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珐琅彩锦鸡富贵图将军盖罐

龙晖玩收藏

<p>  在清朝统治的近三百年漫长岁月里,有一个不仅为清人所艳羡,也向来为史学界所津津乐道的历史时期,这就是“康乾盛世”。</p> <p>  与盛世百余年间繁荣的社会经济、强盛的国力相对应的,是这一时期在手工技艺方面的突出水平与成就。当然,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在文化艺术领域的造诣与品位,无疑也对此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p><p> 就制瓷而论,这时期新创烧的珐琅彩瓷可谓是别具一格、饶有情趣。</p> <p>  瓷胎画珐琅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彩瓷器。</p><p> 从康熙的色浓庄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时的精密繁复的雍荣华贵,使珐琅,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集中西风韵于一身,画尽了皇家身份的高贵与荣华。 </p><p> 乾隆珐琅彩瓷是清代康,雍,乾三代珐琅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巅峰之作。</p> <p>  珐琅彩锦鸡富贵图将军盖罐是乾隆珐琅彩的杰出代表之一。</p><p> 此罐弧壁、圈足,底有蓝料正楷“四季花鸟夏季唐芙督造"、双框"乾隆御制"款,属"春、夏、秋、冬″四季瓶中的一个。</p> <p>  御制款是一级官窑,胎体极薄,属于半脱胎,内外釉白如雪,莹润如玉。罐外壁一侧绘雉鸡牡丹花,另侧题墨彩诗句,色彩鲜艳雅逸,画法精工绝伦。</p> <p>  唐英,字俊公,汉军旗人。官内务府员外郎,值养心殿。</p><p> 雍正六年,命监江西景德镇窑务,历监粤海关、淮安关。</p><p> 乾隆初,调九江关,复监督窑务,先后在事十馀年。明以中官督造,后改巡道,督府佐司其事,清初因之。</p><p> 顺治中,巡抚郎廷极所督造,精美有名,世称“郎窑”。其后御窑兴工,每命工部或内务府司官往,专任其事。年希尧曾奉使造器甚夥,世称“年窑”。</p> <p>  畫面中心是一雄攤雞, 在山石牡丹叢中尋食,尾翼上的各色羽毛絨光如絹,絢爛奪目。雉雞的頭頸是滕黃色,背部藍綠相間,腹腿铁红,尾羽赭褐色。</p> <p>  周圍的山石花草以粉紅,藕荷、杏黃、杏黄、淡黄、水绿等嬌嫩顏色相襯托,直如一幅工筆花烏畫般絢麗動人。由於敷施彩料較厚,以致花紋凸起,富有立體感。</p><p> 此罐造型明麗秀逸,詩,書、畫、印四合一的裝飾紋樣精到雅致,充分體現了乾隆帝不俗的审美意趣和生活品位。</p> <p>  珐琅彩瓷是指使用珐琅彩料在瓷胎上彩绘装饰纹样的瓷器,亦称“瓷胎画珐琅”,最早于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烧造成功,至雍正时得到极大发展,自乾隆以后渐趋衰落。</p><p> 雍正朝是珐琅彩瓷获得长足发展的重要时期。康熙末在西洋画珐琅器与技艺传人的影响下,法琅彩瓷清宫创烧成功。</p><p> 雍正帝继承了康熙力图超越西洋、摆脱对西洋的依赖的想法,自即位后持续力推珐琅彩瓷的研制烧造,雍正珐琅彩的制作与康熙时期有显著不同,首先,这时的珐琅彩已由追求金属效果发展为追求瓷器的本质表现,因此在胎体方面,不再用反瓷而采用景德镇新烧成的优质细白瓷,这种细白瓷无论在白度或透明度上都超过明代永乐的白釉瓷,为雍正朝及以后的珐琅彩和粉彩的制作提供了有利条件。</p> <p>  此外,也有直接用雍和宫及清宫内的旧藏白瓷。不管是新烧还是旧藏的白瓷,质地都具有薄、轻、润、细、洁的特点,将其作为胎体使用,是雍正朝珐琅彩和粉彩能有突破性发展的关键之一。 </p><p> 北京故宫博物院至今仍保存许多雍正薄胎白瓷器,部分可能是当时制作珐琅彩瓷的备用品。 </p><p> 其次,康熙朝珐琅料全部由外国进口,雍正朝在宫内制作的各种珐琅器数量猛增,进口料已供不应求,于是雍正六年(1728)二月谕旨怡亲王允祥“试炼"珐琅料,同年七月试炼成功,此后的珐琅彩多用清宫自制彩料。</p> <p>  新增珐琅料中有许多颜色是进口料所无的。据清宫档案,新增色彩有软白、香色、淡松黄色、藕荷色、浅绿色、酱色、深葡萄色、青铜色、松黄色等,色彩种类大为丰富。由于彩料丰富,一件雍正珐琅彩瓷器上的纹饰,常常同时施以二三十种颜色。</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乾隆以后,珐琅彩瓷便渐趋衰落。它的全部发展历程虽然前后仅70余年,但却将中国古代彩瓷推向顶峰,涌现出一大批精美绝伦、闻名于世的彩瓷佳作,这只珐琅彩锦鸡富贵图将军罐便是其中之一。</span></p> <p>&lt;图片属作者所有&gt;</p>