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作者: 胡新华</p><p><br></p><p><br></p><p> </p><p><br></p><p><br></p> <p> 中河是杭州富庶繁荣的发祥地,也是历史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地方,可谓地灵水秀,人文荟萃,独甲杭城。</p><p> 我在这里生活近七十年。鼠年盛夏,我终于如愿走读从中河钱塘江源头,一路向北到京杭大运河全程。我庆幸自己这一夙愿得以实现,虽然这次全程之行是那么短暂,似乎是走马观花般地几次穿梭行走,但所见所闻给我的心灵冲击还是那样强烈,让我如沐春风。</p><p><br></p> <p> 在我心目中,历朝历代那么多帝君轻车简从来中河巡游,名士文豪的不朽诗篇,让后人慨然浩叹。被乾隆誉为"江左三才子"之一的蔣士铨曾有以下诗句:“桥影条条压水悬 凤山门小带城偏"。说的就是中河上33座锦绣似的石拱桥。让我无不触景生情,心中生出几许沧桑的感怀。</p> <p> 记得老杭州人有一道顺口溜:“梅云西登仙、盐油丰回荐、柴府铁三新、望通黑嵇仓、六部炭南梁、诸美海洋化、水小大通江"。这其中的每一个字,就是一桥名,从北往南,依次排列。</p> <p> 虽然经年历代,几多兴废,但古桥的经纬坐标一直没有改变。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多条陆路的开通,这33座古拱桥有:梅登高桥、西桥、仙林桥、油局桥、丰乐桥、荐桥、柴垛桥、新宫桥、望仙桥、上仓桥、凤山桥(炭桥)、美政桥、大通桥共13座桥,在不同年代改为梁版式公路桥。一眼望去,桥型简洁,纯朴具有伸展的力动感和穿越感,显示出大跨度一越而过的动态感,极大方便了车辆通行。</p> <p> 梅登高桥:1969年重建梁版式公路桥。南宋名通济桥,俗称梅家桥。在丰储仓基即贡院旧址,也就是今日杭高校址。明代始称梅东高桥。</p> <p> 油局桥:原为石拱桥。建于宋初名新桥。因有油腊局而名,明代称油局桥,经过多次改建90年代后改称新桥。2003年在其紧南侧又建一桥名杨绫子桥,成双桥,双向通行。</p> <p> 丰乐桥:1925年改建,1959.1985年二次拓宽。宋时桥北多桔树,有亭号"桔园"桥南有“狗儿山"桥畔有“丰乐楼"酒肆,朝士多会饮于此,故有丰乐之名。旧时仁和县在北面,钱塘县在南面,丰乐桥是二县的分界线。</p> <p> 望仙桥:建于宋代,桥东有德寿宫,乃秦桧宅第改造。相传,施全刺秦桧在此河下,1985年改建拓宽。</p> <p> 凤山桥:原名炭桥。1953年改建,因地处凤山门故名。1985年再次拓宽重建。</p> <p> 美政桥:始建于宋代,亦名美政关。当时城南左厢公事所设在桥畔。有一位叫韩屏的官员住在这里,他执法严明、公正清廉,人们爱戴他称其美政,就把此桥称为美政桥。1995年复兴路改造、重建。</p> <p> 中河上仅存的古石拱桥还有16座,虽然都得到了保护,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可能还会消失,所以为它们留下文字和图片,让形如玉带,态似彩虹的不朽之作永驻人心间。 </p> <p> 登云桥:单孔石拱桥。明代在其北建贡院(杭高校址),贡院三年考一次,考中就成为举人。每当考中发榜,举人们都要过桥到布政司饮宴。故用平步青云,平步登云来命桥名。</p> <p> 盐桥:宋代始建,旧时从江海入城的盐船都停泊于此,故名。亦名惠济桥,因桥上原有惠济庙。建庙时新建一桥作庙基与旧桥相连,故又名联桥之称。1919年建庆春路时又作南侧车行道与旧桥并联。桥北侧石刻古惠济桥,南侧名联桥。</p> <p class="ql-block"> 回回新桥:单孔石阶桥。又名道明桥。明万历年间称回回新桥。元代殷富回民居此,从事珠宝业。清(1783)重建。</p> <p> 府桥:单孔石拱桥。始建宋,初因桥东有荣文恭王府故称荣王府桥,咸淳间称府桥,今复称荣府桥。</p><p> 铁佛寺桥:单孔石阶桥,始建于宋,原名佑圣观桥,明代始名铁佛寺桥,因寺内弥勒佛为铁所铸。</p> <p> 三圣桥:因有三圣庙故名。三圣者,北宋高永能、景思谊、程博古,元丰间为统军,战死于银川。南宋初建庙纪念。</p> <p> 通江桥:本名庆元桥。宋淳熙三年(1176)曹臣赵蟠老,于桥下置版闸,遇城中河水涸时,则启闸纳潮,故名通江。</p><p> 福德桥:单孔石阶桥。南宋时称黑桥。相传地为染坊所萃,所染之布匹就河中漂洗,河水恶浊,终年黑色故名,亦称洪桥。</p> <p> 嵇接骨桥:单孔石阶桥,宋名州桥,原中东河茅山河水会于此。旧时有骨科医生嵇清居此,故名。</p> <p> 六部桥:南宋时桥东有都亭驿,为接待当时外国来使之处,故旧名都亭驿桥。绍兴二十七年(1147)以桥西显宁寺为基础扩建三省六部官署,吏员达千余人,遂更称六部桥。现存拱桥重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现列市级文保单位。</p><p><br></p> <p> 老南星桥:咸淳《临安志》卷二十一"南新桥、一名朱桥,雪醅库东"。民国时在南建公路桥,亦称南星桥,故此桥为老南星桥。</p> <p> 小诸桥:单孔石拱桥。明清时称诸家桥,桥旁旧时有江西会馆。</p><p><br></p> <p> 洋泮桥:单孔石拱桥。淳祐《临安志》卷七:“洋泮桥,马仓巷南"。</p> <p> 海月桥:长25米,宽3米,三孔石拱桥。明万历年建。</p> <p> 化仙桥:单孔石拱桥。万历年间是座抽分木桥,人多溺死,里人徐源甃建此桥。</p> <p> 水澄桥:为三孔石拱桥,拱桥块石浆砌。重建于20世纪50年代。旧时有水登庙故名。今作水澄桥。桥正中栏板及望柱上刻有"水澄桥里人重修"大清光绪年重修,为市文保单位。</p> <p> 在顺口溜33座古桥中,上仓桥在明代称部院仓桥(90版地名志记载)那可能是重复使用。青云桥,没能找到相关文献记载。梁家桥、小桥均在城市改造中消失。:</p> <p> 顺口溜以外:平安桥、南星公路桥也在旧城改造中消失。当你细心阅读本文后,定能按顺序排列,对应顺口溜上每座桥的存在,同时给你带来趣味性的享受。</p> <p> 中河的桥梁多数为古桥遗存,在改革开放综合治理中,特别加强了对古桥的保护力度,整修、改建桥梁近30座。新建仿古桥一座(德寿桥)、公路、步行桥13座,至今中河上共有46座桥,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古桥连接着两岸人家,连接着千万人的心,连接着中河的历史和未来。</p> <p class="ql-block"> "白塔桥边卖地经“、“春风小市画桥横"、“水动风凉夏日长",多少赞美中河古桥的诗句,给杭州平添了浓墨重彩。你若有空一定要去走一走,才能真正感受到那一座座石桥承载着多么厚重的历史文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