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b>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引了方向。</b></p><p><br></p><p><b> 我在新华社《学习进行时》梳理摘录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一些讲话,与大家一起分享,一同感悟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重要作用。</b></p> <p>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b></p><p><b> ——2018年8月21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b></p><p><br></p><p><b>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b></p><p><b>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b></p><p><br></p><p><b> △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b></p><p><b> ——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b></p><p><br></p><p><b> △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b></p><p><b> ——2014年10月15日,在文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b></p><p><br></p><p><b>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充分发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今天所具有的伟大智慧,也需要充分运用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积累的伟大智慧。中华民族的历史智慧是中国人民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我们要总结发扬,使之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b></p><p><b> ——2014年10月13日,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b></p><p><br></p><p><b> △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的先人们早就向往人们的物质生活充实无忧、道德境界充分升华的大同世界。中华文明历来把人的精神生活纳入人生和社会理想之中。所以,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华文明也必将顺应时代发展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b></p><p><b> ——2014年3月27日,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b></p><p><br></p><p><b>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b></p><p><b> ——2014年9月24日,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b></p><p><br></p><p><b>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是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b></p><p><b> ——2014年9月24日,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b></p><p><br></p><p><b> △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新、与时俱进的。</b></p><p><b> ——2014年9月24日,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b></p> <p>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b></p><p><b> ——2014年2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b></p><p><br></p><p><b>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b></p><p><b> ——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b></p><p><br></p><p><b>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b></p><p><b> ——2013年12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b></p><p><br></p><p><b>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b></p><p><b> ——2013年11月26日,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b></p><p><br></p><p><b> △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国忧”、“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b></p><p><b> ——2013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b></p><p><br></p><p><b> △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智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b></p><p><b> ——2013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