本期活动。期待悠悠朗读团队不仅通过声音宣传家乡,而且努力创作文学作品,用文字记录家乡。</p> <p>幸福合影</p> <p>现场花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